拥有两娃的虎妈对哪个娃更虎

2017年09月30日 14:37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大部分有孩子的纽约家庭都是两娃家庭,小部分是三娃或多娃家庭。在美国其他州大概一半家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孩子,而如果在纽约曼哈顿带三个孩子出门那是超级拉风,因为这说明你家里有钱、房间大,在寸土寸金的公寓里养三个孩子不容易,大家都会向你投来佩服和羡慕的目光。纽约养娃的生活成本几乎是外州的一倍,这还不算高昂的幼儿园和私立学校的学费。如果三个孩子都去私立学校上学,那是绝对的金领或富豪。因此,在纽约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孩子多少,是财富的终极标志,是众多身份的一种象征。根据一份美国政府的最新报告,平均而言,一个纽约的孩子从出生到 18岁,至少需要 54 万美元,其中包括住房、食物、健康和基本教育等花销。我在游乐场碰到过一个美国妈妈,她坦然不想要二胎,因为太耗费精力和金钱,而主动计划生育。

  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时代,家长没有选择只能尽全力培养家里唯一的“希望”。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朋友都对如何教育两个孩子十分迷惘。

  我生完二胎后,经常向美国朋友们讨教两娃的养育经验。调查下来,大部分家长还是对老大更虎、更重视。父母对老大成长的认真及重视程度与对老二相比能高几个等级。从生活上,家长们普遍反映给老大购买的东西太多、太贵、太精细、太花哨,很多都留着预备给老二用,但最终发现由于老二被散养,一些东西如学步带、辅食机、各种学饮杯等等老二基本没用过,就瞬间长大。在教育上,很多认真的父母都坦言:小时候每天给老大念书,讲故事,进行各种训练;到老二就几乎没讲过,没教过。我自己也是这样。生活上当初每天给湾湾的玩具用品等进行消毒,轮到老二晃晃一次也没消过毒。我给湾湾报了右脑开发的早教班,就算再烦再累我都要每天给她做闪卡练习。到晃晃一岁的时候,孩子爸爸突然问我:“你怎么不给弟弟闪卡了呢?”我说我都忘了,闪卡放在哪儿都不记得了!湾湾三个月以后,我恨不得每天给她念书,她不愿意听也念,还总放音乐,反正想尽办法开发她。而到弟弟一岁生日时,我才意识到我连一本书都没给他念过,小兔子音乐播放器都落灰了,我顿时倍感自责。

  分析对老大重视的原因,一是因为有精力,开始就一个孩子,满脑子都是他(她)。生完老二,精力不足就真的没有能力做到两全其美。二是因为有惯性,对老大养成了读书、教育的习惯,会一直延续,而自然忽略了对老二的教育。朋友对我说她习惯性抓老大学习,其实老大学习很好,但这种“习惯”改不了了。三是第一胎时做什么事情都过于认真,战战兢兢,而经历过了也就想开了,就这么回事,没什么大不了,到了老二就让他自然生长了。一般都是给老大报很多早教班、兴趣班,老二上的课也明显少于老大。四是很多家长让老大管老二,直接放权。五是大家普遍反映老二更会讨家长们开心,俗话说会来事儿,所以家长们自然就对他们少操心。

  第一次当父母是探索期,越不懂就越重视,还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孩子比较。孩子爬晚了担心,走晚了上火,长牙晚了恨不得看医生,说话晚了怀疑是自闭症……到了孩子 3 岁以后,发现孩子发育早晚没什么本质区别,都会爬、会走、会说话,进入趋同阶段。这时,父母就会觉得前几年都是庸人自扰。所以到了老二真的就放下了,不再紧张和纠结,不再照本宣科,不再追求完美。家长们在育儿上慢慢地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然王国。

  很多美国华人生三个孩子,有个妈妈做讲座时谈起她当年对老大多么上心,教中文、教数学,而老大总达不到她的期望,她又多么伤心。后来生了老三就纯放养,什么都不教,结果老大、老二找她谈话说:“妈妈,你教教妹妹吧,否则她就成笨蛋了。”她对老大说:“你 3岁我就不停地教你,也教不会,有什么用?”现实是老三反而钢琴、跳舞、功课样样精通。

  美国夏令营分日营(走读)和住宿营。住宿营一般最小年龄要求为 7 岁。在从几岁开始参加住宿夏令营这个问题上,我采访过几个美国大学生。我发现如果孩子是家里的老大,那么第一次参加住宿营一般都在 10 岁以上;但大部分老二、老三等 7 岁就去了。因为哥哥姐姐对他们说夏令营有多好玩,他们很期待,而且家长们也乐于放手。在国内,我也采访过很多独生子女家长,大部分人都说孩子 7 岁太小,不舍得、也不放心让他们离家住宿几周。从这也可以看出,老二的生存环境更有利于他们去独立生活、冒险探索。

  很多二胎家庭反映老二更聪明。我家弟弟也是特别成熟,没教就什么都懂。我观察下来,一是老二有榜样,老大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而老大的老师其实是我们家长,能力差距比较大,但老二与小老师的差距很小。弟弟妹妹觉得通过努力可以模仿学习姐姐哥哥,这样引发的内在驱动力会更强;二是超前教育,老二和老大一起看电视、玩游戏,其实都是超出了老二年龄段的东西。我一位朋友家的老二国际象棋下得特别好,在初中就已经成为美国国际象棋国家大师,因为他从小看哥哥下,启蒙很早,特别期盼学下棋。但很多家庭反映还是老大更喜欢读书,这可能与从小父母重视老大阅读有关。三是家长经常批评老大,对老大要求高,老二自然就会卖乖,投家长所好,讨家长欢心,这也是生存法则吧!

  所谓的老大现象

  美国作为一个多胎社会,一直以来教育界和媒体都强调所谓的“老大现象”(big brother/sister effect),即长大后老大会更有出息。硅谷第一女人,Facebook 的首席运营官,也是《向前一步》的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是这一现象的代表人物。 据说她在弟弟妹妹还在地上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领导他们了,给他们分配工作和任务,对他们有时候颐指气使,有时候关爱有加,5岁时就形成了这套软硬兼施的领导风格。如今已是亿万富翁、大众偶像的桑德伯格成长于佛罗里达州的公立学校,本科和商学院都在哈佛大学就读。毕业后,她先后就职于麦肯锡、美国商业部、Google和Facebook。她的弟弟和妹妹也都就读名校,现在一个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另一个是成功的儿科医生。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号称“美国第一华人家庭”,美国前劳工部部长、现任交通部部长赵小兰之家。“赵氏六朵金花”均毕业于常春藤院校,长女赵小兰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首位华裔部长,从而改写了全球华人和亚裔在美国政治上的历史地位;次女赵小琴取得威廉玛丽学院硕士学位,在美国一家大公司担任主管;三女赵小美取得哈佛大学商学院硕士,曾任纽约州消费者保护厅厅长;四女赵小甫是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曾任美国通用电气高级副总裁;五女赵小婷先后取得哈佛大学商学院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学位;小女儿赵安吉取得哈佛大学商学院MBA学位,现为福茂集团副董事长。

  当然,这个“老大现象”也有很多反例。桑德伯格的老板、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是家里第二个孩子,他上有1个姐姐、下有2个妹妹。照美国的流行说法,排行中间的孩子(middle child),通常是 IQ最低,最不成功,这显然在他身上失灵。英国前外相David Miliband也是老大,就亲眼看着自己的弟弟硬生生地把工党领袖的职位从自己手里抢走了,后来弟弟在英国政坛上的风头远盖过了哥哥。Jamie Murray曾经在网坛崭露头角,直到自己的小弟Andy Murray腾空而出,水平远远超过了他。有些家长进行检讨,对老大抓得太紧,结果适得其反;老大的失败让父母反省,对老二、老三管得比较松,从责骂转为鼓励,反而成就了弟弟妹妹。

  不管案例怎样,家里老大学习好还是比较关键,具有榜样作用。很多父母说把老大带好了,老二、老三也错不了。老大往往比较勇敢,具有开拓精神,情商比较高。最近研究结果显示(University of Essex,2015),一个家庭里老大的努力可以帮助弟弟妹妹们明显地提高学业成绩。如果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效果会更加突出。 有些教育界人士甚至认为,老大的作用可以同父母和老师的影响抗衡。所以就不奇怪,欧美家长为何对老大的教育有如此高的重视程度。瑞典最近做过一个调研确认,在多胎家庭里,老大接受更多更高的教育,收入也相对更高。

  本文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授权摘自《从纽约起航》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