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了解阅读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买车、买电器、买药、买居家用品,都会在包装里面找到一个小小的本子,这个小小本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使用我们所选择的产品。印象最深的是在宜家采购桌椅,我和另一位教师,照着它的说明书,自己组装了起来。没有说明书,简直是寸步难行。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两种,我们擅长的事情可能是三四件,但我们日常生活面临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由“专家”为我们做科学的指导。我发现有一件产品是没有说明书的,那就是书。

  书是不是产品?当然是,大部分是行货,也有一些是赝品。赝品我们暂且不说,正规出版社出的任何一本书都是产品,可是我们在书店买书的时候,从来没有在图书之外额外发现一本使用说明,如果您要是问书店的店员,店员一定捧腹,把您当作文盲或者是幽默大师。书有什么可说明的?无论是出版社、书店还是读者,我们都觉得书就是一目了然的产品,你觉得好就买,你觉得不好可以换一换。事实上,我们在走马观花浏览封面,或草草翻阅图书内容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凭我们的感性来判断的。我们需要什么书?什么书更适合我或者我的孩子?这本书能够给我或孩子带来些什么?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它?如果有问题应该向谁来垂询?像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当时不去想,而是在买完书之后,自己跟自己较劲,我怎么选了这么一套书?真是打眼了!

  书的版权页提供的内容如出版日期、封面设计、开本、印张、版次、书号只能算图书的制作过程信息,即产品的生产流程数据,对于读者的意义并不大。也很少有人去比较两本书印刷厂的差异,计较是哪家出版社出版的。读者最为关注的应该是我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本书做到这样周到的服务。大多数的图书只是在封面或封底写出此书归于哪类,如百科知识还是卡通漫画。这对于书店进行产品的陈列摆放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我们如此有文化素养的现代父母,简直就是一个无聊的提示。作为出版社,想的不应该是如何吸引读者,而是如何让读者更轻松愉快的使用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在意成本,出版社习惯把更多的信息集中在封面上,这样做的后果是图书封面显得更加凌乱,读者被吸引之后,立即翻过晃眼的封面,又凭自己的直觉去判断了。

  当然,有一些出版社意识比较超前,他们为每一本童书设计了主题,如我曾经翻译的《宝贝熊玩转数学》。从美国引进版权,所以也吸收借鉴了一些新的理念。因为是数学启蒙绘本,他们在每本书的封面右下角标注了这本书主题。就是要告诉家长朋友们,这本书能够为您和孩子做些什么,如其中一本书《1大于100》。这本书的主题标识是“数字意识”。大概的故事是这样的,由于一场连绵大雨,使得整个丛林潮湿又阴暗。狮子发出倡议,大家都想想办法吧!让我们的丛林重新明亮起来吧!猎豹找来25多艳丽的花朵,丛林并没有什么变化。猴子找来了50颗闪闪发亮的石子,可是也没看到丛林有什么变化。鹦鹉衔来75根羽毛,狒狒找到了100只萤火虫,可是这些都没有实现大家的心愿。长颈鹿哪也没去她抬起头,就开始吃树顶上的叶子,很快,丛林里变得又温暖又明亮。原来,只要一个能够相处办法的长颈鹿,就足够了!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这本书出现了很多动物的词汇,还有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除此之外,“数字的意识与运用”贯穿了整本书。所以将主题定为“数字意识”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作为产品说明,这四个字就显得微不足道。读者从这四个字并没有读出书的“功效”, 也就把这本书与其他的绘本混为一谈。其实这套书的功效是要在孩子幼小时将一些难懂而抽象的数学概念搅拌在一些有趣的故事当中,使孩子尽早具备数学意识。一方面为日后生活与学习做铺垫,一方面也训练了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这套优秀的绘本通过了30个生动的故事启迪4-8岁的少儿,如果我们不说他的功能,就等于埋没了书的价值,进而对于读者也是一种损失。绘本比起其他的童书,更需要进行产品说明。很显然,绘本最终服务的不是家长,而是孩子。绘本是需要家长指导孩子,也可以说是家长陪伴孩子去阅读的书。既然这样,家长会不会指导?家长会不会科学的伴读?这也是出版社应该关注的内容。对于家长的指导,即如何通过这本书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便成为了“图书产品说明”的主要内容。当然,我们也许没有必要把这本书都做成批注,但我们可以拿其中的两页作为范例。利用圈注或文字解释一下绘本阅读的步骤,请参考阅读《绘本与早年教育及其他》。关键要提到这本书与其他书的不同之处,如何在绘本阅读过程渗透了数学启蒙,怎样表达就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的意识。还拿《1大于100》为例,所有的动物都做出了努力,他们找了不同的东西,但目的都是解决问题。家长不要带着孩子指读文字(这是绘本阅读的大忌!),而要带着孩子一起来数图画。通过数形结合,体会数字意识。另外还可以对孩子进行提问“这里面都有什么动物啊?”“一共有几种啊?”“小猴子有几只啊?”一本薄薄的绘本可以与孩子分享一天。每张图画就像照片一样,照片是一个事件的缩影,我们经常喜欢给别人讲照片当时是在一个什么环境下拍摄的;绘本的图画也一样。首先家长要具备想象力,把静态的图画延展成一部影片,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去看这部“家庭影院”。很多家长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或方法,出版社就要在“产品说明”当中,给出指导。

  最近一两年,出版界比较公认“分级阅读”这股思潮。分级阅读也是一种增值服务,它向家长提供了一种选书的方法。由专家或出版社工作者将出版的图书按照年龄进行分类,不同年龄的孩子推荐不同水平的图书。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选择需要的图书。我想说,这是一种进步,但并不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课外读物不是教材,不能用过于严格统一的标准去圈定读者。而应该把图书的特点展示给我们的读者,由读者来圈定他需要的书。分级阅读也可以说是“产品说明”中的一条,但我想,如果在书的扉页后面加上“图书产品说明”,家长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这是不是自己需要的书。希望能与出版界的朋友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家长朋友就需要靠自己的理性去挑选童书了。这个理性指的是我们非常明确买书的目的。目的明确重于途径选择。我曾经说过,方向比步伐大小更重要,我们选的书就是步伐,我们了解自己为何选择一本书则是方向。是为了数学启蒙,还是情商培养,还是只是为了打发孩子。这在去书店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比较崇拜的一位先生,胡适曾经谈论过,读书为了“接受人类遗产、读更多的书、启迪人的思想。”这对于我们的孩子,我觉得这三点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我认为4-6岁进行的绘本阅读,是为了“接受母子分离的事实、学会独立思考与分享,培养人际能力与情商”。

  接受母子分离的事实:自孩子出生到3岁,心理上认为母亲与他是一体的,直到4岁开始,她终于有了个体的意识,除了照镜子,读书正是让他接受现实最好的方式。母亲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这种温和的手段让孩子实现心理上的断乳,让他们明白母亲和他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学会独立思考与分享:书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对待同一幅画,同一段文字,孩子与家长想的当然是天壤之别。不要急着说出自己的观点,听听他们的感受,告诉他们这样想很棒!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耐心倾听的做法必然会让他们效仿。不要设置标准答案,因为在绘本阅读中知识不是最重要的。不要强调道德因素,那样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人际能力与情商: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自然要接纳不同的观点与感受。倾听本身就是人际能力的体现,如果能够吸收不同经验,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那就是高情商的表现。所以,一味鼓励孩子的想法也不可取,让他们接受不同的赞美与异议,也是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但是,赞美不要浮夸,异议不要武断。我们在对于他的思想进行评价时,一定是认真而中肯的,这也为日后他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范本。

  这三条是少儿读书,或者说亲子阅读的目的与意义,针对于其他个性化的要求,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过,一般市面上的少儿图书完全可以做到以上三点,以后我会更加具体来讲方法。至于有的孩子需要数学启蒙,有的孩子需要音乐启蒙,这对于书的要求高,对于家长的辅导要求就更高了。出版社方面可以提供一些类似的阅读培训,相信我们的家长朋友们肯定有这方面的需求。

  本文摘自《挠脚怪来了》由作者刘勇赫授权选载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阅读 阅读兴趣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