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这些中国式谎言可别再对孩子说了

2016年04月01日 11:03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整人不犯法,吹牛不上税”的愚人节了,童心未泯的潮爸潮妈们纷纷开始玩儿开孩子了。一时间,各种恶搞自家宝贝的照片视频晒遍了微博、空间、朋友圈……可怜那些萌萌的宝宝们,就这样无端“躺枪”,一脸懵逼,成了大人们取笑的对象。

  当然,关于编瞎话来糊弄熊孩子,可不是愚人节专利。这一玩法颇有传承,历史悠久,小时候,你也一定中过枪。如今,已经成为孩爸孩妈的你,是不是还在延续这个老传统,忽悠起自己的孩子来了。别不信,以下这些话,你肯定听过。

  1、你不是我亲生的

  “你不是我亲生的”,可谓是中国父母史上最爱玩儿的谎言。至于宝宝是从哪来的则说法各异。“垃圾箱里捡的”、“公共厕所里捞的”、“医院抱错了的”……如今更与时俱进地出现了“充话费送的”、“买点卡送的”等等。

  更有创造力丰富的“熊爸妈”,把故事编得有鼻子有眼儿、象模象样,然后看着自家娃从怀疑到惊讶再到深信不疑哇哇大哭的表情自顾自笑抽,甚至拍了视频上传到网络与大家“同乐”,还要打滚求点赞,可怜自家娃已在自己找不到“亲妈”的悲惨身世中哭晕。

  2、妖怪抓你来了

  此处的“妖怪”可根据场景、人物性格、及时代特征随意替换。比如经常出镜的有“警察”、“医生”、“大灰狼”、“吸血鬼”、“卖切糕的”、“恐怖分子”、甚至隔壁老王……总之凡是让娃儿们闻风丧胆的恐怖家伙统统都可入戏。

  3.你再不怎样怎样,我们就不要你了

  这种情景一般出现在自家娃不太听话的时间段,比如不肯吃饭、不愿睡觉、调皮捣蛋等紧急时刻,为了让娃儿们迅速安静下来而采取的简单粗暴的低端手段。俗称“吓唬小孩儿”。以践踏孩子安全感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看着宝宝被吓得哇哇大哭而觉得异常有趣,亲生的娃能玩儿成这样,听着也是醉了。

  4.想当年我怎样怎样

  此处“想当年”后边可以跟着无数牛逼事迹,从天才学霸到超人蝙蝠侠,从家财万贯到貌美如花,无非是那些原本平凡的屌丝父母们想在自家娃面前竖立自己的光辉形象,让自家宝贝对自己充满如滔滔江水般的崇拜之情。

  不过此招用之颇有风险,一不留神自豪感和崇拜感爆棚的娃儿们就会去小伙伴中间大肆宣扬。诸如土豪学霸这种无从考证的梗还比较容易蒙混过关,但如果你家娃到处宣称你是落入凡间的神仙,或者隐入人群的超级英雄,最终让你的“吹牛逼”事迹在家长们中间广为流传,你又情何以堪。

  儿童教育专家尹建莉曾提出“不要捉弄孩子”的观点。她认为,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 提,常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让儿童快乐的事件。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乐大人,给孩子带来的却是羞辱、担忧和失落。那么,哪些谎言不能对孩子说呢?

  1 知识型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一问“我从哪里来?”,父母常会感到尴尬,用“捡来的”、“抱来的”等谎言应付。这类回答会让孩子有较多猜测,产生不安全感。

  正确做法: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当普及基本生理常识。

  2 吓唬型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哭个不停,家长常会说“再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剩饭、不睡觉,也常用警察叔叔、大灰狼来吓唬。这不仅会让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也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孩子剩饭,也许是饭盛多了,下次少盛些,同时告诉他节约的重要性。

  正确做法:对孩子多一些引导,往往比简单的命令更有效。

  3 情感型的谎言不能说

  “再哭妈妈不爱你了”,“再闹就把你送人”……这种谎言会加剧不良情绪积累。孩子哭闹本是为了寻求关注和爱,父母却威胁不要他,只会让孩子哭闹得更厉害,甚至在成长过程中,因始终担心自己不被爱而缺少归属感。

  正确做法:家长要温柔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安静的陪伴,等孩子想明白了再教育。

  (新浪育儿综合重庆商报、育儿头条等报道)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