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互动是孤独症的一道防线

  一位大学的老友很久没有联系我,今天突然给我发了qq。“勇赫老师,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些治疗孤独症的书呢?”

  我向他推荐了一些,忙问他孩子的情况,显然我很快进入了职业状态。

  “是我大哥的孩子。今年4岁。平常不爱和人说话,眼睛不敢和人直视。”

  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并没有公认的或者说权威的诊断标准,但是大家普遍认为具有兴趣狭窄、刻板行为、缺乏社会适应性为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特征。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把兴趣狭窄去掉,也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加上自我吸引。我觉得这些症状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可以综合参考。我们不能对于一个孩子进行武断的诊断,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留意他的发展趋势或轻微症状,做到及时干预,同时也是对父母的脱敏。

  只从这位老友提供的内容,你根本无法进行孤独症的诊断,因为她可能只是一个胆小或内向的孩子。于是我让他具体的表述。

  “他基本上上和人没有交流,找了一个心理医生说情况比较严重。”

  在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反应是语言障碍或社交障碍,也没有往孤独症的方向去想。我问他“兴趣狭窄吗?”

  “兴趣不狭窄,孩子什么都喜欢……就是小的时候,父亲总是吓唬他,有做不对的地方就吓唬他,现在只看我哥的脸色,离不开我哥……小孩离不开我哥。有的时候,他也会自己看卡片,我觉得他是能沟通的……有一次我去看他,他玩高兴了也会叫叔叔好,叔叔再见……可是通常情况说不出来,打不开心门……“

  通过这段话,我们或许可以明白这个孩子是后天,至少是后天因素起到了关键性致病作用。在我受业时,我所接受的理论是,大部分的自闭症患者是由于先天基因突变或异常导致的,有一部分是由于环境的污染或刺激引发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于亲子教育或家庭关系导致。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第三者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认为健康遗传、安全环境、亲子关系是孤独症的三道防线。遗传的控制力度有限,我们或许可以选择一个安全的生育环境,建立科学有爱的亲子关系。

  ”你嫂子呢?“由于是老友,我也就比较直接,因为”嫂子“,也就是孩子的母亲,是解决或缓解儿童症状的关键!

  ”我嫂子对他也特别好,现在生了老二,老二两岁,她还得照顾老二……“

  这是我担心的事情,孩子的母亲当然有权力在生一个健康的宝宝,但是她的选择可能会忽视了第一个宝宝的感受。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父亲扮演了一个养育主人的位置,母亲则屈居于单纯产妇的角色,这是一种角色混淆的状态。我们一直提倡父亲育儿,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父亲育儿不能代替母亲育儿,在0-3岁期间,父亲只能是辅助母亲育儿!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减轻父亲的责任与压力,而是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大量案例表明懦弱的母亲会将这种人格特质传递给孩子,而自信积极的母亲也让孩子更加勇敢热情。0-3岁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化阶段,这个阶段恰恰是通过模仿母亲的情绪、言语、行为而完成的。母位的缺失是我好友的侄子的治疗关键。对此,我给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一,母亲回归教育本位。如何回归教育本位?增强母亲的权威性。在亲子关系中,母亲扮演组织者,父亲扮演示范者。母亲”说了算“,父亲”照着办”,孩子”学不慢“。在0-3岁期间,孩子先结束生理断乳,再结束心理断乳。尤其是2岁之前,孩子认为他和母亲是”一体“的。

  其二,刺激排序与社交训练。我们有没有关注0-3岁孩子的好奇心,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行为主义所谓的刺激物其实就是引发孩子好奇心的东西。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好奇心,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刺激物去激发孩子的积极行为。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比如孩子喜欢某个玩具,我们可以在他完成了某个动作之后给予他,以鼓励他经常做某个动作。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以固有刺激物为基础,拓展孩子的好奇心。你会发现兴趣不是学习的老师那么简单,她是人幸福的基础,是社会交往的纽带。兴趣广泛的人,交友广泛,社会适应性也就好一些。我们要将刺激物进行排序,通过最吸引他的几种刺激物去训练他的社会交往。

  其三,同辈群体的交流。孩子之间由于年龄相仿,心理压力会降到最低。关键记住,不要区分伙伴。传统观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事实上,只接触一类人,就会造成”封闭式人格“,所谓封闭式人格就是一个人只能面对同一类人,在遇到不同类型的人就会造成焦虑与恐慌。营造一种开放式人格就是和不同学习能力,不能情绪,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进行玩耍游戏。多说一句,我的学生开玩笑说,孤独症是富贵命吗?我说不能说是富贵病,但是有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患上了孤独症。一方面是由于家长严格限制了交友范围,一方面他们过于敏感,即玩的东西也是过于”高大上“,从某种程度上说,限制了孩子对于社会的了解。

  深处外国,缺乏中国的小伙伴,就更需要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而对于异乡,我觉得文化适应对于个人是个非常大的课题。   

  本文摘自《挠脚怪来了》由作者刘勇赫授权选载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孤独症 亲子沟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