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准妈妈孕期鼻炎莫小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 05:02  《母婴世界》 
准妈妈孕期鼻炎莫小瞧
准妈妈孕期鼻炎莫小瞧

  怀孕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这不,快乐的准妈妈晓春一边与家人分享着怀孕的幸福,一边加强营养以保证身体健康,生怕自己有一点小小的闪失而造成小宝宝发育不好。很快,孕期在喜悦和期盼中度过了最危险的前3个月,这期间经历了尿频、孕吐等坎坷,坚强乐观的晓春都挺了过来,但最近一场小小的“感冒”,使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状不停地缠绕着晓春。鼻子堵得要命,鼻涕不断,而且最要命的是,晚上鼻子堵得死死的,只能用嘴呼吸,每天夜里都要因为嗓子干而醒来数次,非常难受。看医生也有几次了,每次都是不敢开什么西药,都是中药煎服,可是效果不好。医生说晓春是肺弱气虚,最后一次开了640万单位的青霉素打了3天点滴,咽痛现象消失,咳嗽也稍为好转,可是鼻塞减轻不明显。在家待了几天,实在难受得不行,只好又去大医院求治。医生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 ,告诉她患的是鼻炎 ,是由妊娠引起的。晓春有点糊涂,鼻炎与妊娠到底有什么关系?是怎么引起的?对胎儿有没有什么影响?

  都是雌激素惹的“祸”

  为什么怀孕后易患鼻炎呢?这是因为女性鼻黏膜对雌激素反应较敏感。有些女性在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影响下,鼻黏膜会发生与子宫内膜相似的周期性出血现象,这就是代偿性月经。怀孕后雌激素水平增高,引起鼻黏膜超过敏反应,导致小血管扩张,鼻腔细胞水肿,腺体分泌旺盛,这就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由于这种症状发生在妊娠期,分娩后又能自行缓解,所以叫妊娠期鼻炎。其实,其病理变化是血管的舒缩障碍,而且除怀孕外,只要有雌激素升高的情况,如青春期、月经期、长期服避孕药等,都有可能会引起鼻炎,所以,有些人将妊娠期鼻炎又称为血管舒缩性鼻炎。

  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

  胎儿

  1.易造成宫内缺氧

  长时间的严重鼻塞有可能会造成胎儿宫内缺氧,这对胎儿的发育极为不利,不过大多数孕妇不用担心,多数情况下人体的生理机能会提醒你改变呼吸方式,比如因呼吸困难而被憋醒或改用嘴呼吸等。

  2.不当用药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孕妇患了鼻炎,如果服用药物不当,后果难以预料。因为目前治疗鼻炎的药物大多含有麻黄素,孕妇服用了这些药物,药物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很可能造成流产或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如果鼻塞特别严重,可以适当用一些1%麻黄素液3~5天,不过,不能长期使用。

  就医小贴士:选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的医师指导下进行。

  母亲

  1.影响睡眠

  许多患鼻炎的准妈妈,因鼻塞严重,常在夜间被憋醒或改用嘴呼吸,结果是嗓子难受口唇干燥,严重影响了睡眠和心情。有些孕妇会因长期鼻塞而出现了缺氧的症状。对此,专家建议:通过睡午觉可以补充睡眠的不足;通过吸氧可以改善缺氧的问题。

  2.易引发神经症状

  鼻炎被不少孕妇看作仅仅是鼻塞的“小毛病”,却不知道,鼻炎若不及时治疗,会酿成许多后患。鼻腔与咽腔相通,鼻腔发炎,累及咽腔,易引起咽炎,向下可连累喉部,发生喉炎;炎症向上蔓延,还可引起眼病和中耳炎。鼻炎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鼻甲肥大、鼻息肉及副鼻窦炎,导致头晕、头痛、多梦、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甚至长期低热等,严重影响了孕母的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及预后

  怀孕期间由于内分泌的影响,易患鼻炎或使原有的鼻炎加重。据有关资料统计,约有 20%的孕妇有发生妊娠期鼻炎的可能,尤以怀孕 3个月时更为明显。在孕期用药的问题上,要特别注意。原则上最好不使用任何药物。如果必须用药尤其需要注意药物的成份,仔细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并经过耳鼻喉科专科医生的同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抗组织胺药物、各种类型激素类和收缩鼻腔的滴鼻剂最好不要用。若有脓性鼻涕合并有感染,可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最好不要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对听神经有损害的抗生素。

  至于孕期鼻炎的预后,孕妇不必过于担心,分娩后随着致病因素(雌激素下降)消除 ,鼻炎也随之痊愈 ,愈后也不会留后遗症。

  就医小贴士:孕前患有轻中度鼻炎的女性可以怀孕和哺乳,但要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孕前患有严重鼻炎引起明显不适的女性,最好在治疗后再开始怀孕,以免在怀孕期间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怀孕  鼻炎  症状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