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您适合哪种避孕方式?

http://www.sina.com.cn    大河健康报 

  从公元前4000多年古埃及人利用石榴籽避孕开始,人类就已经试图掌握和控制自己的生育能力。目前,形形色色的避孕方式已广为人们所使用。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适用不同的避孕方式——

  避孕方式之器物篇

  ★避孕套

  这恐怕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避孕措施了。与其他避孕方法相比,避孕套使用方便、没有副作用,避孕成功率一般为85%,熟练度高的使用者则可使避孕成功率达到98%。同时还可以有效阻隔艾滋病(HIV)、淋病等性病传播。据统计,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使感染艾滋病的概率降低85%,感染淋病的概率降低85%。由于避孕套材质有乳胶和聚氨酯,因此对乳胶过敏的人可选择使用聚氨酯材质的避孕套。

  适用人群:所有人成功率:85%~98%

  ★子宫环

  子宫环又称宫内节育器,一般采用防腐塑料或金属制成,有圆形、宫腔形、T字形等多种形态,它是一种长效避孕方式。一般子宫环的使用寿命可达五年以上,第三代避孕环的使用寿命更是有十年之久,因此适合需要定期避孕的妇女。在使用子宫环后,性交时就可不做防护措施,放入子宫腔内的子宫环,可以有效防止已受精的胚胎继续在子宫内成长,胚胎在不利成长的环境下自然会排走。虽然子宫环的避孕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上环受孕”的情况。这种事情多发生在子宫环移位的情况下,因此每年的检查很必要。上子宫环并不会影响取环后的生育情况,但专家建议最好在取环3个月后再怀孕,以便给子宫内膜一个修复的时间。

  但并不是所有妇女都适合子宫环,小部分会有排斥的情况,出现如经血增多、疼痛、下体出血及白带增多等情况。正常情况下,只会在上子宫环时,可能感觉下腹轻微疼痛,并且在刚上环的头几天可能有轻微的阴道出血症状。此外有生殖器畸形、肿瘤、痛经或月经量过多、盆腔炎、淋病及严重贫血、心脏病、曾有宫外孕史者以及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都不宜上宫内节育器。

  适用人群:有长期避孕需求且无生殖系统炎症或病变、无心脏病史、无宫外孕史的女性

  成功率:94%~99%

  避孕方式之药物篇

  世界上最早的避孕药恐怕要算古埃及人用石榴籽及蜡制成的物品,由于石榴籽带有天然雌激素,它完全可以跟避孕药一样抑制排卵,虽然不像现在的药片那么有效,但的确能够抑制怀孕。在此后漫长的时间里,避孕方式多是针对男性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第一种避孕药片正式推出,女人们第一次可以控制她们的生育。如今,避孕药作为一种避孕方式,每天全球约有超过1亿的女性在服用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通过作用于女性,调节女性自身的内分泌来阻隔精子卵子的相遇,以此达到避孕的效果。常见的避孕药有:短期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紧急避孕药。

  避孕药属于激素类药物,因此肝肾疾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妇科肿瘤患者,月经稀少的女性,哺乳期女性及年龄在45岁以上女性慎用。

  ★短效口服避孕药

  一般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每天1片,连服21天,不能间断,若偶然漏服应于24小时内补服1片。停药7天后开始服下一个周期的药。

  由于短效口服避孕药每天都要服用,它的单片剂量比较小,缓慢释放药效,对人体的刺激要小得多,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如妈富隆、达英35、特居乐等是第三代产品,相较以前的产品而言,它用孕激素替代了大部分雌激素。孕激素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小,因此日常避孕药对女性的健康并没有影响,是可以常年服用的。在欧洲,短效口服避孕药是控制生育的最普遍方式,有30%~60%的育龄妇女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德国妇女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平均年限为6.5年,法国为5.6年,英国为5.5年。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并不影响生育,只要停药后经过一次月经周期,即可怀孕。

  适合人群:育龄女性成功率:94%~99.7%

  ★紧急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是指在无防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的一段时间内,为了防止妊娠而采用的避孕方法。市面上常见的此类药物有毓婷、后定诺等。房事后72小时内有效,如果在服药期间又有性生活,那时间要重新推算。越早服用效果越好,超过72小时往往失败率较高。

  一些女性认为,既然有紧急避孕措施,平时不采取其他避孕措施也没关系,反正一旦失败,口服紧急避孕药就行了,甚至还出现所谓的“毓婷族”。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误区,为了达到速效的效果,紧急避孕药往往剂量大,有的一片紧急避孕药相当于一个月的常效避孕药的剂量,对女性的身体伤害很大,轻则造成月经不调,严重的甚至能引起卵巢早衰。而且和短效避孕药每年1%左右的失败率相比,紧急避孕药的失败率要高一些。专家建议紧急避孕药一个月最多吃一次,最好一年不要超过3次。

  适用人群:无防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的女性

  成功率:70%~90%

  ★长效口服避孕药

  在月经来潮的第5天服下第一粒药,月经来潮的第25天再服下1片,以后每月按第二次服药同一日期服1片,即可起到避孕的效果,是一种高效又长效的避孕药,而且不需要每日服药,易于使用。

  但是由于长效药物需要一次性将一个月的量服入体内,量比较大,停药后可能有一定的蓄积,所以长效避孕药不可突然停药,必须改服短效避孕药三个月后再停药,使体内激素水平缓慢下降,避免大出血。停药后不能立刻怀孕,一般要停药三个月或半年后才能怀孕,这对一些希望停药后短期就能要孩子的女性来说不是最佳选择,因此长效避孕药目前临床上很少使用。

  使用长效避孕药时应定期体检,包括乳腺、肝功能、血压和宫颈刮片,发现异常者应停药。

  适用人群:需要长期避孕的已婚育龄女性

  成功率:98%左右

  ★皮下埋植避孕法

  皮下埋植避孕法是将高浓度孕激素放在硅胶囊管中,然后将此管埋藏于皮下,使其缓慢地释放少量的孕激素,从而起到避孕作用。硅胶囊管埋入皮下组织后,有效避孕时间分别为4年或7年。皮埋的避孕成功率很高,可以达到99.9%,但是它的副作用很大,不少做过皮埋的女性出现长斑、发胖、闭经的情况。虽然取出硅胶囊管后,可恢复生育能力,但是专家建议最好在取出硅胶囊管半年后再怀孕。

  皮下埋植避孕法不适用患有严重贫血、高血压、频发性头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乳腺癌、糖尿病、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严重皮肤病、肝炎、肾炎等疾病的患者以及有宫外孕史者、哺乳期妇女、体重大于70公斤或正在服用抗癫痫药、抗结核病药物的女性。

  适用人群:需要长期避孕的已婚育龄妇女且无上述禁忌证

  成功率:99.9%

  避孕方式之安全期篇

  从避孕方面考虑,可以将女性的每个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排卵期和安全期。女性的排卵日期是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略微会有浮动。卵子自卵巢排出后在输卵管内能生存1~2天,这时候受孕的几率比较高,因此一般将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连同排卵日在内共10天称为排卵期。排卵期和月经期以外的时间就是安全期。在安全期性交理论上可不必采用任何避孕药物和避孕工具。

  例如,某女的月经周期为28天,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在12月2日,那么下次月经来潮是在12月30日(12月2日加28天),再从12月30日减去14天,则12月16日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也就是12月11~20日为排卵期。

  安全期又分为排卵前安全期和排卵后安全期。从月经干净那天到排卵期开始的前一天的那段日期为排卵前安全期。从排卵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为排卵后安全期。排卵后安全期比排卵前安全期更安全,这是因为有些妇女有时受环境变化和情绪波动等影响使排卵提前,这样排卵前安全期就会缩短,而自己并不知道,这样排卵前安全期就不大安全了。卵巢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先后排两次卵的机会是极少的,即排卵后到下次月经来潮前这段时间一般不会再发生第二次排卵,所以,排卵后安全期就比较安全。

  安全期避孕只适用月经规律的妇女,而且有时女性会因环境改变和情绪变化以及健康状态等因素影响,使排卵日期提前或推迟,所以安全期不是100%安全。

  适用人群:月经周期规律、生活规律、长期同居、双方能相互配合及谅解的夫妇,不适宜月经周期不规则者、探亲期夫妇及生活环境经常改变者成功率:40%左右

  避孕方式之手术篇

  用手术方式来避孕,主要就是结扎,结扎,即使用一定的手段(如使用羊肠线)将人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管道(如输精管、输卵管等)扎住或起到同样的效果,“结扎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小手术。在我国它被广泛应用于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里甚至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环二扎”,即夫妻双方如有一个孩子,应该选择上环方式避孕,如有两个孩子,最好考虑结扎手术。

  早期的结扎手术是永久的不可逆的避孕手术,而现在的医学已经能够实施输精管复通术和输卵管复通术,但是术后复通率并不太高,结扎术分为输精管结扎和输卵管结扎。

  输精管结扎术,在豫东地区比较多见,前些年甚至有2/3的结扎手术采取的都是输精管结扎术这一种。输精管结扎术引起的并发症要比输卵管结扎术严重,会产生精子附睾淤积、痛性结节,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精子的生存质量,而且输精管结扎术的手术复通率要低于输卵管结扎术的复通率,只有70%左右。

  输卵管结扎术,虽然术后复通率比输精管结扎术高出10%左右,但它同样有不少并发症,如手术损伤、术后出血、感染等。

  适宜人群:有长期避孕需求、无生育要求的人

  成功率:99.9%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女性  避孕药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