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的急性腹痛会给医生诊断带来不少困难,这是因为婴幼儿不会诉说,又不能合作,而家长又往往疏忽,不能仔细观察孩子的腹痛情况,提供不了详细的病情,甚至由于擅自给小儿服止痛药,更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小儿腹痛的10种常见原因
1.肠痉挛
这是小儿时期多见的一种腹痛,由于受凉、暴食、大量吃冷饮、婴儿喂奶过量等原因引起肠壁肌肉强烈收缩所致。由于是功能性障碍,预后较好,多数可不治自愈。不同年龄其痉挛肠管的好发部位也不一样。小婴儿好发在回肠未端;幼儿多发生在幽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学龄儿童以乙状结肠发生率最高。
婴幼儿不能自述腹痛,只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哭吵,有时从睡眠中哭醒,每次发作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时痛时止。腹痛的程度不等,重的可伴有四肢乱动、翻滚、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学龄前儿童能够诉说腹痛,腹痛部位多在脐周,呈阵发性,间歇期无任何不适。学龄儿童腹痛有轻有重,但全身情况均较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儿童腹痛缓解或消失。
2.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发生于感冒时,除发热、咽痛、流涕外,患儿脐周有疼痛,腹部也未扪及块物,待感冒好转后,腹痛会逐渐消失。
3.急性阑尾炎
这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开始是脐周疼痛,几小时后可以转移到右下腹,疼痛持续不断。患儿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均有发热。婴幼儿陈述不清,有时仅表现出胃肠道症状。因此凡小儿腹痛伴有发热和胃肠道症状时,家长都要考虑到患急生阑尾炎的可能,应及早送医院就诊。
4.肠蛔虫症
多由于小儿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所致。患儿常有脐周疼痛,面黄肌瘦,腹痛不定时,常可自行缓解。还常有磨牙、睡眠不安、易怒等表现。应用驱虫治疗后,腹痛即可消失。
5.急性胃炎
由于饮食不当,或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引起中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嗳气。胃肠钡餐或胃镜捡查常可确诊。
6.嵌顿疝
小儿以腹股沟斜疝多见。当小儿站立或用力排便时在腹股沟内侧出现一肿物,或仅表现一侧阴囊增大,若肿块不能回纳,就会出现腹痛、腹胀和呕吐,时间长了,肿块表面发烫,压痛明显,必须及早送医院救治。
7.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多见于肥胖健壮的2岁以内婴幼儿,为突然发病。肠套叠可致腹部绞痛,表现为原先安静的患儿突然出现明显烦躁不适,可有全身强直。双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症状突发突止,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吵,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随着病情进展,腹痛间歇可出现淡漠、嗜睡。常见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继而吐胆汁样物,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出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
慢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儿童,病期较长,多在10~15天。主要表现为腹部肿物,偶有部分性肠梗阻症状。除腹痛外偶有呕吐,很少有血便,症状较缓和。多为回结型肠套叠,多继发于肠管器质性病变,如肿瘤、息肉、梅克尔憩室、阑尾内翻、蛔虫症等。腹软不胀,于右上腹触及有弹性的肿物,比较固定。
8.便秘
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患儿平时少吃蔬菜及饮水少,致使便秘,肠蠕动过多引起腹痛,排便后腹痛即消失。
9.过敏性紫癜
近年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增多,它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都伴有周身的症状。首先表现为皮肤紫癜,面积大小不等,表面紫红色,多分布于四肢和臀部,以踝、膝关节处明显。在此基础上出现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腹部软。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大便为黑色或红色。它是因肠管内壁出血、水肿造成。有的小儿还伴有关节肿痛,甚至血尿等情况。
10、荨麻疹
荨麻疹可引起腹痛,腹型荨麻疹腹痛的特点往往与孩子进食鱼、虾、蛋类等具有过敏原的食物有关,常在皮肤发生风疹瘙痒的同时出现脐周痛,同时伴有呕吐、腹泻。
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
1.辩明腹痛原因,采取缓解措施
遇到小儿剧烈腹痛,家长不要过分紧张,首要的问题是先确认引起腹痛的原因,如果是肠痉挛发作引起的腹痛,可直抱宝宝或使其仰卧于父母的膝上,喂给适量温开水,让宝宝在保暖的条件下入睡。醒来即可恢复正常。腹痛剧烈时,可用温暖的手按摩孩子的腹部,腹部放置热水袋也可起到缓解作用。此外,蛔虫引起的腹痛也可因腹部轻轻地按摩,蛔虫会变得安稳,从而使腹痛得到缓解或消失。但是,若腹痛是由于急性炎症、梗阻或肠套叠引起则不能采取按摩和热敷等方法处理。
特别提醒在腹痛原因未弄清楚前,切忌给宝宝乱用止痛药,因为止痛药会掩盖腹痛的性质。事实上病情仍在发展,致使宝宝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2.观察腹痛情况,以便医生诊断
家长在送患儿去诊疗前,应仔细了解并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发热等,以便正确向医生反映。
特别提醒就诊时家长要配合医生,安慰孩子,让孩子不要哭吵,使医生能对患儿进行各种必要的捡查。
3.发现重危征象,及时送院就诊
家长要学会识别小儿腹痛的重危征象。严重的腹痛多逐渐加重。小儿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不吃、不玩、精神萎靡,有的还会发热、呕吐、便血等。
特别提醒出现这类情况,家长应及早带患儿去医院诊治。
小儿腹痛的6种非药物疗法
1.饮食疗法
小儿腹痛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及隔夜食物,不随便带孩子在饭店用餐。慢性腹痛小儿要少吃油腻食物,食品要求高蛋白、少渣、高热量、高维生素。烹调方法用蒸、炖、煮、烩为主,忌炸、爆、煎。以下介绍几种食疗:
n 萝卜汤:取萝卜250g。将萝卜略炒后加水煮20分钟服用。适宜积食性腹痛。
n 大蒜汁:取大蒜3g。将大蒜加水250ml,加水煮10分钟服用。适宜风寒性腹痛。
n 小茴香汤:取小茴香10g、红糖15g。将小茴香加水煮15分钟后加红糖服用。适宜气血淤滞性腹痛。
2.热敷疗法
用热水袋敷,但要注意不要烫伤宝宝,可用毛巾包好,敷15分钟,一日2次。对肠痉挛及肠胀气引起的腹痛有效。
3.足浴疗法
取热水,但不要烫,加白醋10滴泡双足,频频加热水保持温度,每次15分钟,一日2次。适宜于受凉后腹痛。
4.按揉疗法
若小儿常有短暂性的腹痛,其他方面都很正常,当孩子腹痛时,家长用手轻轻地按摩小儿的腹部,并给予一些语言安慰,多数小儿就会情绪稳定,肚子很快不会痛了。
5.烟熏疗法
取明矾3g,研末,用纸包裹做成药捻,每日用药捻点燃后熏脐部,可治腹部受凉后腹痛。但要注意避免烫伤宝宝。
6.穴位按摩
家长用拇指间歇地重按小儿两侧足三里穴(或加合穴)数分钟。足三里穴在小儿本人手握住膝部中指下方,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合谷穴在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的中点。适宜于小儿各种腹痛的辅助疗法。撰文/时毓民(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教授)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