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宝感染中耳炎怎么办?

  经医学统计,三岁前的幼儿约有70%曾罹患中耳炎!一般来说,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积液性中耳炎两种。为什么幼儿感染中耳炎的机率这么高?长期下来,会不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影响?假使宝宝感染中耳炎,家长该如何照顾宝宝呢?

  急性中耳炎

  定义

  幼儿罹患上呼吸道感染(俗称的感冒)后约三周内,中耳腔出现发炎的状况,则可称为急性中耳炎。

  引发原因

  原因1:上呼吸道感染

  专家表示,中耳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耳道疾病,感染途径经常是因为婴幼儿本身已有上呼吸道感染(流鼻涕、咳嗽)的征兆,加上婴幼儿的耳咽管发育尚未成熟,耳咽管的位置和鼻腔几乎是平行,呼吸道的病菌容易经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进而造成中耳感染发炎。

  六岁以内的婴幼儿是罹患中耳炎的高危险群,秋冬、初春则是好发季节。专家解释,因为小朋友的免疫力较差,加上秋冬气候寒冷、初春早晚温差大,小朋友多处于密闭空间内,容易互相传递病菌(尤其是在托儿所或幼儿园),不仅提高上呼吸道感染(俗称的感冒)的机率,也更容易引发中耳炎。

  原因2:过敏性鼻炎

  专家表示,容易引发幼儿罹患中耳炎的原因除了“上呼吸道感染”以外,“过敏性鼻炎”也是引发中耳炎的原因之一。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是一直打喷嚏、擤鼻涕、流眼泪,尤其当患者在搓揉鼻子或游泳、大哭时,鼻腔分泌物容易被再次吸入或逆流进入中耳,进而引发感染。

  一般来说,引发过敏性鼻炎的原因以花粉和霉菌为主,但是本身有异位性皮肤炎体质或过敏体质的幼儿,也会比一般体质的小朋友更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因此无形当中,有过敏体质的婴幼儿也更容易罹患中耳炎。

  耳咽管的功能

  功能1:防止鼻咽腔分泌物逆流

  耳咽管位于中耳和鼻腔、咽喉中间,可防止鼻咽腔的分泌物逆流到中耳。

  功能2:平衡压力

  耳咽管可平衡耳内压力和大气压力。

  功能3:引流作用

  耳咽管可让耳朵的分泌物流向鼻腔,变成鼻涕擤出来。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

  观察点:发烧、幼儿一直拉扯耳朵、哭闹不停

  “耳朵明显疼痛,且伴随发烧”是中耳炎的典型症状,不过,因为宝宝还不会表达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家长可以藉由下述几点来观察宝宝:

  1. 幼儿已经有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流鼻涕)的迹象。

  2. 幼儿半夜突然哭闹不休,脸色涨红,且伴随拉扯耳朵的动作?

  3. 幼儿的头部会一直转动、磨擦枕头,尤其是靠近耳朵的地方?

  4. 幼儿的耳膜涨红,且有点肿胀。

  使幼儿出现上述情形,请尽速带宝宝前往就医,请耳鼻喉科医生进行详细检查。

  日后可能的并发症

  急性中耳炎假使没有给予适当治疗,导致中耳腔长期发炎,那么则可能会并发传导性听力障碍、颜面神经麻痹、内耳迷路廔管、内耳迷路发炎、脑脓疡,脑膜炎等。呼吁家长

  现阶段的治疗方式

  1. 口服抗生素治疗

  专家表示,通常医生会先开立抗生素治疗,并搭配鼻咽管黏液抽吸,疗程约10天,假使幼儿服用抗生素2~3天后,仍持续有发烧(退烧之后,隔一阵子又发烧)和耳痛的状况,那么请家长带宝宝复诊,医生可能会考虑更换抗生素治疗。

  2. 耳膜切开引流手术

  假使中耳炎患者经规律服药超过六周,耳膜发炎的症状仍未改善,医生会视状况建议施予耳膜切开引流手术,不过因为幼儿年纪太小,加上现今的抗生素治疗相当进步,所以进行手术治疗的机率较低。

  常见疑惑&照护建议

  【常见状况1:医生说宝宝有“中耳积水”的状况,怎么办?需要特别清洁吗?】

  大部分的中耳积液可经自体吸收

  专家表示,许多妈妈带宝宝复诊时,会告知宝宝的耳朵有出现积水的状况,这是相当常见的状况,且约有80%的宝宝,在罹患急性中耳炎的1~2个月以内,中耳积液会经自体吸收而好转,妈妈无须特别担心。

  专家并表示,部份幼儿罹患中耳炎时,会接着产生中耳积液的状况,这是因为幼儿本身的鼻咽腔感染尚未痊愈而造成,而不是因为洗澡耳朵进水造成,家长无须太过担心。

  假使妈妈发现宝宝的外耳壳有液体渗出,可以用细轴棉花棒轻轻擦拭,但是不建议将棉花棒深入宝宝的耳朵里面清理耳垢或积液,因为宝宝的耳道相当脆弱,假使大人施力不慎,反而容易造成宝宝的耳道受伤。

  慢性积液性中耳炎

  定义

  患者感染急性中耳炎后,中耳持续出现积水的状况,且持续约2~3个月,则可称为“慢性积液性中耳炎”。

  引发原因

  在急性中耳炎的发炎反应后,因为鼻咽腔、耳咽管等呼吸道黏膜受到感染,所以开始引发宝宝的耳道出现积水的状况。

  积液性中耳炎的症状&日后并发症

  观察点:中耳炎持续感染超过2个月,宝宝听力似乎受到影响。

  专家表示,患者的听力受到影响、头痛、耳鸣是积液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但是大部分的患童在痊愈后,听力受损的部份也会逐渐好转。不过需注意的是,长期积液性中耳炎对耳朵还是可能会造成诸多影响,包括耳膜永久性穿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硬化症、沾黏性中耳炎、听小骨坏死、耳膜凹陷袋、胆脂瘤(珍珠瘤)及感音性听障等,因此家长的密切观察和专业医生诊断还是相当必要的!

  现阶段的治疗方式

  专家表示,假使经医生观察,幼儿没有感染其他病症,约75~90%的积液性中耳炎可以经自体吸收而痊愈。抗生素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感染,以及预防后续的其他并发症,所以当宝宝的中耳发炎状况演变成慢性的积液性中耳炎,医生会先观察宝宝的状况,假使宝宝同时还有鼻咽腔发炎的状况,或是经耳腔镜观察发现有混浊状的脓状物,医生才会考虑开立抗生素治疗,否则抗生素在积液性中耳炎上是不太有治疗效果的。

  如果幼儿有显著的听力受损,鼓膜或中耳有变化,则需施以中耳通气管置入,如果有增殖体发炎或后鼻道阻塞、慢性鼻窦炎,则会考虑施以增殖体切除手术。

  日常照顾建议

  清洁时的建议

  专家表示,假使家长发现宝宝的外耳壳有黏稠状液体流出,可用细轴棉花棒轻轻旋转擦拭,但是不建议深入耳道内,进行掏耳垢的动作。

  平时喂奶时 避免让宝宝躺卧喝奶

  专家表示,因为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宽,所以当宝宝躺着喝奶时,不仅容易发生溢奶或吐奶,奶水也容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感染,建议平时喂奶时,可稍微抬高宝宝的头部。

  对患童应保持耐心

  几乎大部分的中耳积液患童的听力都会减弱,因此可能会发生幼童不自觉地大声说话或是听不太清楚外界的声音,进而也可能影响学习能力。因此建议家有幼儿罹患中耳炎者,家长应以保持耐心来取代烦躁不耐。

  BOX

  Newborn care

  新生儿外耳道炎

  许多新生儿的耳朵内会出现有异味的分泌物,其实那是外耳道内残存的羊水和胎脂,由于羊水和胎脂让外耳道总是保持潮湿的状态,所以让细菌也多了滋生的空间,进而引发“外耳道炎”。

  疑惑:平时妈妈需要帮宝宝清理耳垢吗?

  解答:因为宝宝的耳蜗很小,耳道也很狭窄,所以不太建议妈妈帮宝宝掏耳朵或是用棉花棒伸入耳道内清理。平时的清洁方式,只需在洗澡时,用沾湿的纱布巾轻轻擦拭外耳(耳壳)的地方即可。

  互动区:《母婴健康》官方微博《母婴健康》总编微博《母婴健康》主编微博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宝宝  中耳炎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