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加大加宽型纸尿裤打着防侧漏的卖点,但国内现行的“纸尿裤技术指标”中并没有针对纸尿裤裆部的最大宽度作出具体规定
●骨科专家:常用加大加宽的纸尿裤可能影响宝宝走姿,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型号,而不是盲目求大求宽
●皮肤科专家:勤检查、勤更换才是王道,白天应适当让孩子的屁股透透气
纸尿裤使用不当或导致“红屁股”,这是很多妈妈都知道的事实,然而记者近日发现,纸尿裤似乎又与O形腿扯上了关系。网络搜索“纸尿裤与O形腿”,可以找到超过四万条相关信息,绝大多数是关于“纸尿裤是否会导致O形腿”的提问和讨论。而最近网络上一篇名为《天涯妈妈爆黑幕:宝宝O形腿疑似纸尿裤导致》的报道,又将这一争论推到大家面前。
对此,骨科专家表示,能选择合适型号的纸尿裤就最好不要盲目追求“巨无霸”,父母最好别为图省事而减少给宝宝更换的频率,因为一来可能影响孩子的走姿,二来穿太长时间可能造成“红屁股”。
市场涌现“巨无霸”纸尿裤
记者在该热帖中看到,有“自称”业内人士爆料说:“我干了7年纸尿裤产品的销售,很多纸尿裤设计原本就宽,吸水后涨得更宽,或多或少一定会影响宝宝腿部生长,部分企业虽然知道,但是为了迎合销售卖点常常避而不谈。”
该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对厂家来说,加宽纸尿裤裆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但是可以打着防侧漏的卖点,如果再升级一下包装,一包六七十片的纸尿裤比普通的就要贵二三十元。利润高,厂家当然愿意生产了。
而记者在超市发现,不少纸尿裤都打着防侧漏、吸水性强等功能。促销员介绍,购买这些产品的妈妈们普遍认为虽然单片价格贵了,但是换的次数少了,平均下来还是划算的。但也有一些妈妈用惯了某个品牌、型号,并不为“巨无霸”型纸尿裤所动。“这么热的天,包那么严严实实,孩子会不舒服,做父母的还是要细致一点,勤更换比较好。”一位妈妈表示。
我国尚未针对纸尿裤宽度作出规定
据网络上的一项测评结果显示:几款吸水性强的纸尿裤,在加液160~200毫升后,裆部平均宽度增加2~3.5厘米不等,饱和吸水后纸尿裤的重量普遍超过350克。不少妈妈也都有体会,吸尿后的纸尿裤沉甸甸的。但“巨无霸”型纸尿裤到底会不会妨碍孩子走路,让其变成O形腿呢?
对此,有进行纸尿裤产品研发的人员给予了回应:为保证纸尿裤的吸收速度和防止排尿期间的漏液,的确采用了“加宽加厚”的设计。并且现在的纸尿裤吸水后大都是横向膨胀的,所以裆部会变宽。但是只要不过分膨胀造成宝宝双腿内侧压力过大,就不可能导致O形腿。
而据了解,国内现行的“纸尿裤技术指标”中并没有针对纸尿裤裆部的最大宽度作出具体规定。
骨科专家
应选择合适型号
别盲目求大求宽
针对“巨无霸”纸尿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陈燕涛副教授认为,还没学会走路的婴儿,用纸尿裤稍大一点关系不大,但对于已开始学步的幼儿来说,常用加大加宽的纸尿裤,还是可能影响走路姿势的。
他介绍说,如果纸尿裤比正常的裆部宽很多,孩子学步时就不得不分开两腿,这时走路就可能左右摇摆,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小鸭步”,继而造成髋关节外展或外旋畸形,或存在形成“O”形腿或“X”形腿等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可能性。“不能说使用‘巨无霸’型纸尿裤就会导致O形腿这样严重的后果,但从医学角度建议,从婴幼儿爬行阶段开始,家长就应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型号,而不是盲目求大求宽。”
陈燕涛表示,即使是正常型号的纸尿裤,也还是一种对身体的“束缚”,一旦宝宝稍大,有“尿意”能暗示父母时,完全可以放弃纸尿裤或只在夜间使用,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孩子的髋关节保持中立位,避免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导致下肢骨关节发育异常。
皮肤科专家
防尿布皮炎
勤检查勤更换是王道
而记者从医院皮肤科了解到,夏季来“报到”的尿布皮炎患儿比其他季节增加了三成多。“夏季是发病高峰期,临床上有10%左右的宝宝可能曾患过尿布皮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曾凡钦教授表示,婴儿虽然单次排尿量不多,一天总量在400~500毫升左右,而目前有的纸尿裤号称吸水量可达300~400毫升,但单片纸尿裤的使用时间还是不宜过长。
“吸收再快再多,尿液也还是一直浸留在纸尿裤内,与孩子的皮肤紧挨着,长时间不换,就可能产生氨,刺激皮肤,导致红屁股。”专家强调,为人父母者千万不可偷懒,为图省事而过分依赖纸尿裤,勤检查、勤更换才是王道,而且白天应适当让孩子的屁股透透气,不要24小时都穿着纸尿裤。
何时更换纸尿裤为宜?在使用初期,无论宝宝有无尿尿,每隔2~3小时都要换1次;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纸尿裤的更换次数可逐渐减少。如果宝宝有大小便拉在尿裤上,应马上更换,并且用温水和棉纱清洗宝宝臀部,清洗之后,一定要等小屁股完全干爽了,再换新的纸尿裤。文/记者涂端玉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曾凡钦教授、骨外科陈燕涛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