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带BB看病的智慧,你有没有?

  说起带宝宝上医院,第一时间浮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挂号处无尽的长队,护士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病历本,楼上楼下狂奔的家长;还有等了2小时,结果整个看病过程也就2分钟,更委屈的是,走出医院时依然是疑虑重重。有妈妈说:抱着宝宝上医院,就像是一场战役。那么不妨回顾一下此前我们是如何作战的,然后有针对性地改进作战策略,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将“保护宝宝健康”这场战役取得完胜。

  目标:从医生那里得到完善的诊疗。

  策略:改进就医准备,做好观察日记,候诊、护理、化验同步走,和医生顺利沟通,记下护理要点5大环节。

  自测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测测自己在带宝宝去看病这场战役中,属于哪种类型的战士?

  1.宝宝有些不舒服的迹象,比如咳嗽、拉肚子,你会怎么做?

  A立即带他去医院

  B视宝宝的整体情况而定,如宝宝出现更严重的迹象会马上去医院

  C能不去就不去,因为去了医院会被交叉感染,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宝宝用药

  2.你会选择带宝宝去哪家医院,为什么?

  A大型医院,医生和医疗设备都有保证

  B常见的小毛病,就去离家比较近的医院,如果病情严重或者诊断不明确,去专科医院或者大医院

  C 大多数时候是去社区医院,排队少,候诊时间短

  3.带宝宝去医院时,宝宝的病历等相关物品都带齐了吗?

  A总会发现少带了一两样东西,如水杯、宝宝的小毯子等

  B基本上都带了,包括宝宝在家时吃的药,饮食记录也会带上

  C 病历和社保卡带上就可以了,最多再带几片尿不湿

  4.候诊时,你在做什么?

  A焦急等待,坐立不安,不断问护士“到我们没”

  B 一边等,一边观察宝宝的情况,询问医生护士有什么检查可以提前做好的,化验、候诊同步走

  C一边等,一边安抚宝宝,想办法让宝宝舒服点

  5.如果宝宝检查了血液和大、小便,拿到报告单后,你会怎么做?

  A直接冲进办公室问医生,想尽快知道结果(尽管医生正在看别的病人)

  B先自己研读一下结果,对几个重要指标如有疑惑,做好记录便于咨询医生

  C根据自己以往掌握的知识,看看报告单,大致就知道宝宝怎么了

  6.进入诊室,你会如何和医生沟通宝宝的病情?

  A主动介绍宝宝的病情,把自己赶了很远的路,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各种辛苦描述一番

  B医生问一句,你答一句,并把之前想好的疑问提出来

  C直接告诉医生自己的判断,你认为应该给宝宝用什么药或输液

  7.医生开处方时,你会利用这点时间向医生提问吗?

  A有满腹的疑问,却不知道从何处问起

  B问问医生用药的时间、量,饮食上有什么禁忌

  C基本不问,担心医生会不耐烦,如果遇到问题,再去查资料或向别的妈妈请教

  选A次数最多者,属于焦急型战士:你非常爱宝宝,但少了点技巧,要学会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选B次数最多者,属于理智型战士:你知道准备得越充分,对宝宝看病越有帮助,继续加油。

  选C次数最多者,属于激进型战士:你又聪明又能干,不过既然到了医院就要充分利用起当时当地的医疗资源,毕竟妈妈不能替代医生。

  明确了改进的方向,那就跟随博妈,从宝宝发病、挂号、化验、医生诊断、用药开始,一步步提高带宝宝就诊的技巧。

  实战篇

  儿科医生手把手

  教你看医生的方法

  宝宝18小时看病全程记录

  主人公:10个月的博博

  讲述者:博妈

  点评者:余高妍

  7月9日下午5:30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急诊

  我和博爸下班到家,宝宝还躺在小床上。奶奶低声说:“下午拉了两次,奶也不喝,哄了半天才睡着。”大概知道妈妈回来了,宝宝揉了揉眼睛。我把她抱在怀里,想喂喂她,可小家伙刚吸了几口,黄黄的臭臭像水一样喷泄而出。

  大概一个小时后,宝宝在床上翻动。奶奶把她抱起来,还没坐稳,又是一阵黄水外喷。博爸心疼了,说:“赶快去医院吧,拉了这么多,要是脱水了,怎么办?”奶奶不同意,说:“我们离妇幼保健院这么远,等赶过去都是晚上了,宝宝现在精神还不错,多喂点儿水应该就好了。”然后给宝宝吃了点米粉。原本主张马上去医院的我,看到宝宝还肯吃,只好作罢。睡前,给宝宝吃了止泻药,希望能好点。

  点评:宝宝的体质不同,妈妈的护理水平和判断标准也不同,是否需要马上去医院,要视宝宝整体情况而定。当家长无法自行处理或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时,建议及时就诊。如果宝宝出现人发蔫、呈脱水貌、不明原因的腹痛(小宝宝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吵)、喷射性呕吐、便血、疝气不能回纳(2小时内必须就诊)……有上述情况中任何一条都应考虑及时就诊。  

  紧急提醒,如果发生呼吸急促、脸色青紫、吞咽困难、少尿无尿、嗜睡、昏迷等严重情况,在家和去往医院的途中应在自救的同时尽快联系120或医院,在候诊或观察室应立即呼叫护士和医生。年龄越小的宝宝,妈妈越是要警惕。

  特别提醒,关于夜间急诊,需在出发前确认所要去的医院有无儿科医生值夜班,有的医院虽有儿科,但夜间无值班医生,有准备才不会扑空。

  7月9日 晚上12:00时时观察,耐心护理,做好记录

  夜里,宝宝不停在床上翻滚。博爸把尿不湿打开一看,里面又是一团稀稀的臭臭。几小时后小家伙又拉了一次。我和博爸就这样忙碌了一个晚上。

  点评:宝宝生病期间,家长焦躁的情绪对于宝宝的康复是毫无帮助的,应该冷静对待耐心护理。此外,家人更要注意轮流休息,要保证任何时候都有人轮流照顾宝宝。

  家长尤其需要关注宝宝的饮食和精神状态,对症处理,并做好发病记录,以便在就诊时描述病情。如是腹泻,需记录大便的次数和量,大便的性状和颜色,宝宝的饮食等;如果是发烧,几点钟发现发烧的,持续了多久,最高烧到多少,有没有给宝宝做降温处理,效果如何。

  7月10日早晨6:00  就医前,确认带齐物品

  我、博爸和奶奶带着宝宝匆忙赶到医院时,偌大的候诊厅已挤满了人。博爸去挂号,我和奶奶则负责照顾宝宝,时不时看一下宝宝的尿不湿,如果脏了就换上。看到宝宝的嘴巴很干,我想给她喂点水,才发现忘了带水杯。想给她喂点奶,又想起有的妈妈说宝宝腹泻时,不能吃奶,嗯,等下问问医生。无奈之下,奶奶买了瓶纯净水,倒在瓶盖子将就着喂给宝宝喝。

  点评:带宝宝上医院,迷糊的妈妈经常这个没带,那个忘拿。建议准备一个“看病包”,把宝宝去医院时该带的物品打包好,放在固定的地方,到时拎着包就能出门。“看病包”里必须有:门诊病历、社保卡、住院保险证、尿布、替换衣物、湿纸巾,加上宝宝吃的喝的即可。如以高烧为主要症状就诊,需备退烧药和退烧贴,并在去医院的同时采取降温措施,以免发生高热惊厥。有些妈妈有为宝宝做日常记录的好习惯(包括宝宝的日常饮食记录),在包里放上这个小本子,就诊过程中可以随时有疑问随时记录。

  候诊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极有可能更长),还可带上安抚宝宝的小玩具、小图书,睡觉盖的毯子。再次提醒,水杯(奶瓶)一定别忘了,发烧、腹泻、咳嗽的宝宝都需要注意补水。

  重要提醒,候诊期间家长一定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做好护理,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宝宝的不适。

  7月10日上午8:00  因携带了宝宝的新鲜大便,提前做好了检查

  博爸挂上了号,挤过去告诉医生,他带了一个脏的尿不湿,于是医生迅速开了化验单。半个小时后,博爸拿着化验单,气喘嘘嘘地说:“是轮状病毒感染。”“为什么会感染呢,我们平时不是很注意卫生吗?”我心中疑惑重重。

  点评:到医院后,直接去预检台,护士在简单询问本次就诊的主要症状后,会告诉你该挂哪一科。如果宝宝有发烧症状,护士会先测体温。  

  如腹泻,最好带上宝宝刚拉的新鲜大便(用清洁的塑料袋装好,以防被污染),到医院后能尽快化验。实际上轮状病毒既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并不是消毒好餐具用品就一定可避免的。

  7月10日上午9:00  和医生过招1:问诊

  刚坐下,医生头也不抬地问了一串问题:“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怎么回事儿?”“我家宝宝叫叶天博,已经10个月了,拉肚子。”奶奶像小学生一样一一作答,医生飞速地记录着,然后用听诊器听了下宝宝的心肺。

  “宝宝一天拉了几次?”

  “五六次吧,一次比一次稀,有时还有白色的像鸡蛋花一样的大便。”我抢着说。

  “不对,加上今天早晨拉的两次,一共8次。”博爸纠正道。

  点评:回答医生的问诊,是和医生沟通的第一步,家长表述得越明确,对医生的诊断就越有帮助。现在带小宝宝来看病,至少有2~3位家长,你一言我一语,医生都不知该听谁的,最好由平时主要负责照顾宝宝的人与医生沟通。最好先能在小本子上作简单记录,医生问诊时,根据医生提问有一句答一句即可,如有重要信息再补充。之后,家长要协助、配合医生给宝宝作体格检查。

  7月10日上午9:02  和医生过招2:开药

  “是轮状病毒感染,开点药吧。”医生看了看化验单说。

  “医生,宝宝拉了这么多次,吃药管用吗?!我们已经给宝宝吃了止泻药,一点用都没有。我怕宝宝脱水,还是打针吧。”好不容易,我才压抑住了内心的怒火。

  “那就打针吧!”医生淡淡地说。

  “医生,我们吃的是这两种药,您看会不会和打的吊针冲突?”博爸问道。

  医生接过来瞅了瞅:“这个药不会对挂水有影响,我再给你们开一些,一起吃,效果会好一些。”

  点评:当医生开处方时,你的关注点需放在医生开了什么药,而不是向医生建议应该用什么药;尽量争取口服用药。

  医生开处方时,家长要主动告知已给宝宝吃了什么药,家里有什么药;如果记不住药名,可以像博爸一样,直接把药拿给医生看,避免重复开药(用药)。

  7月10日上午9:03  和医生过招3:抓紧最后一分钟处方时间

  “那还有什么注意事项吗,吃的方面有什么要求吗?”博爸急急地问。

  “打针要打两天,药要定时定量喂,牛奶不要喂,就吃稀饭和面条……取药后,我再告诉你们用药的剂量。”医生的吐词实在太快,我们还没回过神来,就说完了。

  点评:通常开处方后,就诊的流程就基本结束了,这时,家长可要抓紧最后的机会,问清楚服药、护理的注意事项。这些细节,有的新手爸妈不清楚,但对医生们来说是常识,如果不问,医生可能不会解释。另外,为防止遗忘,就诊结束后第一时间把要点记下来。

  7月10日上午 10:00  之前想好的问题还是忘了

  走出医生的办公室,去给宝宝打针。宝宝饿了,我想给她喂点奶,这才想起来忘了问医生能不能吃母乳,奶奶说:“医生说了不能喂牛奶,那你的奶肯定也不能吃啊。”博爸见我们起了争执,说:“那我再去问问医生。”

  等博爸趁着空当问好医生,宝宝的针也打完了,回到家时已经1点了,历时5个小时的病终于看完了。希望打了针,吃了药的宝宝明天就好。

  点评:很多妈妈兴冲冲地离开医院时,才想起来还有很多问题没有问,看病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就诊前有些问题可以随手记下来,方便向医生提问。

  另外,疾病发展过程会经历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这意味着假如首次就诊是在疾病的前驱期,按照医生指导护理和用药,如果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逐渐加重,此时应考虑复诊;当然,更多的是爸爸妈妈细心护理,等待宝宝度过恢复期。

  给博妈的就医备忘录

  反思博妈的看病过程,不足之处有:物品没带齐,症状没描述准确,心中的疑惑没问清。根据医生的点评,编辑为博妈制作了一个就医备忘录。

  饮食记录

  腹泻前饮食:粥、苹果、饼干、米糊、母乳、青菜肉丝面,三餐两点加一顿夜奶

  腹泻后饮食:母乳、米糊

  就诊笔记

  腹泻记录(7月9号下午2:00~7月10日上午9:00)

  下午2:00  一次  半固体半流质,黄色,量不多

  下午4:00  一次  稀便,黄色,量不多

  下午5:30  一次  黄水,量很多

  下午6:30  一次  黄水,量很多

  晚上12:00 一次  稀便,黄色,量不多

  半夜2:00  一次  稀便 ,黄色,量少

  早晨 5:00 一次   白色、蛋花状,量少

  早晨 8:00  一次  白色、蛋花状,量不多

  就医前自行用药和效果:晚上8点吃了一次思密达,没有止泻

  去医院时必带物品:病历、社保卡、湿纸巾、尿不湿、水杯、新鲜大便(如果到医院后又拉便便了,用最新鲜的化验)、小毯子(医院空调温度比较低)

  需咨询医生的问题:能不能继续喝母乳

  (轻度)腹泻的饮食要点:

  注意补充液体,预防脱水,可继续进食,给宝宝选择稀饭、烂面条等相对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蛋白高脂肪及油腻的;可继续喝母乳(母亲清淡饮食)或将配方奶稀释。

  护理要点:

  1.用药方面:益生菌不能和抗生素一起用,益生菌要用温水冲;

  2.每次宝宝拉完便便,要用温水清洁屁屁

  熟知医生问诊的要点,打好腹稿

  发烧 1.什么时候开始发烧,2.有无特殊情况,3.最高体温,4.持续了多久,5.有没有咳嗽、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

  腹泻 1.起病的急缓,2.大便的次数和量,3.大便的性状和颜色,4.有没有腹痛、呕吐、发热、咳嗽等其他症状,5.宝宝的日常饮食情况

  咳嗽 1.何时开始咳嗽,2.有无特殊原因,3.咳嗽的程度、音色和近期的改变,4.有没有咳痰、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5.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痰中是否有血

  发病后的一般情况 宝宝的饮食、睡眠、大小便、体重变化

  发病后的诊疗过程 生病后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做过哪些检查,有哪些治疗,用过哪些药物,效果如何

  个人史 1. 出生史包括胎次、出生体重、产时和出生后的一般情况

  2. 喂养和生长发育状况

  3. 是否按时预防接种

  4. 既往有无与目前相关的病史

  5. 近期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6. 家中成员的健康状况和是否有家族遗传病

  7. 药物过敏史

  8. 外伤手术史

  新知篇

  新手爸妈看过来

  据统计,我国人口与医生的比例是500:1,而且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儿童专科医院,给宝宝们看病的医生少之又少;我们呼吁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同时建议爸爸妈妈多多学习儿童保健的知识,以便就医时和医生的沟通更通畅。

  1.输液比吃药康复得更快。错。

  分析:WHO合理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可以起到快速补充体液的作用,如宝宝脱水需要静脉输液,但在静脉用药上,其效果依然由输入的药物成分决定。静脉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虽然药效发挥得更快,但如药物有不良反应也会显现得更快、更严重;另外输液本身也可能导致各种输液反应,比如滴速过快,液体温度过低,液体内有不溶性微粒,都可能造成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

  正确做法:家长应秉着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挂水的原则,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宝宝也免受不必要的痛苦。

  2.无论烧多高,只用物理降温。错

  分析: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近年的研究表明,当出现略高于正常人体的体温时(37.5℃~38.5℃),人体可表现出更好的抗感染防御机能。但是发烧会让宝宝感觉不适,要尽可能减少不适感,且婴幼儿要防止高热惊厥。

  正确做法:原则上,腋温低于38.5°,物理降温;腋温38.5°以上,物理降温+药物降温,降温同时勿忘补水。

  3.小宝宝容易咳成肺炎,一定要镇咳。错

  分析:咳嗽是人体的生理性保护机制,是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唯一办法。婴幼儿咳嗽反射能力较差,痰液不容易排出,如果给予强力止咳,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将加重病情,还可能引发并发症。

  正确做法:轻微的咳嗽,不主张给小宝宝镇咳,建议多给宝宝拍背,有助痰咳出。

  4.感冒初期使用抗生素。错

  分析:普通感冒90%以上是病毒感染导致的,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需1周左右。杀病毒药物有很强的毒性,如非严重病毒感染,是不采用杀病毒治疗的;抗生素可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但对病毒无效。

  正确做法:通常说的感冒药只有缓解和控制症状的作用,如果针对症状用药,最好选用专门针对某一症状的药(如发烧、流涕、鼻塞、咳嗽……)。

  5.腹泻的孩子须禁食,母乳和奶粉都要停掉。错

  分析:腹泻时禁食的策略并不科学,尤其对非感染性腹泻的宝宝而言,如实行禁食,可致宝宝在饥饿状态下肠蠕动增加,反而加重腹泻。

  正确做法:轻度腹泻时可继续进食,特别注意补充液体,预防脱水。腹泻期间可给宝宝选择稀饭、烂面条等相对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蛋白高脂肪及油腻;小婴儿可继续喝母乳或将配方奶稀释。严重腹泻时,位于肠道黏膜上的一种消化奶制品中乳糖的“乳糖酶”会大量遭受破坏,造成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将进一步加重腹泻,医生会酌情建议是否暂停配方奶粉和母乳,改用不含乳糖的“腹泻奶粉”或者禁食补液,病愈后仍可恢复以前的母乳和配方奶粉。

  6.腹泻后,立即使用止泻药。错

  分析:止泻药只是暂时改善症状,并不能去除病根。原则上讲,止泻药一般只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实际上是人体将部分病菌、毒素及坏死细胞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果感染性腹泻立即止泄,毒素会滞留于体内,对病情好转不利,尤其是小宝宝。此外,某些疾病时,自行使用止泻药容易掩盖病情,会给医生诊疗带来一定困难。

  正确做法:查找病因用对药。

  作者简介:

  余高妍(网名虾米妈咪),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保健硕士;先后学习工作于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保健所。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孩子  看病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