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生儿“溶血”检查没必要做?

  孕妇该不该做新生儿“溶血”检查,因为方舟子的炮轰,成为最近热门话题。在过度诊疗问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难道孕妇做“溶血”检查又是一项浪费钱的把戏?专业医生表示,虽然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不高,但胎儿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以及新生儿黄疸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为让孩子健康出生,常规检查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检查很简单,只要查血型、做B超,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干预。

  发病

  

  ABO血型溶血占八成

  新生儿溶血病,简单说就是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宋元宗介绍,如果母亲体内的胎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同,母亲的身体就相当于被“致敏”,启动免疫系统,则产生排斥婴儿血型的抗体,抗体结合在胎儿红细胞的表面,导致溶血,胎儿就会发生溶血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肖作源介绍,人类血 型 系 统 有26个 ,中 国 人ABO、Rh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ABO血型不合占85%左右,Rh约为14%。ABO血型溶血,母亲多为O型血,婴儿为A型、B型和AB型;Rh血型溶血,多表现是母亲为Rh阴性,婴儿为Rh阳性。

  肖作源还谈到,虽然母婴ABO血型很常见,真正出现溶血病的几率较低,因为胎儿红细胞A或B抗原位点少,仅为成人的1/4,抗原性较成人弱,反应能力差,故发病ABO血型不合的较少。

  Rh血型溶血多发生第二胎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生儿专科麦友刚副教授说,ABO血型的溶血症多在第一胎发生,因自然界AB血型物质很常见,O型血的女性在怀孕前就产生天然的抗体,怀上A或B或AB血型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出现溶血。

  如果O型血(万能受血者)的母亲在生育前输过A或B或者AB血型,或者有过流产史(母亲产道破损,被打掉胎儿的血液进入体内),母亲被“致敏”后,产生抗A或B抗体,那么第一胎出现新生儿溶血病的几率更大。

  至于Rh血型,麦友刚说,因为是“熊猫血”,当母体第一次接触产生抗原的时间很慢,等抗原进入胎儿体内时,差不多已经要分娩,可以很快脱离不利环境。所以Rh阴性血型的母亲怀第一胎出现溶血的情况很少见,除非母亲曾经输过血,提前接触到Rh阳性血。肖作源补充说,汉族Rh阴性人群低于0.5%,而我国的少数民族该血型占人群比例高一些,有5%以上。

  症状

  Rh溶血后果远重于ABO溶血

  溶血病的症状表现为两个极端,轻的有时可以被忽视,重则却可要命。Rh血型引起的溶血比ABO不合引发溶血的后果严重不少。Rh血型不溶合的胎儿,出生时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常有胸、腹腔积液,甚至出现“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一种名为胆红素的物质进入了大脑所致,这是最严重的后果,会有智力低下,甚至胎死腹中。

  宋元宗说,ABO不合出现溶血,一般症状都较轻,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新生儿黄疸。因为婴儿体内来自母亲的抗体每天在消耗,所以症状会逐渐好转。

  干预

  多次不明原因流产要注意

  据了解,因为婴儿遗传物质的选择无法控制,提早了解遗传状况是关键。如果丈夫是A、B或者AB血型,妻子是O血型,以及妻子是Rh,这些有血型基础的都要注意。

  另外,有过不明原因流产经历的女性,特别是怀孕中后期流产、胎死腹中的要注意,麦友刚介绍,“我接收过一个患者,曾经流产5次,到医院,第6个又胎死腹中,检查发现患者是Mn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属于罕见血型”。

  产前检查可发现蛛丝马迹

  方舟子说,国外都不查“母婴ABO血型不合”,因为产前实际上查不出来,查出了也无药可预防。麦友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说,溶血病在怀孕期间还是会露出一些马脚的,比如胎儿贫血、水肿胎。

  而且随着胎龄的增加,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的机会和严重程度会随之增加。严重溶血症,麦友刚说,可提前分娩来补救,如果羊水中胆红素浓度明显增高,孕周大于33周,可考虑此方法。

  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诊断

  1.对Rh阴性的孕妇在妊娠12-16周、28-32周和36周时,检测其血液中有没有抗D及抗E等抗体。

  2.B超能查出有没有胎儿水肿,胎儿有没有腹水,以及孕妇有没有羊水过多等情况。

  夫妻血型不必过于担心

  新生儿溶血症既然是夫妻血型不合造成的,那么是否每个人都要跟血型相同的人结婚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必须血型相同才能结婚。夫妻血型不合现象很普遍,但专家表示,真正导致严重后果的不多,而且该病一般都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几乎都能治愈,不会对孩子未来的健康造成影响。

  “退黄”中药只能辅助

  黄疸是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的症状,溶血病是引发新生儿黄疸的一种常见的原因。麦友刚介绍,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治疗主要采用蓝光照射,破坏胆红素。宋元宗表示,这种物理效果通常比较理想,此外还可以使用些退黄药。至于广东人热衷的中药,宋元宗和麦友刚均认为,最多只能起辅助作用,不建议用。另外,麦友刚还提及,本地多见的“蚕豆病”也可引发黄疸,有家长误给孩子吃黄连、腊梅花等中药,不仅不能退黄,甚至可加重病情。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通讯员 温志勤 王海芳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新生儿  溶血病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