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家用药应该注意啥

  摘要:婴幼儿免疫力比较低下,生病在所难免。而小儿跟成人不一样,所以药物是绝对不可以乱用的。如果爸爸妈妈想要自己给宝宝用药的话,一定要掌握用药的基本原则和用药的注意事项。

  育儿中,难免会遇到宝宝生病的时候。宝宝有个什么小病小灾的,可以自己在家里用药解决,但是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要不能给宝宝滥用药物。今天小编将教大家如何为婴幼儿宝宝用药。

  用药基本原则

  1、要遵照医嘱用药

  医生一般会根据宝宝的症状/体重等综合指标决定用药的剂量和种类。如果我们擅自改变用药的量和次数,常会增加宝宝身体的负荷,起到相反的作用。同时,不良反应也会相当明显。(个人认为,不要对宝宝随便加大用药量,因为这次量大了,也许以后再生病时,剂量小时就不起作用了,无形中我们自己加大了宝宝肾脏的负担,况且,身体机能的恢复是一个过程)

  2、根据宝宝的状况,判断药物的疗效

  给宝宝服药或涂药之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变化。如果遵医嘱用药后宝宝的病情不见改善,一定要再次就诊。

  3、医生开的药应尽量用完

  用药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能随便停药。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病情好转,或者认为应减少用药而中途停药,很多时候会造成病情的反复(当然也有例外)。因此在就诊时就应向医生咨询清楚何种情况下可以停药。

  4、家长对药物不了解时可以咨询医生

  如果家长对药物成分/使用方法/保存方法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相关医护人员,同时也可以将药物处方与医生进行确认,并将相关医院以及药店的联络方式记录下来方便保存。

  5、药物要根据药性选择保存方法

  为了适应宝宝的特点,药物学家开发了很多种类的药物,以方便宝宝服用。包括糖浆类/粉状制剂以及栓剂等,在保存时,也应该根据各种药物的特性选择保存方法。另外要引起重视的是,药物一定要放在宝宝无法接触到的地方。

  6、1岁以前宝宝的用药,基本按医生处方来决定

  药物通过被身体吸收---分布---代谢 ---排泄在体内循环从而发挥药效。宝宝由于身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药物吸收较快,但排泄慢,因此在使用时用量一定要遵医嘱。否则发挥药效后药物如果积存在体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药物经肝脏处理后,通过尿液(经肾脏代谢)和粪便(混有肝脏分泌的胆汁)这两种主要途径排出体外,所以我们常说生病了要多喝水,是为了更好地排出药物)。 选择正确的方法使用/保存药物。

  各类药物常见用法

  1、对于糖浆制剂

  用前摇晃均匀,确认用量。为使宝宝顺利服药,糖浆类制剂常添加一些甜味剂和香料,特性是比较容易变质,保存在冰箱冷藏室内比较好。

  A、用前摇晃使液体均匀。药物成分常会沉淀,因此用前需要摇晃均匀。摇晃时要注意不要起泡沫,否则无法准确量取用量。

  B、正确量取一次的用量

  遵照医嘱取一次用量,读取刻度时要横向读取,以确保准确无误。

  C、选择合适的服用方法。可以用奶瓶/吸管/药匙喂药。

  2、粉类制剂

  混入食物中比较容易让宝宝服用。粉关药剂不适宜直接服用,可以溶于水后混在食物内给宝宝服用。

  A、妈妈一定要洗手。手会直接接触到药物,因此在给宝宝服药之前,一定要洗干净双手并剪短指甲。

  B、将药物放于容器内。用小碟子装入一次用量的药物,这样比较方便溶解。

  C、加水时要慢慢加,防止一次性加水太多造成宝宝不能全部服用或者过于稀释。

  D、用手指碾碎溶解。清洗双手后,用手指逐渐推碾,使药物彻底溶于水。

  E选择容易吞咽的方法。用勺子喂服,如果宝宝不讨厌药物的味道,可以用勺子喂,也可将药物涂在宝宝脸颊内侧,或用手指蘸取药物,味觉不是很敏感的脸颊内侧或者上腭。

  F、给宝宝喝点水。喂药后可以用勺子给宝宝喝点水,或者喝点大麦茶等防止药物残留在口腔内。

  错误方法:

  捏住鼻子让宝宝张口。强行让宝宝张口,很容易造成宝宝咳嗽/呕吐或者使药物呛入气管,非常危险。

  用装药物方便的瓶盖直接引用。用装药物的瓶盖直接喂药,很容易使瓶盖内残留的药物上沾有细菌,造成药物变质。

  剩余的药物倒回药瓶。服用剩下和多倒出的药物应该扔掉。

  正确做法:

  在给宝宝喂药之前要确认药物是否能和食物混在一起喂。

  要将药物和食物充分搅拌。如果搅拌不均匀,宝宝在吃的时候可能会将药物吐出来,因些一定要充分搅拌。搅拌的食物要选择一次性可以全部喂下的量。

  附:搅拌时可以混合的食物

  酸奶 宝宝专用布丁 苹果汁 冰淇淋/乳酸菌饮料(后两种为1岁以上可选择)

  不可选择的食物:不能选择主食和药物搅拌。另外也不能选择桔柑类食物,这会增加苦味。热性食物会使药物成分变质,也不能选择。

  3、栓剂

  栓剂常用方法为推入肛门内,药物通过肠被吸收,这种药物可以直接通过肛门进入体内,易于溶解,在推入肛门时要一次性推入。

  A、遵照医嘱切取一次用量

  用温水浸湿刀片,比较容易切取药物。一次用量为1/2,2/3时,在切药物时应该连同包装一起切取。

  B、撕开薄膜取出药物

  从药物前端撕开薄膜取出药物。避免挤压,否则很容易将药物挤碎。

  C、一次性插入

  可以在药物上适量涂一些油,有利于润滑。要一次性快速将药物推入肛门。如果动作比较慢,很容易造成药物融化。

  D、短暂按压一会

  可以用手指在肛门处轻轻按压1-2分钟(垫纸巾也可),这样可以防止药物排出。

  正确做法:

  给宝宝用药后要测量体温

  栓剂退热药一般在30-40分钟后发挥药效,在给宝宝使用栓剂后可以对体温进行测量,确认药效。

  4、膏状类制剂

  在清洁后的皮肤/患处均匀涂抹,在涂抹之前,一定要清洗患部,用干净的毛巾擦拭干净后,薄薄地并且均匀地涂抹。

  涂抹头皮时,为避免涂到宝宝的头发上,应小面积涂抹。

  轻轻地把宝宝的头发向两边拨开,露出头皮再涂抹药膏。最好选择宝宝睡觉的时候,这比较容易涂抹。一只手拨开宝宝的头发,另一只手顺头发生长方向将药膏涂在头皮表面。

  涂抹皮肤时,在每次涂抹之前,要用湿毛巾或温水给宝宝洗净再涂抹。

  首先要清洁宝宝的皮肤,其次妈妈要仔细清洗双手,要将药量挤压于手背处(细菌相对较少),涂抹时要均匀涂抹,并且薄薄地涂一层。(涂抹较厚或重复涂抹并不会得到理想的效果,脓疱/患部化脓时可以手棉棒涂抹,不但清洁而且可以预防感染。仔细检查是否涂抹均匀,软膏涂抹后会有一层光泽,在给宝宝涂抹过错药膏后应检查一下是否有漏涂的部位。

  错误做法:

  不能用双手揉搓药膏,这样会使药膏的有效成份渗入到手心,从而使药品药效减弱。不能直接用药膏管涂抹,很容易造成管口细菌感染,并且不容易确定涂抹量,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保存方法:

  选择密闭容器或空罐保存。可以在装有药膏的容器盖上标明开药日期以及药物名称,这样方便判断药物使用期限,而且更加安全。一定要盖好瓶盖,并且放在宝宝不能接触到的地方。保持常温/放于避光处保存。

  5、眼部用药类

  注意不要让容器口碰触到眼部或眼睑等部位,妈妈一个人给宝宝点眼药时,宝宝常会乱动,可以选择在宝宝睡觉时点眼药或者请爸爸一起帮忙。

  A、内眼角各滴一滴。让宝宝仰卧,轻按头部,在距眼睛2-3厘米高处滴眼药。

  B、帮助宝宝闭上眼睛。宝宝点完眼药后不会自己将眼睛闭上,这时妈妈可以用手轻轻推宝宝的上下眼睑,帮助眼睛闭合。

  C、轻轻按压宝宝的双手。点完眼药后,宝宝会习惯性的用手擦眼睛,这时候可以轻轻按压一会宝宝的小手不让他乱动,触摸眼睛。

  正确做法:拉开下眼睑,如果不能很顺利地拉开上眼睑,也可以选择将眼药滴入下眼睑。

  宝宝眼睛出现问题时要入时治疗,注意护理。宝宝的眼睛出现问题就会常用手擦,造成病情恶化,一定要及时治疗注意护理。还要注意宝宝双手的卫生,勤减指甲。

  保存方法:开盖后冷藏保存,使用时再恢复常温。

  6、耳部用药类

  滴完药物后,要让宝宝保持一会侧头的姿势。

  A、让宝宝的头侧卧,滴入药物后保持一会儿此种姿势。

  B、向耳部滴入1-2滴,轻轻按住宝宝的头部,沿耳部内侧壁滴入1-2滴药水。

  C、保持姿势4-5分钟,如果有药物流出可以用纸巾擦拭。

  保存方法:

  为防止药物变质,开封后的药物需要放在药代内冷藏保存。但使用时要恢复到常温(如果将刚从冰箱内拿出的药物滴入耳部,容易引起眩晕,最好等药物恢复到室温或用双手温热后再使用。

  13类药物幼儿慎用

  1、喹诺酮类(沙星类):如目前常见的氟哌酸(诺氟沙星)等,此类药物可影响婴幼儿的软骨发育,应禁用。

  2、乙胺丁醇:是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最重要的毒性反应是球后视神经炎,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婴幼儿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应禁用乙胺丁醇。

  3、滴鼻净:又名鼻眼净,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婴幼儿鼻黏膜娇贵,血管丰富,对药物吸收迅速而完全,如果应用滴鼻净,进入血液循环后作用于心脏、全身血管等器官会引起中毒,抢救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因此,3岁以下的婴幼儿禁用滴鼻净。

  4、磺胺类药物:有些婴幼儿用后可致贫血,应禁用。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

  5、退热药:父母们为及时给宝宝退热,常常几种退热药一齐上。退热药吃得过多,间隔的时间太近,都会给宝宝带来危害。要记住,吃退烧药二次的间隔时间应有4~5个小时。另外,退烧药也不能老吃,吃了几次,孩子的烧仍反复,就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什么原因,以对症下药。

  6、止咳药:复方甘草合剂、止咳露等含有樟脑酊的药物,对于婴幼儿咳嗽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但由于樟脑酊内含有少量吗啡类生物碱成分,对婴幼儿有潜在的成瘾性,故对此类药物亦应慎用,避免成瘾。

  7、铁、钙制剂:是纠正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但铁剂不是营养品,不可以长期服用,并且忌与钙片、牛奶、茶叶等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补充钙剂时忌食菠菜及菜汤等。因菠菜中的草酸与钙可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沉淀,导致钙的吸收减少。

  8、锌制剂:过量给药可中毒。急性中毒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严重时可引起惊厥、脱水和休克死亡;慢性锌中毒可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血清铁元素下降及顽固性贫血等病症。因此,婴幼儿补锌应掌握好剂量和疗程,忌长期、超剂量用药,避免出现中毒反应。

  9、维生素A和维生素D: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并且在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维生素D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症状。鱼肝油类制剂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婴幼儿在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补充鱼肝油类制剂时,应掌握好剂量,切忌大剂量长期用药。

  10、保健品:人参蜂王浆等一些滋补保健品中往往含有激素样物质,服用过量,可出现儿童性早熟现象,因此,应尽量避免给婴幼儿服用。

  11、用药途径及次数:新生儿、未成熟儿、重危病儿不宜给丸、片剂型药。片剂均应研磨成粉或调配成液体,用滴管慢慢喂服,病情重者尽可能静脉点滴给药。因为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对药物的吸收快,排泄亦快,给药时应根据病情,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出每日应给药物的总量,把总量分为三四次。另外,应注意药物分配及副作用,待病愈后,再用药一二天,巩固疗效。

  12、外用药物应警惕中毒反应:皮炎激素软膏、新霉素油膏等,都可引起严重副反应。治疗皮肤病用的皮炎激素软膏,对新生儿大面积使用,可引起全身性水肿。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皮肤薄嫩,皮肤黏膜面积相对大,有很强的呼吸作用,当有炎症或破损时,对药物的吸收作用更强更快。

  13、不能乱用成人药:大多数的成人用药,都不能用于小儿,有的家长认为小儿就是比成人的体重小,成人吃的药只要减量就行了,这是不对的。 小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附:关于药物使用的几个问答:

  1、给宝宝喂药的时间到了,可宝宝如果在睡觉该怎么办?

  如果服药的时间到了,可宝宝还在睡觉,没有必要把宝宝弄醒服药。宝宝在熟睡时,没有必要把宝宝弄醒服药。服药的时间和规定时间稍微差一点也可以。但是错后的时间如果和下次服药时间重合,不要增加药量,这样只会增加宝宝的身体负担。只服用一次的药量即可。(但是若是宝宝在熟睡中发烧除外,如果体温过高,就要弄醒吃退热药)

  2、给宝宝服药后如果都吐了,还要再服一次药吗?

  没有再服一次的必要。

  宝宝在服药后出现呕吐现象,单凭肉眼是很难判断到底有多少药物已能被身体吸收的。另外,服用的药物一般在30分钟内大部分就会被吸收,所以如果服药后过了一段时间宝宝出现呕吐,无需再次服药。另外,刚哺乳后立即喂药很容易引起呕吐,可以选择在哺乳前或哺乳后30分钟再给宝宝喂药。

  3、虽然给宝宝服药了,但是整个过程时间太长。

  尽量缩短喂药时间。口服药虽然不会规定在多久时间内必须全部服用或必须一次性服用。但是如果服用时间超过30分钟,常常无法使身液内药物达到发挥药效的浓度。另外,粉状药剂和食物搅拌在一起或溶于水的时间过长其药物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尽可能在30分钟内完成服药过程。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