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孩子生病能吃药就别打针

  随着气温降低,我市逐渐进入了流感流行季节。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医院发现,近来我市儿童感冒、发烧患者明显增多,医院输液区惊现儿童扎堆输液的情况。记者从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获悉,去年,我市收到儿童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中静脉途径用药1045例,占儿童用药总数的81.26%。专家提醒家长:不要盲目认为输液治疗好得快,静脉注射加大不良反应风险,建议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尽量别打吊针。

  1 儿童打点滴引发千例不良反应

  今年6月,家住宝安西乡的3岁男童轩轩发高烧入院,医生安排轩轩注射头孢他定、更昔洛韦治疗,并开了退烧药。当晚,轩轩回家后开始哭闹,全身抽搐,送到医院心跳停止,1小时后因抢救无效死亡,院方诊断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衰竭。据悉,这在深圳并不是特例。早在2009年,在深圳松岗,11岁的阳阳因发烧被送往医院就诊,在挂瓶输液后死亡。2011年,在深圳龙岗,不到1岁的晓菲(化名)因发烧到医院打点滴,3天后突然死亡。

  记者从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了解到,静脉输液已连续多年高居不良反应给药途径“榜首”。去年,我市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数为5663份。其中,因静脉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占76%。其中,儿童因静脉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共1045例,占儿童用药总数的81.26%。

  据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静脉给药由于起效快、剂量准确易控,又便于血药浓度的监测,特别是在抢救急重病症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已经成为临床中重要的给药途径。但正是由于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其对各个环节的要求都很高,包括药物的储存、配备、配伍、给药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事件的发生。虽然,出现不良反应跟药物本身和患者内在因素有关,但是静脉给药增大了不良反应的几率,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2 输液区小孩平均一天输液2.5瓶

  早上8点多,记者来到市儿童医院一楼门诊大厅的输液室,只见输液室已经挤满了人,等候输液区还坐有十来个等待打点滴的小孩。其中,一位前来输液的小孩一手撑着输液瓶,一手正在吃馒头,显然已经习惯了来医院输液。记者随机询问了20个前来打点滴的小孩家长,大多数家长表示,输液确实比吃药好得快,但他们并不知道长期输液更易导致产生不良反应。“孩子每天要输4瓶,连着输了5天液了,现在饭也不爱吃。”张阿姨带着4岁多的孙子来市儿童医院看病,她告诉记者,孙子从小就容易生病,有啥毛病都要跑医院打点滴才会好。

  在记者调查的20位输液小孩中,患儿多为感冒发烧,其中有4例为肺炎。这些输液的小孩多以遵从医嘱输液为主,也有3位家长是主动要求给孩子输液的。“谁都知道打点滴不好,但孩子咳嗽吃了3天药也不见好,只能来输液。”市民廖小姐告诉记者,虽然知道感冒输液会导致孩子产生耐药性,但为人父母看着孩子遭罪实在难受,况且平常要上班,没时间陪孩子看病。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小孩平均一天输液2.5瓶,输液多以头孢曲松钠、炎琥宁、阿奇霉素等药物为主,而这些药物均属于去年我市儿童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前十名药物。

  3 口服药也能达到输液效果

  除了外用药,患者主要通过口服、皮下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3种途径给药。其中,口服和皮下肌肉注射一直被医学界公认为属于安全系数较高的给药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给药途径首选口服,其次是皮下注射,静脉给药被列为最后手段。

  为何市儿童医院每天门诊输液的患儿如此之多呢?“3岁以下的婴儿,往往喂药很困难,或是喂食之后多次吐药,不少家长只好通过输液来缓解病情”。市儿童医院院长钟山表示,家长们爱子心切,看着小孩生病难受即使明知打点滴危害大也主动要求输液。

  记者了解到,门诊不输液是港大深圳医院的一大特色。那么对此前去就诊的患者是否接受呢?港大深圳医院全科主管林露娟表示,前来该院就诊的患者从未主动要求输液,就诊后得知不用输液就能治好病也很高兴。“抗生素要通过点滴进入人体,快速与体内血液融合,这说明病人的感染情况已经非常严重,需要通过住院治疗,所以门诊没必要设置输液区。需要通过输液给药的患者,在香港都被认为是症状比较重的患者,是一定要住院治疗的。”林露娟说,药物经过口服后,经过肝脏解毒,然后慢慢被吸收,如果直接打入血液风险是很高的,不仅对血管有刺激,而且还有不良反应的风险。实际上,口服药物也能达到和输液一样的效果。深圳晚报记者 王晓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