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产后气短,警惕肺动脉高压!

  新民晚报

  产后气短,警惕肺动脉高压!

  女人生孩子是大事,由于产前长期缺乏运动,产后坐月子大补特补,很多女性生完孩子后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活动耐量降低,但往往并不在意,而正是这个隐匿的症状导致一部分年轻妈妈出现明显气促、下肢水肿甚至晕厥,才最终明确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绝大部分人听到“肺动脉高压”这个名字很陌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类以肺小动脉重构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特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恶性心血管疾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仅为1-3.5/百万人口,但相关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包括风湿性疾病、左心疾病、先心病等,并不少见。

  PAH好发于女性,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流行病学资料提示性别是影响PAH发病机制和生存率的重要调节因素,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遗传变异或许是两个可能的合理解释。但是目前报道性激素对PAH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部分研究认为雌激素是危险因素。怀孕期循环系统中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不断升高,产后雌孕激素水平逐渐下降。PAH患者常见于怀孕期或怀孕后不久大量激素发生变化时,这提示PAH与雌激素暴露有关。国外研究报道肺血管内皮损伤与雌激素暴露有关,许多病例报道PAH发生在围产期女性和服用药物性激素治疗的女性,也有学者报道一位来自PAH家族的64岁女性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3个月后出现PAH。最近一项关于雌激素暴露的研究入选88例肺高血压患者,其中81%PAH患者曾服用雌激素,70%患者使用雌激素治疗超过10年,这些结果提示PAH与雌激素暴露有关。但也有研究表明雌激素不是危险因素,甚至是保护因素。

  门诊碰到很多初诊的年轻妈妈,产后活动耐量明显下降,爬两楼即出现胸闷气短症状,但绝大部分患者起初并不在意,怀疑是产后肥胖或坐月子还没恢复。等出现严重症状,辗转各科,最终行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心明显增大,重度三尖瓣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才到医院就诊。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严重右心衰竭,危及生命。

  虽然目前性别、怀孕、性激素与肺动脉高压之间的复杂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但是PAH患者多累及女性是一个明确的特征,提示性激素与发病机制存在密切联系。对于普通老百姓,能做的就是不要忽视产后气短症状,提高“肺动脉高压”这类疾病的诊断意识,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让年轻妈妈享受属于她们最美好的人生阶段!

  (作者◆赵勤华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