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还小的时候,尤其是0-6个月的宝宝,往往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些妈妈总是觉得宝宝没吃饱,孩子一哭就以为是饿了。很多妈妈分不清宝宝哭是什么原因,以为宝宝一哭就是饿了要吃奶,其实宝宝也可能因为尿布湿了、需要爱抚、困了或不舒服而哭。要先搞清楚宝宝究竟为什么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则很容易造成喂养过度。
婴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口欲强烈期”,吸吮是一种天性,是心理安全感的需求,所以宝宝想吸吮并非一定是饥饿了。宝宝一次能喝多少奶也不代表一次需要喝多少,胃是可以被撑大的。消化的时间和胃容量有关,婴儿的吮吸需求不应该用无限制地增加奶量来满足,更不要可劲儿的撑。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在辅食添加阶段要掌握三个基本原则:由一种到多种,由细到粗,由少量到适量。添加辅食过快过量,同样会加大宝宝肠胃负担,引起消化系统的麻烦。 小婴儿天生需要少食多餐,这是他们的胃肠道发育特点决定的,人为地撑大他们的胃会造成很大的痛苦,也会给今后一生的健康埋下定时炸弹。
宝宝的胃容量大概是多少呢?可以参考下列的数据,这个数据基本上是宝宝喂养量的上限。
月龄 参考胃容量(ml)
0-2周 60-80; 2周-2个月 80-140; 2个月 120-150 ;3个月 130-160 ;4个月 140-180; 5个月 150-200; 6个月 200-220; >6个月 220 (来自网上图表数据)
一般说来,宝宝具有调节能量摄入的本能。但是这种本能更多地体现在母乳喂养上。妈妈不用担心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由于吃奶太频繁而造成“过度喂养”。即使是最初几个月中因为频繁吃奶而体重过胖的宝宝,后期随着会爬、会走等运动量的加大,体重增长也会减缓或有所回落。
对于配方乳品喂养的宝宝,吸吮需求和奶瓶的设计,是造成过度喂养的两个原因。小婴儿都有很强的吸吮需求。宝宝每一次吸吮奶瓶都会吃到奶,没有从容地单纯享受吸吮的可能。奶瓶的设计原理是靠宝宝口腔形成的空气负压把奶吸出来。宝宝吃进一口吞下时,吞咽动作本身就会在口腔里造成新的负压,让更多的奶流进口腔。当宝宝吃到口欲基本满足时,已经被撑到了。
是否过度喂养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喂养人对宝宝摄入量的判断。如果配方奶配制得过浓,就会导致宝宝体内细胞外液呈现高张状态,细胞内液减少,随之出现慢性口渴,而慢性口渴又可能增加哺喂次数,因此最终导致过度喂养。当妈妈认为宝宝吃得多有益健康时,就会导致过度喂养。 在大人眼里,白白胖胖的萌宝宝是最招人喜爱的,如果自己家的宝宝比较瘦小,在外人面前妈妈会觉得好似没有面子,为了养个白白胖胖的宝宝,总是让宝宝多吃一点,再多吃一点。有一些妈妈为孩子吃得多、吃得胖、长得快而“自豪”,其实孩子太胖或发育过快,同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麻烦。
过度喂养有哪些危害呢?美国育儿权威专家威廉。西尔斯博士在其著作中谈到,过度喂养可能导致宝宝肠胃超负荷运转,还可能引起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更有可能因为血液全部集中在胃部,导致心脑供血不足。
过度喂养易致脑疲劳 :为消化过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扩张,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脑细胞会因而暂时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脑供血越少,对大脑危害越大。
导致运动能力发育落后 :许多胖宝宝,大运动能力普遍比较同月龄的宝宝落后。因为肥胖致动作笨拙,不爱活动,该坐的时候坐不住,该爬的时期爬不动。运动能力的减弱进一步导致宝宝体能消耗过少,加之喂养量过多,必然会越来越胖,越来越懒得动。灵活的运动能力,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是宝宝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导致过食性腹泻: 小儿过食性腹泻是喂养方式失误造成的。年轻父母们应该根据发生的原因调整婴儿饮食的种类与数量。对由于摄取营养过多而引起胃肠消化功能障碍所致腹泻的患儿,应在限制进食的同时,补充适量维生素B1、B6及多酶片等,以帮助消化。 不要认为小儿一腹泻就是细菌所致而盲目滥用抗菌素。去医院验一下粪便,准确找出引起腹泻的病因是最重要的。
增加儿童肥胖的危险性: 而今对“儿童期肥胖对成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的影响”课题的深入研究表明,婴儿期的肥胖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种肥胖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 婴儿期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刺激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细胞增多。有学者提出下丘脑和内分泌调节学说,即过度喂养使宝宝血清中瘦素浓度增高,导致下丘脑瘦素受体对瘦素的敏感性下降。当体内出现能量正平衡环境时,如青春期和孕期,就很容易发生肥胖。当然,这并不排除婴儿期后不良膳食和生活方式也是导致成年期肥胖的重要因素。
婴儿期过度喂养会增加儿童肥胖(5~6岁)的危险性,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证实,非母乳喂养的宝宝到了12~18岁,发生肥胖的危险是母乳喂养者的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