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峰杀到 宝宝粪便不能乱倒

2016年05月10日 14:09 南方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从2008年以来的数据显示,每年5月都是广东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近日,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均陆续接诊到手足口病患儿。这种疾病该如何预防,又该如何护理呢?

  重症手足口病要及时送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为常见,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杨京华指出,多数家长认为患上小儿手足口的死亡率很高,事实上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小儿手足口病绝大多数属于普通型,普通型手足口病多在7-10天内痊愈。少数病人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严重病例可能会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所以需要再次提醒,如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持续呕吐、嗜睡、易惊、肢体抖动(肌肉抽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情况,提示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应从速就医。”

  手足口病可重复感染

  杨京华主任介绍,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手足口病痊愈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呢?专家介绍,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开窗、晒衣被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目前没有效抗病毒的西药,一般治疗小儿手足口普通型多用中药和中成药,中医在治疗上有优势;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小贴士

  手足口病宝宝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轻症患儿采取居家治疗。首先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如饭前、便后应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后,均要洗手。家庭居室要通风,衣服、被褥勤暴晒,饮食上宜给予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食物。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禁止带患儿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消毒隔离。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处理。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口腔护理。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次餐后应用盐水或淡盐水漱口。口腔有糜烂者可予一些中成药喷剂,促使创面早日愈合。

  皮肤护理。护理时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勤换洗消毒。患儿皮肤保持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2次,勿用肥皂,动作轻柔。勤换衣着,穿宽松柔软棉质衣裤。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搔抓皮肤,皮疹外涂炉甘石洗剂或三黄洗剂,防止疱疹溃破后感染。

  防止高热。该病患儿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应适当使用退热药。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通讯员 宋莉萍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