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痛”到底是不是病?

2017年05月22日 06:30 新华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父母焦急地领着孩子来就诊,说小孩夜间肢体疼痛,睡不着觉,至第二天清晨症状又消失,而医学检查通常没有什么阳性发现。这就是所谓的“生长痛”(最确切的定义应该为:儿童良性的特发性的夜间阵发性下肢痛)。

  生长痛有哪些表现?

  王守丰说,典型的生长痛表现为间歇发作、阵发性且部位不固定的疼痛,通常一周发生1~2次,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模式。最常见的疼痛部位发生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尔会在腹股沟区,疼痛一般在关节以外的地方。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关节或骨骼的疼痛。年龄段在4~14岁间,没有性别差异。

  生长痛通常影响10%~20%的儿童。英国一项研究表明,生长痛发生率为2.6%~36.9%。希腊对532例4~12岁的儿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生长痛的发生率为24.5%。

  王守丰说,虽然生长痛的确切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但有几种设想或推论有助了解生长痛的发生。

  解剖学/生物力学理论认为,生长痛与姿势或骨骼发育缺陷,如扁平足、脊柱侧凸、膝外翻或不良站姿等有关;如柔软性扁平足伴后足外翻可能是生长的原因,还有关节过度松弛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疲劳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有生长痛的儿童骨的强度明显低于骨龄正常儿童。生长痛通常出现在活动过量时或一天活动结束时。此发现可能显示生长痛是一种局部过度应用综合征导致的骨骼疲劳。

  心理因素理论:有人发现情绪波动和家庭压力与生长痛有关。也有人发现有生长痛的儿童要比正常健康的儿童发生心因性的腹痛和神经性头痛频率增加。

  低疼痛阈值理论:有人发现在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情况下,有生长痛的儿童痛阈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也有人发现患有生长痛的儿童在寒冷、振动或深压的情况下,疼痛的阈值低于正常儿童。其他因素还包括家族性因素等。

  如何明确诊断生长痛?

  王守丰说,生长痛基本上是一种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或X光片对诊断意义不大。主要用于排除诊断。如果能够将其他疾病都排除了,又有了符合生长痛的诊断标准,基本就可以明确生长痛了。

  儿童生长痛需要与其他疾病相区别。王守丰说,最常见的鉴别诊断疾病的种类包括(1)运动损伤相关疾病;这类疾病通常都有受伤史,仔细询问儿童的受伤经过,可以诊断。(2)感染相关疾病; 这类疾病基本有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同时血常规检查可能出现白细胞增高或C-反应蛋白增加等。(3)肿瘤;(4)发育不良或先天畸形。最需要鉴别的是肿瘤相关疾病。

  最常见的与生长痛鉴别的肌-骨骼肿瘤性疾病有哪些呢?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骨肿瘤包括:骨样骨瘤;骨瘤;骨母细胞瘤等。恶性骨肿瘤包括:成骨肉瘤,尤文肉瘤;白血病和神经母细胞瘤等。

  对于恶性骨肿瘤,除了疼痛外,基本也有肿块出现,通常体检时能够检查到。尽管这些肌-骨骼肿瘤的诊断名称都比较专业,不容易理解,但在普通骨科门诊经过常规的X光片,均有可能有阳性发现,因为普通X光片可以为诊断提供85%的基本信息。经过普通骨科医生初步诊断后,一般可以转诊至专科医生门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生长痛该如何治疗?

  正确认识生长痛。儿童及父母必须明白生长痛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自己就会逐渐好了),不会进展为任何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疼痛严重时可以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也可以应用非药物治疗手段如按摩、理疗及热敷,不建议长期或定期规律用药。

  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是让患儿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妈妈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来吸引患儿。对待患儿要比平时更加的温柔体贴,家长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镇痛良方。

  肌肉牵拉训练。基于循证医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治疗生长痛可以应用一种肌肉牵拉方法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大腿前后肌群)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小腿三头肌),此方法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发作。这项训练在父母的帮助下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坚持一段时间会有不错的效果。

  其他药物治疗的研究。也有研究报道认为,患生长痛的儿童大部分有维生素D缺乏。但此研究并没有报道是否没有生长痛的儿童也有维生素D缺乏。因此,目前应用维生素D缺乏治疗生长痛并没有依据。另外,对于应用维生素C、钙、镁等来治疗生长痛,目前也没有确实依据,所以此类疗法并不应该提倡。

  本版采写 仲崇山 本版策划 秦继东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