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张思莱医师 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新浪母婴研究院专家
鹅口疮是新生儿和小婴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白色念球菌感染多见。
白色念球菌常寄生在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妇女阴道等部位,白色念球菌是条件致病菌,当营养不良造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受到抑制的时候则可以发病。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类的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造成人体内菌群失衡,白色念球菌增多,引起发病,以上属于内源性感染。另外,比较多见的是外源性感染,由机体直接接触而引发的。例如常见的鹅口疮。在出生不久的新生儿感染鹅口疮可能与产道分娩时接触产道念球菌感染所致。但是大多数新生儿或小婴儿主要是接触了污染的食具、包括护理人员或喂奶者不清洁的操作和手指污染、妈妈乳头不洁、孩子啃咬不清洁的物品等等,都有可能造成鹅口疮的发生或者反复感染迁延不愈。
刚出生的新生儿消化道是没有细菌的,出生后细菌很快从口、鼻和肛门侵入,到生后3、4天接近高峰。细菌主要是集中在结肠和直肠中。肠道的细菌含有各种酶,可以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合成维生素K和B。这些细菌包括益生菌和致病菌。一般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主要是益生菌占优势。肠道细菌的种类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食物的成分有关,例如母乳喂养儿,由于母乳中含有双歧因子,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生长,而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等属于条件致病菌,平时不发病,但是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有可能成为致病菌。
鹅口疮主要是发生在新生儿或小婴儿的口腔的两颊黏膜、唇、舌面,上颚、牙龈等。严重者可以累及咽喉部。鹅口疮是一种白色的乳凝块状物,类似奶凝块,不易剥去,如果强行剥去则局部黏膜出现潮红、可以渗血。孩子患鹅口疮一般没有疼痛感,也不流口水、不影响吃奶。但是当孩子抵抗力下降时,病变开始向下蔓延,造成咽喉部、食道、肠道、气管或者肺部感染,出现呕吐、呛奶、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等表现。极个别的可以侵入血液而发生败血症、肺炎或脑膜炎。
对于鹅口疮的处理、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因此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要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很多免疫活性物质,如母乳中的主导蛋白质α-乳清蛋白起到益生元的作用,不但可以促进益生菌双歧杆菌在大肠中定殖,还能继续繁殖起来。更何况母乳中还含有双歧因子、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分泌性lgA抗体、乳铁蛋白、溶菌酶……。
如果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抵抗力下降、或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类的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造成的鹅口疮,就需要采用全身支持疗法,增加机体抵抗力,不要滥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和免疫抑制剂药物。同时使用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
对于因接触不洁食具造成的鹅口疮,孩子所用的一切物品、包括食具都要进行清洁消毒。同时护理人员必须注意自身的清洁和、尤其是护理孩子前要洗干净双手。
治疗鹅口疮可以用2%碳酸氢钠(即苏打)溶液清洗口腔,因为碱性环境不利于白色念球菌生存。然后涂抹制霉菌素,其溶液配制一般是5毫升水(或甘油)里加上制霉菌素50万单位(制霉菌素一片多为50万单位),最好在孩子吃奶后进行涂抹,以免药物被冲掉,每天3次。严重者或反复发作者,可以同时口服制霉菌素,一般一天25~50万单位。提请注意:疗程一定要要用够,以彻底清除病原体。同时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肝、肾情况。
一些反复感染的患儿主要是因为在某个感染途径清洁没有做好、或者使用抗真菌的药物治疗没有用够疗程、也有可能就是孩子本身存在着免疫缺陷,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
有些教科书建议使用龙胆紫药水进行涂抹,但是根据报道认为龙胆紫是潜在的致癌制剂。因此英国卫生部门对紫药水的使用范围和包装说明作了新规定。通告中将紫药水的使用范围缩小到只能用于局部未破损的皮肤,而严禁内服,严禁涂抹于口腔、肛门、尿路等粘膜处或破损的皮肤伤口上,以防诱发癌症。目前医生已经多不采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治疗鹅口疮。
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衡的情况,可以使用益生菌佐治。但是仍以抗感染为主,益生菌只能辅佐。目前没有报道说单纯使用益生菌可以治疗鹅口疮。
对于妈妈乳房的清洁,不建议使用香皂等洗浴物品,每次孩子吃完奶后挤出几滴乳汁涂抹在乳头上,待其干燥即可,孩子吃奶前用清水擦拭后就可以让孩子吃奶了。
人工喂养的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具等物品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虽然奶瓶等食具清洗干净,放置干燥,仍然会有一些细菌存活存在着致病的可能,因此必须采取水煮或蒸的消毒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发布的《如何冲调婴儿配方乳品让您在家里用奶瓶喂哺》文件,在“清洁、消毒和存放”一节明确指出:婴儿配方乳粉并非完全无菌。它可能含有会导致婴儿发生严重疾病的细菌。正确地冲调和保存婴儿配方乳粉,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风险。在使用前对所有用于喂哺及冲调乳粉的工具(例如,奶瓶、奶嘴和瓶盖)进行彻底地清洁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对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可以杀灭喂哺时滋生的致病菌,防止婴儿患病。
清洁:第一步,用香皂和水清洗双手,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第二步,在热肥皂水中彻底清洗所有喂哺和冲调工具。使用干净的瓶刷和奶嘴刷擦洗瓶子和奶嘴内外,确保清除各个死角残留的奶液。第三步,在干净的水中彻底冲洗。
消毒:使用市面上的消毒器(遵照厂商的说明),或者在锅中用沸水滚煮。对清洁后的工具进行消毒。第一步,在大锅中注水。第二步,将清洗后的喂哺和冲调工具放入水中。确保工具完全没入水中,内部没有残存的气泡。第三步,盖上锅盖,煮至沸腾,注意水不能烧干。第四步,在您需要使用喂哺工具时再打开锅盖。
存放:清洗并擦干双手,然后接触消过毒的工具。建议您使用消过毒的镊子来处理这些工具。如果您要提前从消毒器中取出冲调和喂哺工具,请将它们放在干净的地方并盖好。当您提前从消毒器中取出奶瓶时,请切记把奶瓶全部组装好。这可以防止瓶子内部,以及瓶嘴的内外再次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