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多囊卵巢综合征 靠减肥就可恢复月经

2016年07月06日 14: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邓宇虹

  对大多数人来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曾经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妇科名词。可是,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专家介绍,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10%,其中超重者占20%以上,肥胖者占30%~60%。受此病影响,患者远期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及不孕症。有研究表明,3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通过单纯的体重管理,即可恢复月经,自然受孕,而且还可以增加助孕的成功率。因此,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妨先接受营养干预治疗,将体重降下来。

  典型病例

  营养干预6个月指标恢复正常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邓宇虹介绍,今年28岁的郑小姐,近3年来,经常出现闭经或不规则出血的症状。去年来到广医二院妇科就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症。因而需要口服激素来维持月经。由于她的体型较为肥胖,妇产科遂推荐她到营养科进行体重管理。

  郑小姐于是参加了营养科 “非药物体重管理项目”,接受营养干预治疗。让她惊喜的是,她的月经从第4个月开始就恢复了正常,再也不需服用激素类药物。到第6个月时,她的体重减轻了10.5kg,而且,复查妇科性激素指标,都恢复了正常。

  原因分析

  肥胖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

  邓宇虹分析,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推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在环境因素中,可能的致病原因包括:宫内高雄激素、出生体重、营养与生活方式等等。“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超重者占20%以上,肥胖者占30%~60%。”邓宇虹介绍,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两大病因,所以,减轻体重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均可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邓宇虹还介绍,肥胖也会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不孕几率。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在年龄<25岁的患者中,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妊娠率与bmi(bmi=体重(kg) bmi=“”>24即出现妊娠率明显下降。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当年龄>35岁,BMI>20即出现妊娠率明显下降。因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而言,越早妊娠越好,年龄越大,对BMI要求控制越严格,理想的BMI为24以下,才能获得较好妊娠结局。

  危害分析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不孕常见原因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女性人群中的患病率在5~10%。”邓宇虹介绍,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影响女性一生的生殖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诊断包括临床和生化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和多囊性卵巢这三项,对女性的影响较大。

  从远期看,患者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及不孕症。“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会有日益明显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脂症。而胰岛素抵抗与肥胖、血脂异常相关,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从近期症状看,患者在育龄期主要会出现月经异常、肥胖、慢性无排卵、闭经、痤疮、多毛等症状,也是导致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

  治疗方法

  肥胖患者可先减重

  邓宇虹指出,目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常使用雌、孕激素来维持患者的月经,也使用二甲双胍来降低胰岛素抵抗,但均需长期服药,停药后症状会反弹。

  近年的研究发现,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最重要的控制方法,若控制得好,患者可与正常人无异。其中,以体重调整最为重要。

  邓宇虹说,据研究,有30%的患者经过单纯的体重管理即可以恢复月经,自然受孕,减重还可以增加助孕的成功率。

  “我们营养科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设计的体重管理项目,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和饮食喜好,进行早期的食谱设计,减少总热量摄入。”邓宇虹解释,对于减重来说,限制进食某一类食物的作用不会超过降低总热量的作用。

  “在启动期,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坚持低热量饮食,抵抗饥饿感,我们还辅以简单的代餐,”她说,到了中后期,则会逐渐过渡到高营养密度食物的膳食模式,即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天然的肉、蛋、奶、豆,减少加工食物如饼干,蛋糕,白面包、白米饭等。“通过有针对性的体重管理,不仅可帮助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效地减重,也可帮助患者恢复自然月经”。

  邓宇虹提醒,对于一些貌似体重“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需要到营养科进行排查,因为很多患者虽然总体重不超标,但实际是“内脏脂肪超标”的隐性肥胖,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体重管理也是有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种方法。文表/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黎玉玲、曾婷、许咏怡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