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家的“武林高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 01:48  新浪育儿 风浣裳

  新浪网友:风浣裳

  儿子两岁半了,每天奇招妙招层出不穷,常叫我这当了多年“大侠”的妈妈叹为观止,不得不惊叹“长江后浪推前浪,强中更有强中手”。现将他几手绝招公布如下:

  1.乾坤大挪移:因婆婆身体不好,从有了孩子我就跟父母一起住,儿子对姥姥姥爷的感情比对爸爸妈妈还深;姥姥属于嘴硬心软型,孩子淘气时往往虚张声势地吓唬两句,从来舍不得真打,我在家时尤其如此,因此让儿子钻了不少空子。有一次我和儿子一起在沙发上看电视,儿子又光着脚偷偷溜下地(他最喜欢光着脚满地跑),一边还看着你的反应,姥姥对他这种“明知故犯”已司空见惯,就跟我说“打他”!结果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一巴掌打在我身上,抢先执行了姥姥的命令。

  我对此又好气又好笑,还不得不很“严肃”地教育儿子一番,说好孩子不能打人,尤其不能打长辈,儿子的悟性着实了得,听罢连连点头,说:“打妈妈还行?打妈妈不是好孩子”,忽然看见旁边他的天线宝宝娃娃,于是问我:“打天线宝宝行不行?”

  再后来他有一次当面犯规,我气急了也大声恐吓道:“我打你了!”儿子回头说了一句让我们全家惊讶不已的话——“你打我还行?打我我不喜欢你了!”

  2.打太极:我儿子跟姥姥姥爷出去玩,常看姥姥等一帮老太太练太极拳,看得多了也学个三招两式,如“云手”“海底针”等还真似模似样,成为他小人家的保留节目;后来又从杨氏太极改成陈氏太极,让我这当妈的大长见识。姿势不劳细说,尤其难得的是学到了太极以柔克刚的精义,使出来百试百灵,比如胡作非为过分气得我们真发了脾气,就会上去柔声哄你“姥姥你别生气了”,姥姥一般接着问“那你听不听话?”,儿子会学着大人的语气说:“我们听话,象他们那些小孩儿不听话呢!”,类似的还有“再不吃就给伊拉克小孩儿吃了。”

  还有就是一招避实就虚的讨价还价功夫:比如经常翻出一瓶药来趁人不备就偷一粒吃,被我发现自然严厉制止,人家会抢先说道:“药不能瞎吃,吃了药死,扔大坑喂狗,上医院扎”,然后立马把瓶盖儿盖上,一本正经地说“吃不行,拿着玩儿可以。”再比如我修理东西时,只要给他看见就拿着钳子改锥玩个不了,经过一番教育之后,再干活时他仍冲过来摆弄工具,不过看到我一瞪眼就递给我一样,然后学着我的口气说:“用用再给你,轩轩”,同时自己往旁边一闪道:“躲远点,要不碰着!”——当他把你要说的话全部说光后,你还能做什么呢?

  3.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古人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我是从有了儿子之后才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因为孩子的模仿性实在强,往往你上午说过的话他下午就还给你。我通常烦了就白一眼,或说一句“讨厌”,深恶痛绝了就说“你滚!”后来突然发现我儿子小小年纪竟也有了魏晋名士这份“青白眼”功夫,小眼睛一翻一翻的;那阵子“你讨厌”也成了儿子的口头禅,而且专门用来对付我;不高兴了就说“我嫌烦”,或者“我烦你”,最惊心的是有一次他居然对管他的姥爷大声说“你滚!”,吓得我再也不敢说这些话了。

  最尴尬的当属那次接电话,那一阵子儿子对电话超级感兴趣,有人来电话一定冲过去接,就是被我先接了他也会缠着问是谁,通常是家里人我就会说一句“是小姨(爷爷),小姨想你了”,然后让他说几句。有一次单位同事打电话找我,儿子问了无数遍“谁呀”之后,我终于趁对方说话的机会快速告诉他:“是妈妈单位的叔叔,你不认识。”结果儿子沉吟片刻说了一句令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话——“叔叔想你了?”

  4.移步换影:这不是指儿子的轻功(虽然他已到了飞檐走壁如履平地的地步),而是指他小人家思维跳跃的速度,经常能够变换角色,身兼数职,不达目的不罢休。一开始他要什么东西往往直接喊“我要吃糖”,或者说“把某某给我拿来”,于是我就说:“你叫谁给你拿来?你得叫妈妈”,说过两次之后他再那么说我们就说“你叫我了吗?”。小家伙学得还挺快,而且举一反三,吃饭时经常趁人不备把人家筷子往背后一藏,问他要时他就借机要挟:“你得叫我”,直到你温柔地说:“轩轩,把筷子给妈妈好不好?”才会完璧归赵。

  有一次我故意不受要挟,他藏起我的筷子我就拿他的勺吃饭,儿子见我没反应,自己凑过来说“你叫我!”我说:“不叫”;他立时换成姥姥的语气:“你叫他!”我仍坚决地说“不叫!”儿子便腻到我身上来,换了一幅温柔的语气说“妈妈你叫吧”,于是我说:“叫他什么呢?”儿子道:“叫轩轩”——从此以后他这一招就不再跟我使了。

  5.无招胜有招:我家小人的创造性就在于,除了记忆之外还能把没教过的东西凭感觉使用——我们曾教过他姓名、属相、岁数让他记着,——结果有一天当我气势汹汹地训斥他时,他小人家瞪着我半天冒出一句话:“妈妈是老虎”——老天,这是谁教的?结果一家子回忆了一圈只记得教过他“妈妈的属相是老虎”,那么只能说是他自己把张牙舞爪的妈妈和“狐假虎威”里的老虎联系起来了。

  我原以为男孩子不会喜欢布娃娃之类,可是他对朋友送的一个天线宝宝的毛绒娃娃很喜欢,小时候我们把他撒尿,后来他就学着把天线宝宝,把了半天自然没尿,儿子研究了半天,过来问我“天线宝宝没有鸡儿,他怎么尿尿呢?”我笑得险些背过气去,可面对儿子契而不舍的追问只好说:“那可怎么办呢?”儿子重复了一句,然后看着扔在一边动也不动的天线宝宝满脸同情地说:“他憋死了。”

  关于他的小鸡鸡还有不少笑话——有一次我们炖了只鸡,由于太热一时没端上来,姥爷问:“唉,咱那鸡在哪儿呢?”儿子立刻腰杆一挺,指着他的小鸡鸡说:“在这儿呢。”还有一次,是路过人家楼下看挂在窗外的鹦鹉,儿子以前称之为鸟,后来看动物书弄明白了鸟还分鸡鸭鹅鸽子老鹰等不同种类,于是那次很郑重地指指鹦鹉再指指自己说:“这个是鹦鹉,我这个是鸡!”姥姥姥爷并旁边路过的人全体绝倒。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新浪亲子中心原创杂志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亲亲我的宝贝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