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网友:凤憩梧
女儿快要满五岁了,懂的事更多,乖巧的后面潜藏的反叛不时要冒个头。我最注意的,就是她对“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我和她爸都有一个习惯,每次从外面回家,就会掏口袋,把在外面花剩下的零钞胡乱地放在桌子上,或扔在窗台上的纸盒子里,有的掉到了地上,靠墙的角落里,或者桌子的底下,我们谁也懒得去捡起来。女儿在三四岁以前,对此也视而不见。但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去商店体验的次数的增多,她逐渐意识到钱的种种好处了:香甜的泡泡糖、好玩的五彩玩具、各种各样的点心和果汁,都是可以用那些不起眼的票票换到的。于是,她有时开始收集家里到处乱扔的零钱,举到我眼前来,要我带她出去买东西。我却觉得,此风不可长,于是严厉地训斥了她,告诉她这些钱是爸爸妈妈的,没有经过爸爸和妈妈的允许,不能私自拿出去换东西,她要的东西,只能由爸爸妈妈买给她。当时女儿的反映,是有一些小小的尴尬,并按照我的指示把钱放回了装零钱的盒子里。
今年的春节,女儿收到了许多压岁钱。没人的时候,我掏她的口袋,她起初坚持不给,说是她的钱。我解释这些钱我先替她保管,将来用来给她买她喜欢的光碟,她才不情愿地把钱全给了我。年过了没几天,她的口袋烂了,我用手绢给她换了个新口袋。尔后我们就去了她姥娘家,女儿在姥娘家钻来跑去,玩得很开心。中午的时候,有些热,我把她的衣服脱了。我想看一下我缝上的新口袋有没有绽线,用手掏了一下,掏出了一张五毛钱的钞票,很旧很脏,带着角落里特有的尘土和杂质,却被女儿卷的好好的。凭我的直觉,这张五毛钱的钞票是女儿在姥娘家的角落中无意发现的,发现后她就不声不响地装进了口袋。在她看来,这可能是一块泡泡糖,也可能是一个彩色的小汽球。
我的脸色就变得很难看起来。我不希望女儿变成一个小“财迷”,虽然这与“财迷”搭不上边,但至少不能令其萌芽。于是我把女儿唤到了眼前,严厉地问她这钱是从哪儿来的,她的答案果不出我所料。我告诉她,这钱是在姥娘家捡到的,那就是姥娘的。没有经过姥娘的允许,她不能装进自己的口袋,更不能用来买东西,女儿被我说得泪汪汪的,拿着钱给她姥娘送去了。当时我的妹妹也抱着自己的孩子在一边,她觉得我太小题大作。
这件事一直令我不安。女儿在不停地长大,而我的教育知识却呈黔驴技穷之势。而且有一些方法我也无法判断对错。象有关于五毛钱这类的小事儿,以后可能还会经常发生的。可在大人的潜意识里,总认为“钱”对孩子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能不提不沾最好了。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这种心态无疑是鸵鸟精神的体现。何况,在许多家庭里,钱是谈论的主题,渗透了柴米油盐的婚姻生活,要想对孩子回避“钱”,谈何容易?
时代在变,我记得小时候,是没有“零花钱”一说的,当然也就无从借鉴父母对我们进行的金钱教育方法,所以我习惯从书籍和专家中寻找答案,如果我不这样做,而是去问妈妈,老一代对孩子总是无限的溺爱,她会说:孩子想咋花就咋花呗!不如不问。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我总算找到了一篇有关教孩子理财的文章,它教我这样做:
“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应让他懂得用钱在商店里挑选糖果、饼干、玩具之类的小东西。建议让孩子自己把钱交给营业员,这是初步的管钱训练。
“孩子到了五六岁,应根据家庭收入和购买力适当给他一些“零花钱”,可以每周固定给一二次,每次数额不要多,不要因为孩子表现不好就克扣他们的零花钱。
“当孩子长到长八岁,应根据孩子的成熟程度,减少给钱的次数,增加每次给钱的数额,扩大他们花钱的范围,从午餐费、娱乐费到个人积蓄。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教育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让孩子懂得有备无患的道理,克服满足一时的自然倾向。
“孩子长到十来岁,应该多给一定数目的钱,用来购买衣服、学习用品和娱乐,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学会长期打算,增强作出决定的能力。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了家庭作业或考试得了高分就奖励钱,这实际上是一种贿赂,并不可取。
“当孩子长到十二、三岁以后,应当考虑让孩子参与家庭预算。如果家庭收入不太理想,孩子在知道了爸爸妈妈的工资总额及各项开支后,就会理解到家里的经济并不特别宽裕,从而控制自己的花钱欲望。”
作为专家建议,多少有些抽象。不过也让我心里有了点谱。以后对孩子进行钱方面的教育,至少不再会两眼一摸黑了。我意识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财方法,将会惠及孩子的一生,也是为人父母的一项责任。
我想告诉和我一样的爸爸妈妈们,当你们在孩子口袋里发现来历不明的零钱时,应当意识到自己的失职和教育上的滞迟。世界上许多事情只要肯急起直追,永远不算晚。有时不是我们在积极教育孩子,而是孩子考验和催促我们的教育。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