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亲子中心杂志投稿论坛铸铸妈原创:
儿子喜欢乱弹琴喜欢自己乱编曲调歌词乱唱歌,就儿子对音乐的态度来看,让人觉得儿子参加手风琴班并不是他最感兴趣最梦想的选择,而是因为那个喜欢他并喜欢表扬他的音乐老师的关系。看老师大张旗鼓地怂恿,实在不忍心打击了老师对他的殷殷期待,于是,就去了。
上学期整个学期里,由于他对手风琴的好奇和老师给予的太多太多的鼓励表扬,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从他每天回来兴致勃勃地说起老师弹琴怎么棒,老师怎么耐心地教导他,和自己如何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学会了什么曲子来看,学琴的过程是一个让他享受的过程,是一个值得他付出的过程。让他在林林总总的寒假兴趣班中选择他喜欢的兴趣班时,他想都没想就报了手风琴,不用说也是为了继续和他喜欢的敬重的老师在一起了。
这学期的手风琴兴趣班才开始,我们就发现他和上学期明显不同,回家后不仅不说那个经常表扬他的又很会弹琴的好老师,连问他练了什么曲子也懒得回答。他是个憋不住的孩子,既然心里有想法,或迟或早,肯定会说出来的。于是,我们等待,我们都不去挑明他的情绪后面的事实变化。真正学琴才两个星期,儿子终于忍不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一个春天的早晨,我和他一起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一路儿子都笑着说着,一个背着小提琴箱子耷拉着脑袋从我们身边走过的孩子让儿子的情绪急转直下,本来很好的阳光也突然暗淡下来。从走路的速度就能感觉到,儿子内心的斗争非常强烈,他肯定是故意走慢了好有时间酝酿什么。终于,他停下脚步。
“妈妈,我想对你说一件事,你不要生气,我不想学手风琴了。”他的神色是痛苦的,可能担心被打断,不仅说话的速度非常快,他还先把我可能有的反对的反应都算计在里面。“为什么呢?”“很辛苦,很累。”儿子低着头幽幽地说。“老师好!”“老师早。”学校门前类似的问候此起彼伏,我们的谈话只能在这里中断。
辛苦不该是孩子终止学习的原因,其中应该还有很多因素在,他是个很简单的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有人在他身边稍微给予鼓励就能克服。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的兴趣本来就不在这方面?对手风琴兴趣班的选择本身就是他一个感情用事的错误?
兴趣班就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归依,强迫孩子去学不是自己兴趣的课外内容显然很不人道,也浪费了孩子的宝贵时间,与其让孩子勉强地学完还不如另外选择更适合的兴趣班。然而,如果现在孩子一提出退出,大人就顺从他的意愿准许他半途而废,肯定会形成凡事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习惯,也会助长他诸如脆弱退缩此类不良意识的萌芽。学不是,不学也不是,真是矛盾。
下午放学后,我们全家就学琴或不学琴展开了讨论。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游说,儿子对我们说出他的决心:无论怎么辛苦,也要继续学完这个学期。后来的一个星期里儿子再没说过不学琴,也没说自己对学琴的不好看法,每次到学琴的那天,儿子还会自觉地早点睡觉,真可谓是风平浪静,可音乐老师的一个电话无情地击碎了我们的美梦。
“你们家刘铸不学琴了吗?怎么连续两个星期都没来琴室练琴了?”吓出了一身冷汗。不会吧?我反问。老师为了让我清楚地了解,又重复了一次刚才的话,还比先前加重了指责我们的语气:“原来你们都不知道啊!他太简单了太幼稚了太容易被人家影响了,因为学琴都是辛苦的,他觉得辛苦,有点点不想学。他身边的孩子有更不想学的,好了,两个就臭味相投了,他没人家这么鬼,什么都听人家的,人家说去哪里就跟着去,今天我已经修理过那个牵头的孩子了,他怕了,你们也该好好整整一下你家的孩子了……我也知道学琴的过程很辛苦,但要孩子学有所成就要努力……”老师教导我们家长的话一直在耳边说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结束,一直悬着的心却没因为老师的这些话而回到原位——儿子整个中午在哪儿呢?
孩子已经用这样的行为去表示自己对兴趣班的不满了,难道还要硬逼着孩子去学吗?难道孩子肆意地跑开不去学习,我们就可以允许孩子因为兴趣不对而作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行为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选择了,就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该坚持下去。
确定了目标后,我们接着商讨应对办法:我们是该把老师的话直接告诉孩子,让他自己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然后去想想该怎么做?还是该一如从前的和颜悦色相对呢?让他知道冷酷现实的后果会不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使得他再不愿意学习再不愿意坚持呢?如果一如以往的清风细雨,我们会不会在儿子面前失去尊严,孩子无法认识到事态的严重,以后也许更无度更猖獗?……整个中午,我们一直在忽左忽右的矛盾中徘徊着。
儿子放学的时间终于到了,我们站在阳台上向儿子回家的路眺望,刚到我们预算的时间,就见他小小的身影正向我们的方向跑着回来,从他跑的速度和动作看,他是多么的轻松愉快甚至惬意,我们不禁心照不宣地笑了——小家伙的心态真好,从头到尾,他的心情根本没被事件影响到,被影响得天翻地覆的人似乎只是我们两个大人。在这一刻,我们突然觉得第二种选择才是明智的,孩子需要的是我们无尽的鼓励信任和认可,而不是认清所谓的真相。
儿子快乐地进门后,我们照平常那样拉他过来沙发上坐着聊天。
“告诉爸爸妈妈,你为什么会把螺丝拧得这么棒?”
“因为我什么螺丝都拧,天天拧就很行了!我还把爸爸没修理好的妈妈的柜子都修理好了呢!”
“那是不是一开始就会拧的呢?”
“不是,我以前小时候不会,后来玩了螺丝玩具才慢慢会的。”
“是慢慢的?要多长时间才拧得这么好呢?”
“我3岁开始吧,好象是,妈妈记得吧?小姨给我买的螺丝玩具,我就开始玩了,我7岁的时候就帮妈妈修理柜子。”
“哇!这么长的时间呀!一直拧的感觉很累吧?拧好后的感觉又怎样呢?”
“很辛苦的,我的手都被螺丝刀扎到了好多次,不过拧好了车子呀柜子呀,我就很高兴了!”
“说的好!学会一样事情不是一天就能学会的,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学后的结果会让我们感觉很快乐,对不对?铸铸在学拧螺丝的过程里发现了学习的规律——开始学,一直长时间的不断地练习,最后学会。你说说别的用这种方式学会的事情好吗?”
“很多的,练武术,学溜冰,学……学手风琴……”
“是哦,手风琴是你第一次选的乐器学习,感觉如何?有让你觉得很开心的事吗?”
“有呀!看看我的手,圆圆的象抓着个小球,老师说手型很棒!还有,我学会弹一首曲子后就很开心!”
“妈妈的感觉和你一样,妈妈学琴晚,念师范才开始学的,为了学会一首曲子,妈妈总是练呀练呀,每学会一首曲子就特开心!”
“是啊!我学会弹《铃儿响叮当》的曲子后高兴得不得了,来看看我在钢琴上弹的!”
儿子胖胖的小手在琴键上快乐地舞蹈的样子真让我们陶醉,我们的谈话在儿子演奏的掌声后继续进行。
“中午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们担心的,知道我们担心什么吗?”
一直活跃的儿子突然沉静下来。
“担心我不见了。”
“我们也知道你因为没去学琴自己担惊受怕了,担心老师批评担心被爸爸妈妈知道,担心老师知道了批评,不去学琴又不告诉老师你在哪里,如果在小角落你发生了什么无法预料的事情,可怕的后果你一定知道,是不是?”
儿子严肃地点点头。
“我知道,我错了。”
“能告诉我们中午和朋友去哪儿了吗?”
“我和朋友一直在放被子的房间里聊天,说以后长大了做什么,说以后有钱了买什么。”
儿子的脸上很奇异地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原来是这样啊,刚才我们的宝贝儿子知道该怎么把学琴的事情处理了,请你来说说吧。”
把问题突然拉到这个位置,儿子在表达上还有点疑惑。
“例如,学琴的过程感觉到辛苦了怎么办?学琴的时间怎么掌握?上课如果忘记了怎么办呢?如果小同学忘记了该怎么好呢?”
“学琴辛苦也一直弹,弹会了才停下来,我每天都去练琴,去到琴室那里,我还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妈妈我在哪里,如果我的同学忘记了,我就提醒他一起去,一起去学琴一起回教室上课……”
OK!
后来的几个星期里,果然一切都和儿子说的那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隔三岔五地,儿子还会给我们来一段汇报演出加即兴演奏,这些,都让我们更相信,我们那天没做错。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