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视频:儿童音乐专家刘爱华新浪聊天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 17:05  新浪育儿  

  (如果不能正常观看视频内容请重新点击视频链接,点击下载视频播放器)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请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少儿小提琴联谊会的理事刘爱华女士,来跟大家谈一谈,21世纪了,我们用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教育?而我们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来面对今天的孩子?更明确地说,刘老师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怎么面对音乐教育中加强孩子学习的问题。

  主持人:现在请刘老师说一下,让孩子学音乐的目的是什么?

  刘爱华:刚才我们一直在谈这个问题,你说到21世纪我们用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教育,80年代我们就开发孩子的智力,可能音乐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主。到了9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孩子的能力,孩子的全面素质,我们把这个提琴,学琴又作为这方面的能力开始,纳入了孩子的生活,开始考级,现在考级已经进行10多年了。

  21世纪孩子面临的世界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就需要更加积极的心态,家长怎么样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应该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从哪儿开始,从每一天开始,快乐学琴,应该是他学琴第一目的。

  家长会说是啊,我们一直本着这个观点开始我们孩子学习的,一进来以后,学着学着又会有这么多矛盾,这么多不愉快,学琴变得这么艰险。是,这个问题是这样,我们刚开始进来的时候是以这个为目的,我们进来以后,更多的砝码更多倾向了我们现在讲的考级和比赛,有实际意义的,对孩子的升学,对孩子以后,给孩子今后的社会竞争加一份砝码,以后孩子的竞争力要更强,如果我们落后了,现在不加紧以后就输了。在玩的时候,自娱自乐,陶冶情操的都不知道放在哪儿去了。

  按考级来,家长就要定目标了,要有很明确的目的,一旦人有了很明确的目的,相应有压力,那就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事情,比如说4岁的孩子,开始学琴了,一年考一级,从4岁到5岁,上了小学毕业,等于大半个级考过去了,家长会算这个帐。孩子不是这样的,孩子直观性很强,他学琴的兴趣是那么一刹那他看着别人拉琴,这多好听,他看到好奇,有吸引,觉得好玩,家长说一年考一级,要练很多,有练习曲都有步骤,对孩子来说,他不喜欢这种计划,他喜欢每天不要有这么多目标的,他想每天很轻松地去,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

  目的在于家长的把握,初衷以孩子快乐为主,提升整体的能力为目标的话,应该坚守这一份初衷,不要到最后弄的,学琴是一个亲子的过程,最后弄的家庭关系气氛不好,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很快乐,这就没有达到目的。我也讲一个例子,曾经在一个报纸上,有一个实例,一个孩子学了12年琴,他放下琴的那一刻,他说我终于不用再拉琴了。最后他就上大学了,他一直没有拉琴,到大二的时候,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拉琴,因为这个小提琴让我回忆起痛苦的童年生活。实际上父母绝对不会想到今天,当时一直给他执着努力的过程中,是想给他一个幸福的未来,美好的人生。培养他的音乐爱好让他的人生更丰富,可是最后他放下琴跟这个就没有关系了,你说是悲哀还是什么,跟目的很远。如果你坚信什么样的目的,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守,这个目的唯一就是给孩子带来快乐,快乐学习。

  主持人:现在也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其实可能在不经意的场合和情况下表现出了对音乐的喜好和乐器的喜好,家长就觉得可以试着让他学一学,好像一般家长的心态和理由给出的都是增加一些因素,提高孩子的内涵,可是为什么到后来,真正走进了这个门槛之后,孩子都变成被动学习了?

  刘爱华:这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周围很多人都说我的孩子怎么这么不努力。这个不是说被动学习,是整个的学习状态都是被动的,那这种学习状态,家长有没有考虑到这个学习状态是怎么产生的,小孩为什么会被动,我们这样想,小孩小的时候,在成长,比如说他生下来从躺着,到能趴,能爬,他摔了也想走,和现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不一样。开始学琴的时候,很多小孩愿意学,而且觉得这个学琴是很有意思的事,为什么学着学着就被动了?不爱学了,这个在于我们的教育。

  这应该是几个方面:第一从老师的方面来说,老师是不是给这个孩子用一种他能接受的方式再给他教授,因为老师水平很高,可是你讲的方式他不能理解,或者说你要求过严,他一直达不到,或者说你讲的过程中,讲的也好,都把握好,可是没有给他一种有效的方式,他在回家练习中能够很有效的练习,这一些效果,他下次回课就不理想,或者说回不好。他总是不好好学习,老师批评几次他就不愿意学了,觉得太难,这是老师方面的,我们应该用小孩愿意接受的方式。

  再一个方面就是从家长这方面来说,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要做到几点,首先一个是耐心,这个耐心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孩子开始比较早,三岁,四岁就开始了,四岁孩子的程度和20、30岁的人理解问题的差异太大了,家长说,这个孩子上课一点不专心,老师讲这么多遍他都不听,有时候他不是不听,是没理解,我们刚才也讲到老师没有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来教授,他不能理解这个问题,他就觉得这个孩子,上课的东西,回来以后练的,走样了,没有把老师教的东西做好。他给孩子辅导的时候,这没好,那没好,确实是监督了。他监督也是对的,小孩回来以后,需要家长的帮助,孩子比较小,他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还是有限的,你帮助过程中,首先一点让孩子觉得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很温暖的。

  我觉得在美国的时候,他们的教授方式,包括在大学里,在研究生院,老师给你讲课,或者说探讨问题的方式,都会觉得蛮温暖的,批评一个事情的时候,不是以直接批评这个事情来说,你这个为什么没有做好,给你说了多少遍,这样一说,小孩会觉得我怎么这么笨,如果再硬一点的小孩,小孩会说家长怎么会净给我找茬,实际上用这种态度的时候,第一没有了解小孩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他接受的过程。第二你一定最大限度细心发现他好的东西,总在发现他好的东西,不要说找他的茬,以找茬为准,当然你需要解决问题,你的重点应该放在先把他好的东西表扬一下,完了以后,解决不好的东西,孩子说这不好,我把这儿改进一下是不是就更好了,孩子会很积极。

  再一个用心,家长更多采用简单的方式,不爱学,要不然就说,不学算了,我也不给你掏这个钱了,你浪费妈妈的钱,或者说你不学,长大了怎怎么样,孩子也听不懂,刚才讲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他有他接受的能力和特定的规律。你要用心怎么样引导他,而不是让他跟着你的技术走,比如说你给他特定的技术,碰到难关的时候,你要想各种办法,设计一些办法让他理解老师说的东西。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家庭特别和谐的家庭,一开始学琴就商量好,我们俩分别承担两个角色,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有一个人始终什么时候都是称赞,听女儿每天练琴像练音乐会,女儿特别放松每天给爸爸拉琴,妈妈也辅导她练琴,她用很多的办法,她有一次练了一个小青蛙的曲子,练这个把锻工做好,就是轻快,用小青蛙的名字来表现这个就是把轻快表现出来。刚开始这个孩子的素质就不够,虽然弓子也直了,但是其他的不够,妈妈听了以后就鼓掌了,拉的真好听,这个青蛙的名字叫什么青蛙,她说叫小青蛙,小青蛙有妈妈,有姥姥,还有祖姥姥,小青蛙跳的高,跳的远,还是青蛙妈妈跳的远,还是青蛙祖姥姥跳得远,她说肯定是小青蛙了,你再把小青蛙跳一遍,这个孩子带着小青蛙的感觉去跳,一下子都出来了,情绪什么都出来了。妈妈就说,孩子你知不知道,这个曲子你拉是表现小青蛙,用锻工,表现的时候要注意把速度加快一点,这个技术要点就学了。换一个方法说,你拉什么都拉癞蛤蟆这样,还说你怎么拉的跟大狗熊一样的,你实际上在否定他。你这样说拉的像小青蛙一样,孩子能接受。

  此类的事例我们的家长用心想办法让他接受,而不是一味责备孩子,这个孩子怎么不爱学习,怎么接受能力这么慢,人家的孩子要一年考,我们要两年考,他两年考为什么?总是有原因。家长需要三点,一个是耐心,一个是细心,一个是用心。

  用心难,可是很简单的骂他,打他,张口就可以骂他,举着东西就可以打他,你是强势,你是大人,孩子最后是被动服从,你总要给他讲清楚道理,学琴也是,真正被动的时候,他根本不想学,这个琴不是我想学的,是你们选的。他学没什么意义,学下去说重一点就是对他的摧残,每天在这个环境里生长,对他今后的发展都会非常不好。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