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视频:儿童音乐专家刘爱华新浪聊天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 17:05  新浪育儿  

  (如果不能正常观看视频内容请重新点击视频链接,点击下载视频播放器)

  刘爱华:对你跟他一起学,孩子会觉得你们俩很亲近,那一个月我让家长一块学,学的时候,家长不会再骂孩子,握琴的时候,不是那么容易,可是最后小孩学的快,小孩一旦领悟了那个事情以后,他很软,好多可塑性比大人强得多,你自己去体验那份坚信了。我不是说主张每一个家长跟孩子学一遭琴,你开始的时候,学,多去研究,体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易,特别对于幼儿的孩子,特别不易,再有考级的时间段,我那天听一个妈妈说,每天练三个小时的琴,要是天才都是不可理解和不可思议的事情。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去研究问题,这样的话,你们俩之间共同去探讨那个问题,可能就会更和谐,这样辅导他。

  主持人:其实就是说家长跟孩子在一起成长过程当中,你才更能理解孩子,才能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现在家长就说我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当初也是他喜欢,现在为什么不了,其实通过您这样的说法来说,我们家长在跟他一起来学的过程中,你也会了解孩子的内心的变化。

  刘爱华:对。

  主持人:现在家长还有一些困惑,孩子像您说的是的,有的家长要求他一下子练三四个小时,孩子就出现磨洋工,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

  刘爱华:这个现象是很普遍的。孩子磨洋工,实际上是孩子消极怠工的一种体现,我们以前看抗日电影的时候,给鬼子干活,那你的孩子在给鬼子干活。是一种消极情绪的体验,每个孩子不同,每个孩子磨洋工的原因不一样,但是也有一些共性。

  首先他在这一课,这个时段,或者说某一个时期极不想拉琴,他的情绪不在那儿,不想练,或者说不爱练,不是他选择了这个,家长要练,我就跟你磨着练,情绪状态就不好。你要是孩子,如果是孩子想干的事,什么时候磨过洋工,你把这个事情做完,马上动画片要开始了,他磨洋工两个小时的,现在20分钟就能做得出来,这就是他的情绪。

  再一个磨洋工是因为我们家长在不断给他加大学习量的砝码,我15分钟做完,你要加,还不如1个小时,有的孩子特别的聪明,他很快接受了,我学习完了可以玩吧,你说不行,还有45分钟,要加点活,第二天他不这样了,我学了这个很轻松,妈妈会说你还有精力学另外一门。家长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上造成了孩子的消极心理,你要给孩子加码的时候,要跟孩子达成共识,家长说小孩懂什么,不对,他自愿了,他会对这个事情负责任,他肯定不磨洋工,他磨洋工肯定有原因,不自愿,咱们说那一阵子,人们肯定不愿意给鬼子干活,人们这样想就能理解孩子。家长要细心发现,为什么磨洋工,可能还有别的原因。

  再一个原因是这个孩子的学习的习惯从小没有培养好,这也是你的原因,实际上好的学习习惯从生活自理开始,磨的或者不光是学习磨,他吃饭也磨,穿衣服也磨,好多事情都在磨,实际上是从小家长忽略了他对学习习惯的培养,他很关注做那个事,这个时间是专时专用的,5分钟静下来,这个孩子不行,注意力分散,或者说吃吃铅笔,除非家长盯着他,他才会做。这样的时候要从习惯着手,刚开始不要把目标定的太大,比如说你一下子很长时间,本来能做两个小时的,你一下子半个小时做完,那肯定有压力,下次你要是能做一个小时45分钟,或者说50分钟就是成功,这样慢慢改掉他不好的习惯。

  主持人: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就是不想再练下去了,家长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就是放弃了,还是说不行?

  刘爱华:这个应该酌情处理,如果说这个孩子刚开始的时候非常想学,而且在这方面体现了一些能力,他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曾经有一个阶段学的非常好,你要分析问题,是他的课业太重了,还是目标定的太高了,还是有其他的兴趣了,不想在这方面发展了,总之你抱着一个跟他商量的态度,平等的对话。他不懂我逼着他考完他会谢我的,你逼着考过十级,就像刚开始说的那个孩子一样,他放下琴之后不会再看第二眼。如果说碰到这样的情况以后,家长一定要坐下来,很安静跟孩子探讨这个问题,如果你不学了妈妈不强迫你。你自己的原因你自己考虑一下,跟孩子说,你自己考虑一下,完了以后给妈妈一个答复,孩子很慎重考虑,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心里总有一些需求的东西,可能在每天的练习中,比如说刚才说的家庭,没有更多的鼓励,或者说老师上课的时候,没有得到充分的赞扬,可能把那些东西盖住了,但是他的内心还会有,如果你给他解了结,他内心还是喜欢音乐,只是对这个方式不太认可,他自己会作出选择,要尊重他的选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想尊重应该是很重要的位置。你尊重了他,他就会多一份责任,他自己会选择,如果尊重他,他就会对他所选择的东西负责任。你跟孩子说你要干什么了就不能干那个了,他肯定选这个,你后悔了不要怪我,他有时候后悔了也不敢吭声,如果你一直没有搞清楚原因,强迫他往下学,就会出现前面的磨洋工和被动学习。而且这种不好的情绪和状况都会影响他整个的学习,最后造成孩子的厌学,还有一种好也无所谓,坏也无所谓,这就很可怕了,要坐下来静心跟孩子交换意义,这个事这么好,比如说妈妈给你放了一盘菜,你吃完了以后脑子就变聪明了,孩子不一定会说,他觉得对他好,他才会吃,一定要跟孩子进行沟通,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强迫,强迫了以后不会有好的结果。

  主持人:现在家长不是特别的了解孩子,反过来,孩子可能比较了解家长,因为他知道怎么去了解家长,怎么来应对你?而且家长跟孩子之间,很容易发生一些冲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家长一着急了,打压式的方式就出现了,那么家长怎么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进而让孩子愉快的学习,给孩子创造一种快乐的氛围呢?从家长这一块,怎么去做呢?怎么去认识呢?

  刘爱华:就是应该从家长开始做,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我们能够调整孩子的情绪,不能让孩子来调整你的情绪,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要讲到家长的心态,你跟孩子练琴的过程中,最珍视的是什么,应该是一个亲子的过程,通过这个练琴你跟孩子的关系更近了,孩子能体谅你,孩子能体谅你在为他辛劳。

  再一个,他也会有更多的信心去做,你要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属于强压式,孩子就是一种要么被动接受,服从,要么就是一种跟你产生一种冲突,那么冲突就破坏了一个家庭的良好的气氛。那么这种时间长了以后,比如说小孩,小的时候长到12岁以前,服从多,他对家长是绝对需要和绝对的依赖,12岁的时候,初中以后,他有话不会给家长说,会跟朋友说,出现沟通不好。

  首先练琴的过程是亲子的过程,你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和孩子拉近,更和蔼的方式,更好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学琴,让你来调整孩子的情绪,他处于很愉快接受你的帮助,他认可是帮助,不是刚才那个孩子说不对啊,我觉得他是给我找茬,其实他爸妈是在帮他,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毫无保留的爱自己的孩子,甚至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他,如果保护不当,当然反馈的不是爱他。

  第二个一定要让孩子珍惜你给孩子付出的劳动,我们刚才给孩子无偿的,从来没有想着要孩子的回报,这是咱们一直的传统,其实不是要孩子的回报,要让孩子珍惜,有的时候十几年陪着孩子练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可以告诉他,妈妈可以出去跟朋友聊天,很多事情可以做,可是妈妈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妈妈愿意让你变得更聪明,孩子会觉得妈妈跟我在一起的时间不容易,能够感受到一种爱,而不是付出两个小时,每天晚上还是一种又是斗争,又是冲突的过程。那么孩子在这样的爱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尊重,更多的体谅,他会好好做,为了你快乐,而不是害怕你好好做,为了爱妈妈好好做,和为了害怕妈妈收拾和害怕老师收拾好好做,完全是两个意义,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我们经常听见妈妈说,昨天晚上又和他斗争了一个晚上,我们千万不要用斗争这个词,如果你跟孩子陪练的时候抱着这样的心态,肯定和孩子的陪练的关系一定很好。

  主持人:有的家长不太理解,为什么孩子练琴的过程中,他老是缺少耐心?

  刘爱华:其实缺少耐心是很正常的,从孩子的集中精力,从身心的发展来讲,越小的时候,集中精力的时间越短,他缺少耐心,耐心是需要培养的,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的培养的。

  我有一个例子,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他们实验室做了一个实验,这个项目叫成长跟踪,一天要把十几个孩子叫到实验室里,一个人发了很精美的糖,实验者告诉孩子,这个糖你要是现在吃了只能吃一块,如果谁能坚持20分钟以后,我们进来的时候再吃,我就给你再发一块,完了以后就走了。关上门之后,一部分孩子就迫不急待把诱人的糖就吃了。可是有另一部分真是痛苦的忍着,你想4岁的孩子,20分钟对他来说太长了,他的时间概念跟咱们不一样,20分钟像2个小时一样,他不看糖,用各种方式抵制这个诱惑,他耐心的等待,等待这个人进来了,把第二个糖给他,实验没有结束,这个实验一直跟踪到成长的青少年,结果是吃第一颗糖的孩子,这些孩子后面都有这样那样的一些成长过程中一些不好的,比如说急于求成,固执己见,缺少耐心,经不起挫折,绝对不是最优秀的孩子。没有吃第一颗糖,等着第二颗糖来的孩子,大多数是非常优秀的孩子,优秀在哪儿?第一意志品格,要做的事,说一不二,非常坚定,而且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强,做事很有耐心,跟那个刚好相反。

  这个事情说明,人的耐心对他今后的成长是很关键的一步。孩子现在呈现出来的不耐心的举动,这跟教育有关系,不能说我这个孩子真是烦,一会就坐不住了,就是急,没有耐心,耐心是他呈现出来的一种不好的倾向,我们该去把它克服了,用各种办法。生活里就很多可以帮助孩子去培养耐心的,你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口渴了,水太烫,家长用各种办法在凉着,孩子就在啊啊的哭,如果家长让孩子等待一分钟可能耐心就多一点,家长应该不断的培养,增加和加强他的耐心。

  主持人:现在来说不光是培养一个学音乐的专注力,等于是培养一种品格和性格这一方面的?

  刘爱华:是的。

  主持人:现在家长有一些困惑,孩子在学习中总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而且屡教不改,家长应该怎么样处理呢?

  刘爱华:这个问题很普遍,比如有的孩子写错字,家长就罚了,写20遍,老师也会罚,孩子马虎不专心也是正常的,孩子在生长,刚才讲集中精力的时间和耐心都很有限,你是在培养他的过程,不能要求他做的很完美,我们应该着眼于怎么样培养他细致的好的习惯。

  我们学习中怎么样培养他,细心应该是第一,细心表现在很敏锐的观察力,这也是意志品质里的,你有敏锐的观察力,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对事物的理解也是透彻,这是成年以后。小孩,初期的时候是细心不出错,再高级一点的孩子,越过这个阶段以后,他能够发现一些别的孩子发现不了的问题,这样的话,他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细心不光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能力,他在学习中不断强化这种细心的能力。这个也是需要不断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允许他有马虎的时候。

  有这样的例子,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弹一篇可能有大半篇是错的,问题是在于错了还不知道,没有啊,我哪儿错了,就跟家长这样说,家长说你怎么还强词夺理,他会说我没有,这样就吵起来了,有的时候是狡辩,有的时候是真不知道,我们细心培养他听和看,比如说让他细心体验老师说的话,细心听,回家以后拉琴也要细心听,整个的过程不光是拉琴。

  还有一点有点滴进步的时候,上次错了5个,这次错了4个,你会说你怎么才错了4个呀,上次错了5个,他就会想我下次错3个,他会想,我干吗要错啊,我又不是能力的问题,能做好为什么不做好,给他这样的信心。拉琴也是,实际上在进步,他错这么多,无数的错误,最后他错了一个的时候,妈妈当然是好心,要求他完美,会说你怎么还错,有的时候是在家里面练的好好的,到了老师那里又把毛病漏出来了,妈妈会说怎么还改不了。孩子会很委屈地说,我才错了三个呀,确实是孩子的心声,我才错了三个。家长肯定从好的方面想要求他完美是应该的,但是一定一步一步来,你再鼓励他,后面三个就没了。

  主持人:因为家长现在来说,抱着一种良好的心态、愿望、目的也好让孩子去学琴,不管说这个理由是多么的怎么样,但是孩子未必就能理解,家长怎么样让孩子去理解和接受这份心态,我让你学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怎么样让孩子理解和接受,我不是为了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