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少年儿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持续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7日 13:57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历时十年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该中心于1999年、2005年和2010年进行了3次调查,3次调查抽取的区县完全相同,调查对象是全国10个省46个区县184所中小学校的5000多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少年儿童的心理状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

  少年儿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持续提高,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对未来的期望升高,人际关系和谐,但重大灾害过后少年儿童的心理重建急需加强

  1.自我接纳程度持续提高,城乡差异明显缩小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2010年的调查发现,多数少年儿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有较高的接纳度(见图1)。和五年前相比,少年儿童在自我接纳方面有所提高,尤其在对学习状况满意程度方面提高幅度较大,对学习状况满意的少年儿童由2005年的69.5%提高到77.7%。

  图1   2005年和2010年少年儿童自我接纳程度的比较(%)

  城乡少年儿童在自我接纳方面的差距缩小。2005年的调查发现,城市少年儿童在自我接纳方面均好于农村少年儿童,尤其在对相貌和体型(42.9%和38.2%)、健康(57.2%和52.2%)、性格(43.8%和37.1%)、学习状况(32.7%和26.3%)等方面差异明显。但2010年的调查显示,城乡差距有很大幅度的缩小,与城市相比,农村少年儿童的满意度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见图2)。分析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来农村的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加之现代资讯更加发达,社会的开放程度有所提高,使得农村的少年儿童视野更加宽阔,因而更加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

  图2    2010年城乡少年儿童自我接纳程度比较(%)

  2.更加认可自身的价值,对未来的期望更高

  2010年的调查显示,少年儿童对自身的价值更加认可,对未来的期望更高。有93.8%的少年儿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较2005年(89.8%)增长了4个百分点;而在回答“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时,只有6.3%的少年儿童回答“是”,较2005年(10.8%)下降了4.5个百分点。可见,和2005年相比,少年儿童的自信心指数仍在上升,他们越来越相信自己的价值。

  3.人际交往和谐,同伴关系日显重要

  2010年的调查发现,当代少年儿童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人际关系基本和谐。49.8%的少年儿童将母亲视为最好的朋友,44.8%将父亲视为最好的朋友,较2005年略有下降(2005年这两个比例分别为51.2%、46.7%),但较1999年仍有大幅增长(1999年分别为36.5%和36.2%),把父母视为朋友,当代少年儿童在亲子关系方面总体上趋于平等民主。

  在学校里,与老师的关系也比较和谐。有30.7%的少年儿童认为老师是自己的好朋友。92.1%的少年儿童“很珍惜和老师的关系”,高于2005年(89.2%),63%的少年儿童“会把自己的感受告诉老师”,也高于2005年(58.3%)。可见,少年儿童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日益宽松和谐。

  拥有和谐的同伴关系,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良好的同伴关系为少年儿童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宣泄情绪、习得社会规则、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2010年的调查发现,当代少年儿童同伴接纳较好,与5年前相比有所提高。其中,有64.8%的少年儿童表示“同学中有很多人喜欢我”,91%表示经常有朋友与自己一起玩,五年前这两项数据分别为60.5%和85.3%。

  2010年的调查还显示,在回答“遇到困难,你更愿意向谁求助”时,少年儿童的首要求助对象是同学或同龄伙伴(26.2%),其次才是母亲(22.4%),父亲(19.8%)和老师(17.6%)。而2005年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前四位是老师(26.9%),同学或同龄伙伴(23.7%),母亲(18.0%)和父亲(15.3%)。这表明,在少年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同伴关系日显重要。

  4.灾后心理重建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重大灾害频繁发生,儿童是灾后高危人群之一。灾后30% - 50%的儿童都会出现情绪问题,如恐惧,还会出现睡眠障碍、对学业缺乏兴趣,退化或行为问题,如爱打架滋事等。还会表现出身体症状,如头痛、肚子痛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汶川地震一年后对受灾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当我想起或听别人说到地震的时候,会感到难过”、“试图不去想起、谈论或感受地震这件事”、以及“很难集中注意力”这几个问题上得分最高。华西医院对地震后一个月灾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在接受调查的少年儿童中,74.9%的人报告自己在情绪、品行、多动、同伴关系等不同方面存在主观困难,25.9%的少年儿童其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上课学习、课余活动等社会功能受到的影响达到异常范围,若再考虑边缘范围者,则有43.5%的人需要早期干预,预防心理卫生问题或精神障碍的发生。

  5.建议:整合优化心理健康资源,促进学校心理教师的培养与职业发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严格规范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强化督导机制,加快培养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积极提升学校心理教师的地位和效能,使其能够参与协调整个教育服务系统,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日常管理提供指导、参谋、咨询和决策,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更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规律。加强对全体教师和学生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课堂主渠道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探索借助外力,如社区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为教师和学生设置系统的长期的心理援助项目,发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