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岁近视800度平板电脑成“祸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0日 10:43  半岛网  

  半岛网6月9日消息 家中大人喜欢看电视,图方便把2岁的孩子也带在身边一起看,没想到2岁的娃娃竟被看成了800度的近视眼。近几日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鼻梁上开始架上了厚厚的眼镜片。眼科专家也表示,由于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层出不穷和频繁更新,儿童近视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儿童医院眼科刘冰主任正在为小患儿检查儿童医院眼科刘冰主任正在为小患儿检查

  2岁娃近视800度,父母不相信拒绝治疗

  楠楠刚两岁,平日里活泼可爱,是家里的开心果。但是,爸爸妈妈发现楠楠的视力似乎有些异常,于是带孩子到儿童医院眼科检查。

  “经过散瞳验光,患儿两只眼近视有800度。”接诊楠楠的刘冰主任说,虽然现在儿童近视有低龄化趋势,但是像楠楠年龄这么小近视度数却如此高的小患者十分罕见。经过与楠楠的家长交流刘冰主任得知,孩子的爸爸妈妈十分喜欢看电视,家中的电视几乎时刻开着,而且大人看电视时就把楠楠放在身边。

  2岁的孩子是800度近视眼?对于医生的诊断结果楠楠的爸爸妈妈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而且拒绝为孩子进行治疗。“现在这个孩子看电视就要跑到跟前去,要是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发展成近视性弱视。”刘冰主任忧心忡忡的说。

  4、5岁就开始患近视,校园“小博士”逐年增

  据2000年青岛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学生近视率为42.83%,而到了2009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55.56%,学生近视眼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居高不下,已成为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现在我们班45个孩子,近视眼就有26个。这才上六年级,想当初我上学的时候,初中班里都没有近视眼。”提起现在学生的近视问题,小学老师李老师叹了口气说道。

  “现在不少一年级小学生,带着个小眼镜像个‘小博士’一样。”刘冰主任形象的说,对于70、80年代的成年人来说,一般到初中后,班级里才陆陆续续出现戴眼镜的同学。但是现在,学生的近视已经提前到了小学阶段,并且有逐年扩大化的趋势。

  “有些小孩4、5岁就近视了。”青岛眼科医院视光学科杜显丽医生也表示,3、4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一般会患有生理性远视,随着生长发育的继续,视力逐渐趋于正常,呈正视化发展,而如果接下来视力呈近视化发展,临床上就会表现为近视。“大部分家长都以为孩子得的不过是‘假性近视’。事实上,来就诊的儿童中假性近视所占比例非常少。”杜医生说,假性近视源于人眼过度疲劳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视物模糊不清。但在她所医治的患儿中,一般临床散瞳后发现都是真近视,“只不过度数可能没有那么高”。

  学生近视低龄化,电视电脑成罪魁祸首

  现在家长对于孩子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但是学生近视率为什么居高不下呢?青岛四零一医院眼科李珍主任认为,虽然父母患有8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孩子得近视的概率会大一些,但是近几年近视低龄化显著主要是儿童用眼过度造成的。

  “曾经有人说过近视也是一种进化的过程,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患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年龄也是越来越小。” 眼科医院杜显丽医生告诉记者,除了课业压力会造成学生用眼过度外,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也是罪魁祸首之一。新兴的掌上电脑IPAD、大屏幕触屏手机都成为儿童手上的新玩具,“而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看电子书,都能造成儿童用眼过度,刺激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眼科专家不主张学生过度依赖电视电脑

  “真性近视一旦形成,除了手术外没有根治的方法,有些广告宣传‘佩带了某某产品后,一定会摘掉眼镜’,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杜显丽医生表示,一旦患了近视,其发展是呈整体向前的趋势。不过,虽然眼镜的度数整体上呈越来越高的趋势,但还是有发展快和发展慢的区别,家长应及时给孩子佩戴度数合适的眼镜。因此她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可能患有近视后,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配眼镜,“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也很有必要。”

  “在国外,基本不主张孩子看电视。”儿童医院的刘冰主任也建议,2岁以内的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尽量不超过10分钟,小学生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也应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这不光能保护孩子的眼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有好处的。”同时刘冰主任建议,家长最好能每隔三、四个月带孩子做一次眼科检查,尽量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半岛数字记者 刘冬荟 实习生 徐圆 邱晓宇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