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面对“超前教育”家长进退两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7日 09:26  南方网  

  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只会10以内加减法,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日前,教育部发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期望。其中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指南》指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教育部称,实施《指南》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记者调查发现,面对“超前教育”,深圳很多家长非常“纠结”,希望能给孩子快乐童年,但同时担心如果淡化认知教育,会使得孩子上小学“跟不上”,容易产生挫败感。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拔苗助长”式的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兴趣远远比让“认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重要得多。

  ■现象

  “超前教育”较为普遍

  6岁的小耀除了上幼儿园的课程,每周还得去上幼儿英语、美术、演讲这些课外培训班。别看他年龄小,可他一点都不比别人懂得少。

  “10岁以内的加减法他早会了,现在二三十以内的都没问题,认识的字也挺多。”小耀的妈妈黄女士说。

  在深圳,许多小孩很早便加入了兴趣班行列。这里不乏有英语、数学等小学课程里开设的科目。而在深圳一些幼儿园,也不乏超前教育的情况。

  福田区一名幼儿园园长称,幼儿园的教学主要以游戏为主,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等,而在有些幼儿园不是以带孩子游戏、活动为主,而是将小学开始学的一些如拼音、写字、识字、算术、珠心算等课程搬进学校,这些课程有的占用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有些幼儿园还办起了实验班、特长班、天才班、国际班等,打着这种旗号,是为了吸引更多家长接受”。

  据该园长介绍,深圳民办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比公办幼儿园在“超前教育”方面严重一些,“当然一些公办幼儿园可能也会出现小学化倾向,但深圳的公办幼儿园比较少,公办园的师资水平又相对好些,所以不缺生源,可以选择那些更适合其教育理念的家长,但因为民办幼儿园有生源的压力,所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迎合家长,重视孩子认知方面的教育”。

  记者了解到,关于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深圳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在一些幼儿园园长看来,这种情况很难改变,“已经实施了的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幼儿园会摇摆不定,有时查得紧时,就减少上课时间,不查时,就恢复原来的情况”。

  “可以说,大多数民办幼儿园都有超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这你从他们开设的数学、识字课程等兴趣班就可以看出来。”情商教育机构“EQ童学”CEO张安华说,在大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不少家长很焦虑,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早便希望孩子多学点知识,家长也以孩子多小便掌握了多少个汉字、英语单词等而自豪,而幼儿园也“随波逐流”顺应家长的意愿,“毕竟掌握以量可以衡量、计算的这些知识更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亚迪幼儿园的王园长称,她觉得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最重要,该园也是按照这种理念培养、教育孩子的,但曾经历过有些家长的不理解。

  “有家长会说孩子认识的字太少、拼音太少,我会跟家长解释我们的理念,如果对方不同意,那就跟我们的理念不符,不会欢迎这样的家长。”彩田幼儿园副园长刘蓓说。

  王园长表示,“家长在乎孩子在幼儿园学了多少新字、会做多少算术”这种情况,跟家长的教育理念陈旧有一定关系,“凡是有市场,就说明了家长有需求,一些地方(幼儿园或机构)在其他方面没有特长的话,只能在此方面顺应家长、吸引学生”。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认知能力高于生活能力

  相对于只关心孩子在学习、认知上的能力,《指南》则更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部分,每部分又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等多个指标。如在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3—4岁的孩子,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4—5岁的孩子,在饭前便后能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自己穿脱衣、鞋袜、扣纽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5—6岁的孩子,能根据冷热增添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一些家长阅读《指南》后发现,自家孩子在认知上“超前”,但在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上“落后”。

  杜女士称,她的儿子今年6岁,可以轻松算出10以内的连续加减法,50以内的加减法也可以算得出,认识比较多的字,但在生活能力、动手能力方面相对差些,“他现在还不会自己系鞋带,也不喜欢做这些事情,热了知道脱衣服,但冷了就不知道加衣服”。杜女士认为,这跟家长自己没有耐心、孩子容易产生依赖等有很大关系。

  “这种情况是现在独生子女的共性。”王园长说,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经常全家围着一个孩子转,“包办”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没有机会锻炼自理能力,甚至让孩子丧失了这种想法。而家长的包办也让有的孩子具有了“双面性”,在幼儿园脱衣服、吃饭这些都可以自己做,而到了家里则不会做了,“再好的幼儿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学校和家长配合,孩子在生活能力方面才可以统一”。

  既想给孩子快乐又担心学习跟不上

  ■家长

  记者采访中发现,面对是否该给孩子“超前教育”,更在乎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多数家长表示“纠结”:一方面,家长不想给孩子过多压力,让孩子有快乐、纯真的童年,掌握生活技能;而另一方面,家长也担心如果不重视“认知能力”,孩子在小学时“跟不上”。

  “我对孩子在学习方面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我觉得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之前听一个实验说,即使孩子现在认识500个字,但当他读到小学三年级,跟其他当时没认知这么多字的孩子比,识字量都差不多,所以我觉得即使孩子现在落后,但当他大一点,跟其他孩子在知识方面的差距也不会差太多。”母女士说。

  母女士表示,孩子的天性决定了其在学龄前阶段更喜欢玩,不会主动学习,“如果强迫着孩子学习,他是不快乐的,而这种快乐之后弥补不回来,当他长大回忆这个阶段,感觉不快乐的话,会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因此,母女士没有给孩子报名任何课外培训班。但同时,母女士也有种种担心,“有点怕孩子进入小学后跟不上,担心小学以成绩为主要评价方式的做法,会让孩子在刚开始有挫败感,对其之后的学习生活不利”。

  刘蓓称,据她们跟一些小学老师交流以及家长反馈的情况显示,有的小学老师希望幼儿园千万不要教拼音等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小学都会再学,如果幼儿园老师教的方法不对,改起来非常困难。她们更喜欢那些学拼音、算术不多,但学习习惯非常好、很爱思考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有学习的兴趣、爱提问、有专注力,学习后劲很大”。

  不过刘蓓表示,也不乏有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识字多、已学习拼音、算术的小学老师,因为这样教起来相对轻松些。这种观念会影响到家长的判断,加之目前大的环境还是应试教育,一些家长会出现摇摆、坚持不住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随着家长普遍知识水平的提高,部分家长育儿观念出现了一些变化。

  “如果我的孩子要在国内接受教育,那他从小学开始到高中,要经历12年漫长的紧张学习以及压力,那我为什么还要让他童年不快乐,应该在这个阶段享受充分、没头脑的快乐。”梁女士说。

  一名幼儿园园长称,为了让孩子上一年级很快适应,一般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会以培养习惯为主要目的,教孩子识一些字,也会象征性地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曾有一个老师作业量没掌握好,一个字让孩子写超过3行,家长便向园方反映了此问题,“现在一些家长还是很懂得一些教育理念和规律的”。

  “培养孩子兴趣习惯比知识更重要”

  ■专家

  福田小学校长张丕发认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可以理解,但目前一些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出现急躁、浮躁、功利思想严重的情况。对孩子教育中出现的“拔苗助长”、“超前教育”就是成人心理在孩子身上的投射。

  “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生活能力比成人在乎的知识更加重要。”张丕发说,此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要培养孩子良好、科学的生活习惯,培育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要针对孩子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因人因材施教,“就算掌握很多在我们看来很不可思议的内容,可能也会对孩子持续成长产生不利。几百个字、简单的算术集中一段时间很容易解决,而综合素养方面,错过好的时机,后期很难补救”。

  张丕发表示,目前存在一些教育误区,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过早、过多地把不该属于这个年龄段孩子接受的知识,拔苗助长地让孩子过早接触。这种操之过急很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孩子本来能够承担10斤重量,你现在让他背15斤,这会影响到其心理健康发展,使其压力过大”。而一些早教机构不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差异,用一套标准教授孩子,同样影响孩子的成长。

  张丕发说,一些人把孩子掌握文字多少等,作为评价孩子成长的单一标准。这些可以看成孩子全面成长的要素之一,但不能成为全部。如果拔苗助长,超前教育,一些孩子会产生厌学,“一年级时孩子会觉得很多东西在幼儿园已学过了,这必然导致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降低,也容易产生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会扼杀孩子的天性”。

  在他看来,家长、社会需要冷静下来,放慢速度,重新审视一些教育思想观念,“孩子是一个生命体,其成长是综合性的,传统的观念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容器,不断往里面灌东西。但其实知识只是载体,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平台,通过知识的学习运用让他们更好地成长,但知识并不能替代所有,孩子需要爱、和谐的人际关系,认识劳动的意义,需要合作、科学的思维方式,需要对自然的合理科学的认识,需要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都很重要,不能‘过肥过瘦’。”张丕发说。

  4—5岁是幼儿自控力发展关键期

  资深幼教陈君:

  外出购物,需要玩具非要购买,不买则任性耍赖,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日常生活中孩子无法自控的情况有很多。市彩田幼儿园教研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幼教工作24年的陈君指出,孩子自控能力对其发展相当重要,而4—5岁是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能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较快发展。幼儿良好的自控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得益于成人对孩子进行自控能力的培养。

  何谓自控能力?

  “是自己对自己心理的掌握,当预定一个目标,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抵制各种诱惑,坚定不移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陈君说,自控能力对于幼儿非常重要,一个自控能力强的孩子会根据活动的情节需要和规则的需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活动的需要,更加融入到活动中去,获得同学的欢迎。同时,还可以使孩子更自信、更加理性地面对各种问题。

  陈君介绍,在幼儿期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弱,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增加,3岁前的孩子自控能力会受到妈妈的语言影响。3—4岁的孩子会模仿成人的话对自己发出指令,“小孩会对自己说我要玩积木、我要吃零食了,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调节自己的行为”。4—5岁是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若在这时促进孩子自控能力很好发展,孩子会借助内心语言进行思考,同时借助成人语言发出信号调节自己的自控能力,“例如妈妈说宝宝你看这个指针到整点时就可以看电视,孩子就会等到整点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而5—6岁的孩子中有80%—90%的人拥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同时面对诱惑会使用一些策略,“有的孩子会用语言约束来控制自己,会说‘我如果等不及,爸爸就不带我去麦当劳了’,通过念念有词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孩子还会使用分心的策略,来减少诱惑对自己的吸引”。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陈君表示,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如果家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是喜欢抱怨,那孩子很有可能遇到不顺心也会喜欢抱怨。

  陈君还建议,家长可使用延迟满足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比如延迟满足的孩子看到电视会说,‘我作业做完后爸爸妈妈会让我看电视’,看到电脑游戏时会说,‘我最近表现很好,周末妈妈一定会让我玩游戏的’”。

  那如何培养“延迟满足”?

  陈君表示,生活中,当孩子想要一份东西和礼物时,家长不要马上答应,可使用延迟满足的方式,让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后再给他“奖品”。

  此外,陈君表示,家长可以把一项目标进行分层,孩子达到一个目标,家长就给予奖励和强化,还可以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控力。

  小孩出现以下4种情况如何应对

  □链接

  ★当孩子愿望得不到满足时

  带孩子外出购物时,孩子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非要购买,任性耍赖。若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选择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其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事情上。面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事前预先告知的方式,使孩子明白应该遵守的规则是什么,所拥有的自由选择空间范围是什么,可以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情形。

  ★当孩子不遵守活动规则时

  孩子的是非观念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同时根据孩子从众的心理,让其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具体的是非要求和正确舆论,促使幼儿形成是非观念。对于几点睡觉、能不能吃零食等,家长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制定规则,讨论哪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怎样使规则更加合理,更加方便。通过与孩子商讨,制定的规则孩子更加认同,执行起来也更容易。

  ★当孩子坚持不下去时

  当孩子坚持不下去时,家长可以尝试使用代币法: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红花或五角星做代币,然后根据孩子特别感兴趣的游戏或外出游玩作为后援强化物。在活动实施中,奖励物要及时兑现,家长和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在孩子坚持不下去时,家长还要检查活动内容是不是孩子不感兴趣。例如:单独教孩子认识汉字是乏味及不可取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成人做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在趣味中认识了文字。

  ★当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时

  当孩子无缘无故发脾气哭闹时,家长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不予理睬,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经历过这么两三次的“冷处理”,孩子一般以后就不会再无理哭闹,因为他知道了闹也没有用。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冲突和争执,这时成人可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用同理心的方式,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从内心体会别人的感受,然后再学习用沟通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孙颖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周游 作者:孙颖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