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恐“晚”考前焦虑传染小学生

2013年01月21日08:40  工人日报
李法明 画李法明 画

  寒假将至,面对马上就可以享受的快乐假期,一些孩子竟出现焦虑症状。

  如今,考试、竞争成为社会评价的标准,应对未可知的挑战也成了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敌人。无声的硝烟渐渐弥漫到了孩子的童年时期。激烈的竞争,学业压力带给小学生的并不仅仅只有更多的作业本,更厚的辅导书,更少的课余时间,还有更多的心理问题……

  考不好“整个假期都会变成梦魇”

  “这几天开始考试了,我们家孩子最近却生病了,腹泻很多天了,考试肯定受到影响了。”记者在北京市儿童医院遇到了带孩子看病的闫女士,说起儿子她似乎满 肚子的怨气,“我们家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还整天想看电视、玩电脑。每到考试就生病,说实话,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在装病。现在医生说他是得了焦虑症,小孩子 家懂得什么焦虑!”言谈间,闫女士显得很生气,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说完一只拉着孩子的手还下意识狠狠地握了一下。

  闫女士的孩子小煜明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成绩在班里是中等水平,成绩也相对比较平均。但是在闫女士的印象里,孩子刚上小学如果不在班里占前五名,随着学习 难度的增加,以后上了初中、高中成绩会更差。“成绩不好就得补课。现在补不上,以后就要差更多。考试完了刚好放假,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让他去补习班。”

  趁着闫女士拿药的间隙,小煜明告诉记者:“妈妈总说我是装病,其实不是。我也很怕考前得病影响考试,但是每次不管我怎么留意还总是生病。我也想考好,这 样妈妈就不生气了。”说话的时候,记者留意到这个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很听话,谈吐有着这个年龄段不该有的成熟感。他还告诉记者,对于未来的假期,他和 他的很多同学都没有什么期待。“如果考得好,会被要求学更多的东西。比如,超前学习一些高年级的功课或者是学一些语言类的课程之类的。如果考得不好,整个 假期就更难过,除了需要补习以外,等待我们的还有家长[微博]的碎碎念。”

  像煜明一样,记者在和平里附近的一所小学进行采访时发现,这些小学生对于假期的热情并没有记者想象中的那么高。他们大多反映这段时期是“他们最痛苦的时 期”。一位汪姓小学生说,“每到考试前我都会失眠。最近我都没有睡好,不信你看我的黑眼圈。如果考不好,整个假期都会变成梦魇。”在这些孩子看来,他们的 假期和上学并无明显不同,只是伴随自己的是不同的学习内容罢了。

  小学家长陷入恐“晚”泥淖

  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两所小学进行采访,通过询问的方式,采访20多名不同年纪的小学生。这些孩子反映,自己的恐慌情绪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家长,有相当一部 分家长从孩子上小学就给孩子做好了职业规划。相关调查数据也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的人数逐年攀升,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节假日也没 有充足的睡眠。而占用他们睡眠时间最多的还是各种形式的课外班。

  “我们也想让孩子多睡一会。但是没办法,所有的孩子都在学,你能不学吗?”一名接孩子的家长一边拉着孩子匆匆赶去课外班,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现在不规划就晚了……”

  一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就煞有介事地告诉记者:“妈妈告诉我,只有现在学好英语,将来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当记者询问她是不是很喜欢 学英语,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时,这名可爱的小女孩经过短暂的思考后,说自己并不知道。采访中,上小学三年级的王悦也坦诚地说,他爸爸也早早为他做好了职业规 划,因其自身学习药学的原因,他也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名药学从业者。事实上,这些刚读小学的孩子对于他们父母描述的职业路径并没有多少认识。

  “现在教育从娃娃抓起。认识也要跟得上,兴趣都是培养起来的。作为家长,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肯定有一些心得和收获。我觉得对于他们未来 的职业规划从现在做起也并不算早。” 在一家出版社就职的王先生说,“这并不是我们恐慌,而是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孩子将来面临升学、就业,我们走过的弯路肯定要尽量帮他们避免。尽管我们也不希 望她的压力太大,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都是为了孩子……”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这些小学家长提及最多的是再不如何就晚了。正是因为家长这种焦虑传染给孩子,才导致孩子在处理问题和事情上,出现了问题。

  “不得不承认,以考试作为评价手段的竞争形式涉及到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升初,到未来的各种招考、录用考试,无一不是‘优胜劣汰’。长期浸淫在这种 环境里,家长不断给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所难免。”在共青团北京市委相关工作人员看来,“如果家长不能客观冷静地对待孩子所处的阶段,孩子的焦虑和恐慌 可能会更多。现在,家长错位的教育观和不切实际的超高期望值,怕‘晚’的情绪实在要不得,孩子成才任何时候都不晚。现在过高地期望不仅制约了孩子的兴趣和 成长的环境,也在他们未来职业道路上埋下隐患。”

  别让焦虑阻挡孩子前进的脚步

  孩子事情对于家长来说是头等大事。一旦孩子的学习状况不尽如人意,家长就陷入心急、“恨铁不成钢”,进而对孩子进行对比、指责,动辄就用“别人家孩子”进行“示范教学”。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能起到相应的督促作用。

  “尽管家长一再要求减负,但是实际上一些家长自己却抱着重重的负担不肯给孩子放下来。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写完作业就可以玩了。现在的孩子写完一本还有一 本。”北京市房山区小学教师胡迪迪对记者说,“如果要想让孩子取得更大进步,就必须不断发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充分肯定。情绪会传染,要把正面积极的情绪 传递给孩子。有时候鼓励比批评更能激发他的潜能和责任感。家长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少地拿孩子进行对比。一些心理相对脆弱的孩子可能会因此一蹶不 振,导致孩子悲观无助感,严重的可能产生厌学、逃避等情况。”

  据相关心理辅导人士介绍,小学生一般处于成长的处级阶段,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应对外界的压力,一旦他们发现自己处于过高的期望之中,会有一些孩子出现缺乏 自信,总是怀疑能力等方面的担心,如果严重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机能,出现消化方面的问题,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等症状。其实,人一生中要经历很多次 失败,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不仅要帮助他们克服失败给他们带来的阴影,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克服失败时产生的负面情绪。这样,在面对新的考试时,之前的失败体 验才不会被大脑唤起,才能从容应对。

  “家庭教育的核心功能,其实是做人的教育,但在当下,家庭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延伸,父母变为了校外辅导员,很显然,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亲子关系异化为分数、成绩的关系。父母势必成为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也表示,“把每个学生培养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该是我国社会应该形成的成才理念,相比做‘人上人’来说,这更接地气。不然,被‘人上人’目标悬在空中的父 母和学生,最终都会陷入焦虑,其中相当部分最后连自食其力也难。我国有不少大学生做‘啃老族’,已经很说明问题。而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往往与教育制度的 改革是正相关的——积极的健康的教育观念,会推动教改,为教改实施创造条件。”

  现代的成功标准是多样的,作为家长更应该允许梦想的存在。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也有不同的梦想。能掌握一技之长,找到帮助别人的方式,感受到别人需要你,感受到幸福这便是成功的人生。

  有学者呼吁,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向着“重‘育’而非‘教’”的通识教育方向转变,这呼唤着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与其形成有机衔接。国家在加大投入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应尽快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分。在社会层面真正形成对接,才能比较有效地解决问题。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