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海发生了外地孩子是否可以在上海高考的争议。外来孩子是否可以在父母工作地读书?会不会挤占当地教育资源?这个问题其实不止上海和中国有,全世界都有。
我女儿在上海读了幼儿园之后,先后到了美国和英国读小学和初中,因此我们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感触和痛苦。
在英国,女儿上学真是一件折腾人的事。2011年3月31日,到达伦敦的第三天早上,我们就带着孩子找到附近的一所小学,询问孩子入学的相关事 宜。学校的女士很热情,她告诉我们说,首先应该到当地镇上委员会去申请,再由镇上统一安排到他们学校来,这是一个规定程序,学校无权自行接收学生。
此外,她还告知,他们学校女儿这个年纪的班级已经满员,如果我们申请成功,还需要镇上的教育委员会重新协调其他学校。至于所需要的材料,她说,住址证明和孩子的出生证明就行了。
听起来简单,但问题接着就来了。4月1日早上,我们到了镇委会。负责接待的女士请我们出示了住址证明和孩子的出生证明。但是,当她看到我们提供的住址租房合同时,说合同不行——“你们这是私下签的合同。没有中介机构盖章的合同是不被接受的”。
她随后给了我一张打印的纸条,上面写着:在大不列颠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境内,作为住址证明的合同,必须是通过房屋中介代理而形成的,否则将不被接 受。在不被接受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以下证明中的两个:驾照、选举证、孩子受益证明(类似在英国生了孩子享受政府补助的证明)、雇主证明、税单,或雇主信 件、医疗卡、房产税单等。
因为我是到大学做访问,再加上刚刚来,任何证明都提供不了。同行从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来做访问的李老师,听说我的事情后告诉我,她在二月份来时,为了女儿的学校,前后奔波了一个月,甚至当着工作人员的面哭了鼻子。
她告诉我,去学校开个证明再赶快去办张银行卡是证明身份最快的办法,而其他的证明如医疗卡什么的最快也得半个月才能办好。
于是我给学校的工作人员Alja写了封邮件,希望能与她约个时间(英国人做事都必须要预约)开证明。
谁知一等又是两天。她后来回邮件说,大学的互联网出了问题,她不能上网。没办法,大约第三天的上午才收到她的邮件,中午立刻去开了证明。
当天下午三点,再飞奔到苏格兰皇家银行,为自己办银行卡。
进了银行,见到一名女职员,问她可不可以开户。她看了看手表说,今天有事,你明天上午10点钟来。第二天上午11点,我们到了银行,她却责怪我们不守时。
这里有文化理解上的不同。我以为她所说的10点,意思是她第二天10点上班,之后到就行。但她说的其实是专门为我留的时间,西方办事一般是如此,但初到英国的我们并不知道。
所幸她最终还是把事情办了。当天下午,我们带着学校证明和银行证明再次来到镇委会,但回复仍然是不行,他们坚持要文件上列出的、我暂时无法提供的材料。
一位中国来的老师给我们出了个主意,就是投诉,并给了我投诉部门和具体负责人的电话。我打电话过去,仍然无用。4月7日,这位老师陪我们再次来到镇委会。争论半天,结果是,材料可以收下,但并不能保证有效。
我们只能离开,只能等待。我知道,孩子快速在英国入学已经不太可能。好在从4月9日到4月26日是英国的复活节,再加上王子大婚全国放假一周,即使女儿入了学,也要在家玩三个星期。
最后,我还是耐住性子把医疗卡等复杂的手续办完,才送女儿上了学。我内心的热切希望也慢慢冷却。英国人在这方面的古板,令我非常气愤。
同样的事情,放在美国就简单很多。
当年我们到达美国后,到附近的学校申请,只需要提供住址证明、女儿的出生证明和防疫证明即可。住址证明极其简单,租房合同(包括私人之间的租房合同)、银行账单或写有你名字的打印信件都可以。换言之,只要能证明你的确是住在这个地方,你的孩子就有权利上学。
学校收到材料后,安排一名中文翻译打电话告知我们,孩子的防疫证明里少了一针,到指定地方打完针后即可入学。
整个过程,我们第一天申请、第二天打针,第三天就入学了。至于入学手续,学校会替你向当地教育委员会申请。美国人的逻辑极其简单:只要孩子在美国土地上生活,就有权利接受教育。任何学校和老师,甚至都不得问及孩子是合法还是非法入境。
一件孩子入学的小事,能折射出英美两国的文化区别,美国人灵活务实,英国人死守陈规。也许,这也正是美国后来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国的原因之一。
2009年12月初我们从美国回到中国,联系女儿以前在上海读的小学,申请重回学校。而老师给出的建议是:要么先在家呆两个月,等明年春节后开学再来读,要么在家呆半年,然后从下一年新生入学后,重新再读一个三年级。刚从美国回来的我,听到这个反馈半天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