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新浪网育儿频道主办的新浪2017育儿盛典在北京举行。本届盛典围绕“养育之道,勿忘初心”主题回顾中国孕婴童年度热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聚焦育儿理念、早幼教、母婴消费、儿童智能、母婴公益等多个领域。
作为育儿界最有公众影响力的媒体,新浪育儿频道从1999年创立至今,经过18年的专业运营,赢得了广大网友的信任和喜爱,成为了育儿领域的黄金品牌。此次恰逢新浪育儿盛典10周年,备受业内关注,政府单位领导、育儿专家、行业机构、明星爸妈、自媒体人、投资人等近千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人工智能热潮下,智能产品相继涌现。对于新一代年轻父母,智能时代究竟有哪些“心”的挑战?在新浪育儿频道主编黄晓莉的主持下,知名演员金巧巧、儿童心理教育专家金韵蓉、知名少儿节目主持人刘纯燕和中国心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梅建围绕“智能时代 ‘心’的挑战”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的论坛。
以下是“智能时代 ‘心’的挑战”论坛全文:
黄晓莉:感谢各位来宾、各位领导莅临新浪育儿盛典。今年是10周年盛典,所以与往年相比显得更加隆重。通过前面的环节我们可以发现,“科技”主题贯穿全场,而我们论坛的“智能时代 心的‘挑战’”也很好地契合了这个主题。现在是智能时代,很多爸爸妈妈选择用购买智能产品来教养、照顾、陪伴自己的孩子,但智能产品对于孩子的陪伴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对此,新浪育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首先我们看大屏幕,了解一下这份调查。
第一个问题是“您给孩子选购智能产品主要是为了让孩子……”,选项有“看动画片、学习,听故事”。选择“学习”的父母投票过了半数,是54.55%。第二个问题是“您认为使用智能产品对亲子陪伴的作用大吗?”超过60%的网友选择“不大”。第三个问题是,“您认为AI智能在未来能替代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哪些角色?”选项有“保姆、老师和玩伴”,大部分网友选择的是玩伴。
首先问一下各位嘉宾,看完这份调查的感受是什么?
梅建:我对智能产品的了解的程度虽然不够,但我觉得家长的想法还是比较现实的。比如说,选择智能产品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实际上家长现在还是希望孩子好好地学习,还是像过去一样,将来可以考上好的学校,有一个好的出路,这是第一。
第二,智能产品的陪伴作用不大,我觉得是对的。为什么?其实智能产品的陪伴和父母的陪伴是没有可比性的,父母的陪伴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无论是身体、心理还是社会性的成长是非常大的。
第三,将来能代替学习和生活中的哪些角色,家长的选择也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我不知道调查的对象孩子是多大,家长是什么层次的,是大学生还是农民。
黄晓莉:调查的对象是85、90后的父母,孩子主要是0到6岁,区域是北京、上海、广州、山东、四川等多个省份。
梅建:总体上还是一线的调查用户比较多。智能产品想代替0到6岁孩子的成长、生长发育、身体发育是不可能的。因为智能产品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可能需要手动地去输入一些东西,并不像我们知道的AlphaGo那样,可以战胜世界著名的棋手,它到底怎么战胜的,目前人类也没有弄得很清楚。所以很多的专家也是持不赞成的意见的,因为这种人工智能错了以后,发生什么样的问题不可想象,人工智能被人利用了,对人类的伤害或者对所有的正常的生活状态的破坏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窄义上来说可以进行,而从广义上考虑,还是要慎重的。
黄晓莉: 科技是未知的,未来也是未知的。刘纯燕老师,您怎么看?
刘纯燕:我们这一两年做一些活动,是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跟小朋友互动,小朋友很喜欢,因为这是未来高科技的战线,小朋友对未知的探索还是有非常大的好奇心的。
我只是觉得,对于0到3岁,或者是3到6岁的小朋友们来讲,他们更多可能是要在大人的陪伴下来跟小机器人做一些互动。所以选择的时候就应该更有一些实质性的内容,比如说有很多的故事、儿歌。家长并不能随时随地能给小朋友唱歌、跳舞,这个时候有小机器人来陪伴孩子,孩子是很开心的。
我们大家说“陪伴”,“陪”其实挺简单的,随便放一个东西,或者是家里的阿姨、爷爷奶奶都可以陪伴。可是“伴”,是要跟孩子用心交流的。让我选择的话,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还是会选择亲自跟小朋友互动,跟他用心、用语言、用眼神去交流。
我记得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就在不停地跟她说很多的话,也不知道她听得懂、听不懂。可是这样交流的方式对我们来说是爱的传递,也是特别温馨的在一起的方式。所以让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多跟小朋友用我个人的妈妈的形式来陪伴他。但我也不反对有这些可爱的机器人在旁边做一些特别可爱的动作。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有实际性内容的人工科技的产品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让他们能接受它。
黄晓莉:金韵蓉老师,您看了这个调查有什么感受吗?
金韵蓉:我想说的是两个层面,在使用人工智能的产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年龄,我们的孩子是小婴儿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肌肤、身体的抚触,这是AI的产品不能取代的,也不会有父母在这个年龄给孩子用这样的产品。
第二,从我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孩子进入到幼儿园或者是小学以后,会进入到同辈团体,这个同辈团体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压力。比如说,我们5个都是同一个班上的小朋友,你们4个人都有Pad而我没有,你们4个人都玩过某一个机器人而我没有。当我们在谈话的时候,我就没有谈资跟你们交流,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原因。
智能产品或者说机器人肯定是势不可当的趋势,甚至18年后陪伴孩子更多的是机器人,但这也有可能是一个危机。
所以我建议,第一,我们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第二,我们要怎么样去使用智能产品。从心理学角度讲,比如说他是我的宝宝,我给了他一个智能产品,我会想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别人会不会我给孩子的陪伴是不够多的,我会有很多的情绪,我的情绪有可能会传染给我的孩子,因为我的负罪感,我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建议爸爸妈妈,智能产品并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必须的趋势,重点是我们如何使用它,如何跟孩子一起共享这个东西。在跟孩子用智能产品的时候,它其实并不会阻碍我们的交流。
但是,我必须要说,我是一个特别提倡亲子阅读的人,我特别喜欢绘本,我觉得从绘本的角度来讲,亲子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能了解我们孩子心理的方式,知道孩子今天遭遇了什么,他有什么样的情绪,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不是机器人能做得到的。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不能够给孩子使用智能产品。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度的问题,跟你怎么样去使用它的问题,还有年龄层的问题。
黄晓莉:谢谢金韵蓉老师,金老师是儿童心理学家,所以从心理的角度解读了这份调查,金老师认为智能大潮下我们要接受时代,接受这些产品,但要使用有度。
最后一个问题是问巧巧的,看了这份调查您是什么感受?
金巧巧:我今天来到新浪育儿盛典,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我觉得我也不算一个特别成功的妈妈,觉得自己做得还差很多。讲到智能产品,我的大女儿4岁3个月,老二刚6个月,我用智能产品不是特别多。
黄晓莉:这个调查第一题让您选择的话,您会怎么选?
金巧巧:我选智能产品主要是为了安全和学习。
黄晓莉:对于调查的第二个问题,“您觉得使用智能产品对亲子陪伴的作用大吗”,您会如何选择?
金巧巧:我认为,陪伴的作用不是特别大。我们家里有一款为孩子买的镭射投影仪,但大部分的时候,孩子还是要妈妈讲故事,我还是会拿着书给她一本本地讲。纵然,智能产品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还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以“对孩子的成长有益”这个角度来讲,我还是认为应该用家长的怀抱来温暖他,这样对孩子来说更好。
黄晓莉:说得特别好,您认为AI未来能在孩子替代生活中的哪些角色?是保姆、老师还是玩伴?您希望它在您的生活中能带代替某些角色呢?
金巧巧:我认为是玩伴。
黄晓莉:接下来的四个问题是网友问各位老师的,第一个问题问巧巧,作为妈妈,您给孩子使用的智能产品是什么?您的“初心”是什么?刚才我听说您给孩子用投影仪,还有其他的东西吗?
金巧巧:定位的手表,是为了孩子的安全。
黄晓莉:是的,定位手表可以监控到宝宝的去向。还有其他的智能产品吗?比如手机?
金巧巧:我基本上不让孩子看手机。
黄晓莉:那您在孩子面前看不看手机呢?
金巧巧:我会看,可是会尽量控制,否则孩子会抢手机。
黄晓莉:下面来问问刘纯燕老师,我们小时候是看您的节目长大的,我们小时候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少儿节目,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很多元化,娱乐的方式也非常丰富。所以我想问一下刘老师,孩子使用娱乐产品,如何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呢?
刘纯燕:这个做不到,很难平衡的。很多80后、90后自己都当爸爸妈妈了,看到金龟子的时候说,我们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只有电视,每天放学扔下书包就是看《大风车》,每天都要看看金龟子的节目,童年的快乐就是《大风车》给我们的。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我们在电视里跟小朋友做互动,小朋友会给我们写信。最原始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回忆。
我也希望小朋友现在应有这样的感受。但他们都拿着很多的智能产品,小朋友一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打开手机;吃一顿饭,眼睛就没有离开过屏幕。
家长要做到对小朋友身体健康的保护,这么长时间地使用智能产品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玩儿的时候,要有时间的规定,要对眼睛做保护。使用多长时间的智能产品之后,我们要到外面玩一玩,或者是给孩子讲个故事,要给小朋友定使用智能产品的时间。再者,我们探讨的是3到6岁的孩子,对于没有自控能力的小朋友,家长一定要做好把控和监管。
黄晓莉:我总结一下,家长一定要做好时间管理,而且要跟宝贝一起做,说几分钟他们没有概念。可以做一个小闹钟,有一个时间的把控,闹钟响了,他就不能继续使用了。
刘纯燕:小朋友是懂规矩的,他会自己把智能产品交给你,说“妈妈我不看手机或Pad了”,这样就可以做到两不误了。
黄晓莉:这个真的很有效,希望在场的爸爸妈妈都可以试一试。谢谢金龟子老师。
下一个问题是要问梅老师的,我们刚才在调查中看到了,60%的家长花高价为孩子购买智能产品,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还在继续买。您怎么看?
梅建:我觉得自己继续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孩子喜欢,还有一个是宣传广告的作用。原因是什么呢?智能产品根本代替不了正常的学习和在社会上的学习,或者是在学校的学习,还有在家庭中的相互学习。智能产品只能辅助做一些简单的操作,真正的智能产品还没有造出来,可能是几十年以后才有。智能产品应该有一个使用的限度,否则的话会发生大问题,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
黄晓莉:其实,很多家长都把智能产品当成玩具了,觉得别人买了我也要给孩子买,而事实上效果是什么样的?他们也知道不好,但还在继续买,就认为是玩具。
最后一个问题是问金韵蓉老师的,我们知道金老师是一位职业女性,很多的妈妈尤其是在职的妈妈,工作很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她们希望用一些手段和产品来代替自己陪伴,您怎么看职场妈妈对孩子的陪伴?
金韵蓉:我们对职场的女性是有很多的理解和同情的,在真正的生活中,职场妈妈是很辛苦的,她的精力与时间都非常有限,确实需要很多的帮助。如果小朋友玩起智能产品真的不撒手,职场妈妈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在心理治疗室的时候会教家长的方法,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说他在玩智能产品,玩得特别开心,如果你说时间到了不能再玩了,他可能要哭的。这时候你要陪孩子去做另外一个他喜欢做的事情,这时候他才愿意把智能产品放下来。
第一次尝试之后,第二次遇到同样情况,你还是会遇到挫折,但你还是要坚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到了第三、第四次,孩子建立起这个意识以后,就会知道玩半个小时我不能再玩了。时间到了,我会陪你做另一件你很喜欢的事情,这是我们帮助网瘾和智能产品上瘾的孩子提供的建议,爸爸妈妈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时间。
但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从来不会苛责父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多长有多短,我相信所有的教育专家都同意,质远远要比量来得更重要。
我特别想说的事情是,职业女性尤其是双生涯女性,你的肩膀上有很重的负担,你一直在不断地指责自己,在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当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一直试着找出孩子身上的蛛丝马迹,看孩子是更爱奶奶姥姥还是你自己,你传递给孩子的东西会给他带去不好的影响。双生涯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能给多少的时间,就要把这个时间变得非常美好和有价值,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所以真的不能比较。我特别讨厌给一个标准,这是我一直要求自己不能做的一件事,更多地理解自己的选择和现实的状态,在现实的状况下做到最好才是最重要的。
黄晓莉:高质量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谢谢各位嘉宾,最后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跟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有关的,看完这个视频之后,我会问大家一些感受,大家可以用一两句话总结。
黄晓莉:这段公益广告在网上传播了很久,视频结尾说“科技不能代替爱”,我觉得大家肯定会有一些感触。
梅建:科技不能代替爱是肯定的。但视频中的孩子可能是远视,所以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误区,按理说孩子看到妈妈,由于哺乳和声音的原因,孩子可能会停止哭闹,但视频中的孩子没有反应,原因可能是两个:第一确实是因为孩子还处于远视阶段。妈妈的声音出现了,孩子可能出现了一些变化,但看不清还是没有用的;第二,爸爸亲密地抱起孩子,说明皮肤接触更管用一些。所以给孩子远程看妈妈,不是不管用,而可能是宝宝看不清。
黄晓莉:感谢梅老师的分析,宝宝在6个月之内确实都是远视眼。接下来,请刘纯燕老师谈谈感受。
刘纯燕:我觉得爱是不能用任何的东西来代替的,妈妈代替不了爸爸,爸爸代替不了妈妈,孩子也是不能替代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心、用真情跟孩子去交流,我觉得大家能相互感触得到,而且我觉得爱就应该在一起。
金韵蓉:我的回答非常简单,我觉得非常感动,我看到一个年轻的男人,从此生命变得很圆满。
金巧巧:我是一名演员,我知道很多时候屏幕上展现的东西是可以演出来的,但这段视频绝对不是演出来的,宝宝就是哭,爸爸捧他在手心的时候,情绪上就得到了舒缓。所以我觉得,如果有时间,爸爸妈妈一定要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还是那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最深的爱。
黄晓莉:谢谢四位嘉宾,刚才的视频确实反映了一些医学问题,但其实从公益广告来的角度来说,有一定的意义,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感受也不同,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人格修养肯定不是冰冷的智能产品带来的,而是父母的陪伴和教养。智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永远取代不了爱。
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
新芽
新浪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