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轻的父母在育儿理念上更讲究专业方法和科学理念,对孩子的日常用品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缘于父母的重视,商家们更是以“智能”为卖点做足了噱头。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儿童智能产品越来越多,其中,智能机器人和教育平板是最主流的产品,主要的应用领域集中在亲子教育。
登陆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键入“儿童陪护机器人”“儿童智能机器人”等词条,便跳出一大堆不同品牌的智能机器人,从几百元的声控学习交互机到近万元的进口人形机器人,琳琅满目。功能如此繁多的机器人粉墨登场,职场妈妈似乎真的要解放了,但机器人真的能给孩子所需要的陪护吗?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金韵蓉在新浪2017育儿盛典上表示:智能产品或者说机器人肯定是势不可当的趋势,甚至18年后陪伴孩子更多的是机器人,但这也有可能是一个危机。
金韵蓉解释,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孩子进入到幼儿园或是小学以后,会进入到同辈团体,这个同辈团体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压力。比如说,都是同一个班上的5个小朋友, 4个人都有Pad、或者玩过某一个机器人,那剩下的那个孩子在谈话的时候,就没有谈资跟他们交流。所以,还是一个“度”的问题,可以使用,但要使用有度。
她强调,在给孩子使用智能产品时,家人务必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我们的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肌肤、身体的抚触,这是智能产品不能取代的。
第二,要考虑到怎么样去使用智能产品。智能产品并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必须的趋势,重点是我们如何使用它,如何跟孩子一起共享这个东西。
业内人士也提醒,看似“高大上”的儿童陪伴机器人,距离真正的“陪伴”尚远,陪伴功能仅充当了故事机或者玩具的角色。
如果小朋友玩起智能产品来不撒手,职场妈妈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玩智能产品玩得特别开心的时候,家长突然说时间到了不能再玩了,那孩子可能会哭。这时候,正确的做法是,你要陪孩子去做另外一个他喜欢做的事情,这时候他才愿意把智能产品放下来。
第一次尝试之后,第二次遇到同样情况,你可能还是会遇到挫折,但你还是要坚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到了第三、第四次,孩子建立起这个意识以后,就会知道玩半个小时我就不能再玩了,要去做另一件很喜欢的事情。
金韵蓉:“当然,这需要爸爸妈妈有很多的耐心和时间。但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从来不会苛责父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多长有多短,我相信所有的教育专家都同意,质远远要比量来得更重要。”(新芽)
新浪育儿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