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以小动物主角出发,这系列七本故事,透过简单的文字,色彩丰富、造型生动的图画,分别探触小孩子的七种感觉:想念、害怕、难过、生气、嫉妒、关心别人、喜爱自己。特别是刚开始面对情绪感觉的小小孩,这些简单却精确的故事,像是小小孩心灵的探照灯,让读者们透过故事,感受那看似微小,却非常实在的情绪。并且用一些可以对话的文字,例如:「难过是一种灰灰的、累累的感觉」,让这些心情具体化。                 [发表评论]

  图书特色:

1、由美国专业儿童教育专家撰写。获多项图书奖。

2、以简单的文字,描绘人格教育基础的七种情绪。

3、引导儿童以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助自己。

4、中英双语附注音,是幼儿园与小学人格与情绪教育、生命教育课程的最佳辅助教材。

5、中国学前教育权威专家梁智志燊教授亲笔撰文推荐。

电子工业出版社易飞思信息公司授权选载 不得转载

出版社推荐绘本

《Lili奇幻之旅》
《Lili奇幻之旅》

根据Lili益智游戏改编的绘本故事+延伸游戏,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爱与心灵成长绘本》
《爱与心灵成长绘本》

新颖理念,书后的“给家长的话”,给予正确的教育理念。

《环保宝宝游戏科普书》
《环保宝宝游戏科普书》

用绿麋鹿这个卡通形象贯穿始终,和孩子时刻保持对话互动。

《手印童话》
《手印童话》

每个孩子的指尖上,都住着螺旋形的指纹,这些指纹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精彩画册

第一册:我好害怕

害怕是当我们感受到危险的时候,自然会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当这种反应一旦发生,个人心理上通常会产生痛苦、脆弱的感觉,生理上则可能出现肌肉紧张、手脚发冷、呼吸急促、心跳加速、以及准备逃离现场等反应。令人感到害怕的人事物有些是具体、现实的,例如怕鬼,怕打雷,有些则是预期性,不具体的,例如怕黑,怕失败等。孩子面对害怕的情绪反应经常不知所措,身边的大人不宜忽视它,或让孩子产生「害怕」就是不勇敢、「不可以」觉得害怕等迷思,反过来应该协助孩子去了解这些反应是正常的,进一步鼓励孩子去面对所害怕的事物及这些害怕的感觉。

第二册:我好难过

难过是一种「失落」的感觉,是生活中失去或得不到某些重要的东西时伴随而来的正常的反应。孩子难过时会哭泣、吵闹、粘人,这是孩子表达难过的方法之一,需要被成人接纳和了解。如果难过的感觉不被接纳,孩子会觉得挫折,转而具有攻击性。如果挫折的经验继续累积,孩子会逐渐感到孤单,从人群中退缩,最后可能导致忧郁。因此成人必须学习倾听和接纳儿童难过的感受,帮助孩子学会表达以及处理难过的心情,如此孩子才能学会正视和接纳自己的负向情绪。

第三册:我好生气

生气是一种期待落空、愿望达成受阻或需求满足受挫的感受,是人遇到阻碍产生的正常反应。生气的情绪会让孩子有发泄的冲动,但这些强烈的情绪常会阻碍理性思考,并以破坏性的方式呈现,但却无益于问题解决。学习如何以合宜的方式表达生气,而且表达能被大人理解接纳,才会有能力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果问题是无法解决或改善,觉察自己的情绪,以能被接受的方法宣泄也是一种选择。敏感准确地辨认孩子生气的原因、种类与强度,反而能增进亲子的信任与连结。

第四册:我好嫉妒

嫉妒由于常和自私、小心眼排在一起,我们逐渐就不太敢探索与讨论。但是往往情绪是需要被看见、听见、被感觉、被理解,内在转化才容易产生。妒忌的情绪其实还可细分成三个不同情绪:妒忌是当自己意识到可能面临失落而产生的情绪;羡慕是希望拥有别人所拥有的特质或财产产生的感受;竞争则是好胜心的展现,输赢变得很重要。这三个情绪都是人际关系中互动下的产物。人希望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但在不确定中又需靠着拥有、独占、证明自己的存在感。透过成人的理解接纳,可以让孩子学会欣赏胜过拥有,分享胜过独占,合作胜过竞争的人际智能。

第五册:我觉得自己很棒

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有他的特色,高、矮、胖、瘦、爱唱歌、爱画画、爱调皮、爱热闹等等,都是不一样的。正是这些不一样,他们才是独特的自己,鼓励孩子去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自信就能让孩子正向看待自己,勇敢面对他人。而透过大人的鼓励与欣赏,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好方法。教导孩子透过自我认识与肯定,去作独特的自己,不一定要跟别人竞争所有的第一名,让他们都被允许成为最棒的自己。

第六册:我会关心别人

本书的主角是一只在乎别人感受,也知道别人在乎自己的熊宝宝。他以孩子般的视角,看到熟悉情境中许多简单平实,却又普遍存在的例子──受伤生病的时候,有人很关心他,因而他也学会在别人悲伤时,给予安慰;他不喜欢被人嘲笑、推挤,所以他也不会这样对别人﹔他喜欢被人赞美,所以他也适时地赞美他人。善体人意的小熊用自己的方式,体会出同理心的重要性,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实现那个大家互相关心、彼此尊重的美好境界。

第七册:我想念你

孩子对喜欢的客体(例如爸爸或妈妈或是具体的东西)有稳定明确的亲密关系,才能渐渐获得安全感,并以此为基础,渐渐向外探索,建立独立感。同时,孩子也会在记忆中珍藏这一段亲密的关系,久而久之,即使客体不在,孩子能发挥想象力,重新体验与客体在一起的时光,因而能够产生保护的力量来渡过这一段特别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