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写给父母的。
这本书是写给老师的。
这本书是写给青少年的。
书中的每一位人物、每一段情节、每一个事件、每一幅场景都是真实的。
因而,首先我要感谢这些同学的分享。你们愿意将自己的改变、突破、令人感动的心路历程,慷慨地说出来,我想主要是因为你们希望别的年轻人知道,那些改变是可能的。
更要感谢宛澍女士。她除了采访卡内基的讲师外,还要到台湾各地采访同学。她将自信比喻为房屋的地基,抗压能力是钢骨架构,热忱的态度是混凝土,沟通是房子的水管、电缆,人际关系是里面的装潢,而影响力像是标志性建筑。一幢孤单的建筑物,好像没有什么生命力,人也是一样。
其实,我真的觉得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只要对孩子有用的、有好处的,我们都愿意给他们。
问题是,什么才是对他们最有用的?
几年前,我的第二个孩子黑立国打电话回来说,他升任华盛顿大学医院的副院长了。他才30多岁,而且在他前面还有那么多资深的主管,有些还是他的老师。他从董事会得到的答案是,他的沟通领导能力很强,所以董事会优先拔擢了他。
你看,医生一定要会治病;但当很多医生都会看病时,沟通能力就发挥重要作用了。
我很想跟父母们说一句话: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从现在起就朝那个方向去教导。
例如,你希望他们成为听命服从的人,那从小就严加管教,说一不二、多体罚,像很多日本、德国的父母那般严厉,以致后来他们会听命从事侵略战争。
如果你希望他们长大后,成为无拘无束的人,像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嬉皮一样,那就什么都不要管他。由他决定自己要不要洗澡,要不要上学。
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大多数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小孩长大后走向前面所说的那两种极端。
无论我们的小孩将来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行业,我们最希望的是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对自己充满自信;有很多好同事、好朋友;喜欢沟通,会沟通。
然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朝着这个方向教导他们,帮助他们成为快乐的医师,成为会沟通的工程师,成为会与他人合作的会计师、律师或教师呢?
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功课上,帮助的是他们的升学与提高考试成绩。
下面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后来这些年轻人进入社会的状况。7年前《中国时报》作过一次关于职业生涯的专题报道,有一位人力资源的主管说,如果有一位年轻工程师性情孤僻,常常闷闷不乐,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都是惹不起躲得起,他通常没做多久就会离职;进到下一个公司多半又会历史重演。不要忘了,他很可能是名校最热门专业毕业的。
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报道,都很不舒服。
要是这位年轻人知道沟通、人际关系和他的学业成绩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该有多好!要是父母能在自信、责任感、团队合作方面曾助他一臂之力,该有多好!
这些年来,我曾给不少高科技公司送去卡内基训练,像奇美、宏达、和硕等。我发现他们都很忙,常常加班。他们都很希望能多花些时间陪家人,但很难做到。
我给他们的建议是用“质”来弥补“量”的不足。
一星期如果只能回家吃一次晚饭,那么那天在饭桌上设法多一些笑容;饭后先不要看电视、报纸,先与孩子谈谈心(要他去做功课、去洗澡一定不是谈心),陪他打一场游戏;出差的时候,写一封信给他(不要不好意思赞美他的优点)。
你看,那些不需加班、天天回家吃晚饭的爸爸,要是没有做到这些事,他们可能还不如你。
我的小孩都已经长大成人。我知道时光不会倒流,但我不禁会想,如果回到二三十年以前,当我的孩子还在中学、大学念书,我最想为他们多做一点什么事情。
此刻我才发现,我最想多做一点的,就是这前面我建议你多做的那些事。我多么希望少教训他们一些,我多么希望多给他们写几封信。
要是我二三十年前就知道,成绩和升学对他们的成功没那么大的影响,我会更少叮咛他们的功课(虽然我已经很少管他们读书了)。
小孩长大后最怀念、最感谢父母的,不是车子、房子或我们留给他们的财产,甚至不是能进最好的学校。
他们如果觉得自己命真好,能有这么好的父母,可能就是因为父母帮助他们养成这么开心、这么正向、这么受欢迎的性格。
我已经来不及了。
你们要抓住这个时机才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