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家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驱车出游。一路上,家家兴奋得不得了,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一会儿摆弄音响,一会儿探过身子按喇叭,一会儿又去翻翻备品箱。当他又一次和开车的爸爸捣乱时,妈妈的忍耐到了极限。
妈妈对他说:“家家,再和爸爸捣乱,下次就不带你出来玩了。”这个方法还真奏效。家家看了看妈妈,没说话,把头转了过去。
妈妈心想,孩子毕竟是孩子,该管的时候就得去管,不能心软,不能纵容。想得正得意着呢,家家的爸爸给妈妈使了个眼色。妈妈赶紧探过头去看家家,只见他正在偷偷地哭。妈妈小心地问:“儿子,哭什么啊?告诉妈妈。”
家家一句话也不肯说。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闷起来。
一位美国母亲开车带着两个儿子出去。路上,母亲一真在与大儿子说话,无意中发现小儿子在用脚踏前面的座位,并且一副气呼呼的样子。母亲急忙停止了与大儿子的对话,转过头来问小儿子怎么了。
“你只顾和哥哥说话,为什么就不理我呢?”
“哦,孩子,对不起,因为哥哥要去参加比赛,所以妈妈就多叮嘱了他两句。好了,现在与哥哥的谈话告一段落,告诉妈妈你想说些什么?”
“妈妈,我想听儿童歌曲。”
“好的,妈妈放给你听。”
“妈妈,您真好。”
“好听吗?”
“嗯,这个小孩唱得真好,我长大了也要学唱歌。”
“好的,孩子,只要你努力,一定也会唱得很棒的。”
“妈妈,我们过会儿吃什么?”
“你想吃什么呢?”
“嗯,让我想想,我想要一个汉堡,一杯果汁,再要一个鸡腿。”
“好的,看,前面不远处就有一个汉堡店,我们过会儿去那里买。”
“好的,妈妈。”
国内的一些父母总认为孩子小,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管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得听,如果孩子反抗,就说孩子不听话。可是父母有没有想过,难道自己所有的话都是对的吗?你与孩子是以平等的态度说话吗?
在很多西方国家的父母看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权利,有自己的尊严,作为父母,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听听孩子的意见,站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与孩子对话。
那么,对于国内的父母来说,应该怎样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呢?首先就要求父母放低姿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在相互尊重的的前提下,进行平等的对话。
其实,与孩子进行深度的沟通,是一种美妙的经验。此时父母是孩子的心理辅导老师,可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开启智能。而这种交流也是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距离的一个好方法。
虽然孩子人小,但其实并不喜欢父母一直都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他们希望父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自己进行平等的对话,这样,会让他们觉得父母是尊重他们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一种得到大人认可的渴望。给孩子平等对话的机会,就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