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您这样做是不对的。”5岁的儿子大声说,“我有看电视的自由!”听到这话,妈妈非常恼火:自古都是母慈子孝,哪有孩子这么和自己的妈妈说话的?“我说不许看就不许看,明天你要上幼儿园,早上没法起床。”妈妈把电视机关了,“不错,你是有自由,不过,我有管教你的义务。”
“你要打我吗?”儿子可能在妈妈的语气中感受到了威胁。“打我是犯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看看谁来保护你!”妈妈实在忍不住了,把儿子从沙发上拖起来,照着他的小屁股打了几巴掌。儿子大哭起来,直到妈妈把他抱到床上,他仍在啜泣,迟迟没有入睡。
坐在儿子的小床旁,看着他委屈的样子,妈妈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你能给我做一个像苹果的蛋糕吗?”淘气的安娜对正在厨房忙着的妈妈说。
“嗯,好啊,妈妈一定可以做到,小安娜就等着吃苹果蛋糕吧!”说完妈妈就又开始忙了。到了中午的时候,妈妈把一个烤好的蛋糕拿了出来,笑着说:“小安娜,5岁生日快乐!这就是你喜欢的苹果蛋糕,妈妈做好了。”可是安娜并不是很高兴,她说:“妈妈,你错了,这不是苹果,这像一个梨,因为这个蛋糕有点长方形,而苹果是圆的,所以这是梨蛋糕!”听着可爱的小安娜的争辩,妈妈笑了起来。
“哦,原来妈妈可以变魔术啊,把苹果蛋糕变成了梨蛋糕!”说完,安娜和妈妈都笑了。
其实,孩子与家长争辩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对争辩一词的解释就是争论、辩论,是各执己见,相互辩论说理。这样做有利于双方思想沟通,通过争辩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事实也表明,争辩多在孩子与家长的谈话中发生,尤其在孩子最来劲、最高兴、最认真的时候,在民主空气浓厚、关系和谐的时候才会出现。如果一个家长角色意识过强,就是想与孩子争辩恐怕都办不到,因为孩子是害怕与这样的父母争辩的。所以,每当孩子与家长争辩的时候,千万不要害怕丢了自己的面子,不要担心孩子不听话,不尊重你,与你为难。孩子也是讲道理的,在与孩子争辩过程中,如果孩子觉得你讲道理,他会更加爱你、亲你、信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如果是通过争辩搞明白的,明白之后,他自然就会心悦诚服地去做。
我们提倡家长与孩子争辩,而不是阻拦、限制、放弃、回避、不理睬。争辩表明孩子在走自己的道路,认真思考问题,同时也表明了孩子的个性。
在争辩过程中,孩子可以分清事情的是非曲直,从中学习一些知识,学会估量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理服人、平等公正的好品质,这样才会形成更好的人格。
争辩也有利于活跃家庭气氛,促进感情交流与思想沟通,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亲情的一种体现,它能促使孩子体验家长情感的变化,从而正确地对待父母,正确地对待所争辩的问题,找到化解矛盾的方式,与父母取得共识。
对孩子来说,与父母进行争辩是一种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表现,是一种心理的宣泄。有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争辩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
如果一个孩子从不与人争辩,总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那么,他的勇气、进取心、正义感等就值得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