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迪是一所省属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再过一年多就要面临高考了。
高考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像小迪这样来自农村的学生。真难以想像,如果考不上大学对于小迪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正因为不愿让含辛茹苦的父母失望,不愿让自己的梦想落空,小迪现在每天都在专
心致志地学习,每天埋头做习题,清晨早起晨读,夜晚攻克难题直至深夜,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是,就在小迪专心学习的同时,他发现和他来往的同学越来越少了,他几乎总是独来独往。当他学习累了想放松一下时,邀请同学和他打羽毛球,但同学总是有意无意地拒绝他;当他想要加入同学们正在进行的体育活动时,也没有几个同学欢迎他,即使加入其中,同学们对他也不理不睬。
同学们的疏远,使小迪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有时在学习时一想起这种情况,小迪就会独自感到伤心,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小迪不明白,为什么他就没有朋友呢?
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愿与他人接近、合作并发展友谊的需要,这种需要通常称为交往需要,孩子们也不例外。
交往需要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加孩子们之间的社会接触,密切情感,沟通信息,从而使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的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他的交往权利被剥夺,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安全感,产生抑郁、冷漠、孤僻的情绪反应,这对孩子今后的情绪发展以及整个身心发展都极为不利。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纯属浪费时间,如果学习搞不好人际交往再好又有什么用?
事实上,主动、积极的交往能帮助孩子获得满意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促使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孩子在学校里与同学之间感情融洽、行动协调,就会觉得自己身处其中身心愉悦,这样不仅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问问孩子:“在学校里,你跟谁最要好?”“能跟妈妈(爸爸)谈谈你的好朋友吗?”同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多跟同学交往,甚至鼓励孩子把朋友带回家。
王玲是个文静、可爱的女孩,每天上学、放学都按时回家,学习也从来不用父母操心。
上初中以后,王玲虽然还像小孩子一样,喜欢粘着妈妈,但是,妈妈发现她整天呆在家里,周末也不出去玩,也从没见她带同学回家。
有一次,妈妈在下班的路上碰到了王玲的老师,王玲的老师对王玲的妈妈说,王玲在学校里不太与同学交往,在同学中人缘也不好,同学也不太愿意与她一起玩。
妈妈这才明白王玲整天呆在家里的原因。
为了帮助孩子多交几个朋友,妈妈想了许多办法。
首先,妈妈开始主动地谈论自己的同事,说自己跟哪个同事比较要好,经常与她谈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事。妈妈还邀请了一些同事来家里玩。
接着,妈妈开始邀请那些有孩子的同事到家里来玩,并请王玲帮忙招待小客人。
再接着,妈妈带着王玲去别人家做客,还邀请其他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去郊游、野炊等。
渐渐地,妈妈发现王玲的笑容越来越多了。直到有一天,王玲对妈妈说:“妈妈,我明天要带一个同学来家里,你帮我买点食品招待同学,好吗?”
妈妈高兴地答应了。
孩子不能没有朋友,不能没有交往。孩子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形成角色认同,才能融入他生活的小集体、小社会,这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很重要。
中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时期,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孩子过于封闭自己,不爱与人交往,在同学中的人缘不好,都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更有甚者,会让孩子形成孤僻、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的交往问题,加强正确的引导。
教育锦囊:
父母要鼓励孩子主动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积极地和伙伴们、同学们进行交往,不要怕因此而影响孩子的学习。要知道,当孩子和同学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孩子的学习也许就会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