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习不等于乐器学习
多多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筹划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以后的种种活动,比如带孩子去河边钓鱼啦,上郊外放风筝啦,等等,两人意见非常一致。可是,有一天,多多爸爸妈妈意见发生了分歧,原因是爸爸说:“我想让咱们孩子从小学琴,又培养毅力,又陶冶情趣,往台上一站,技惊四座,这感觉多好!”“好什么,我坚决反对!我平时最不愿意看见的一幕,就是家长扛着琴,背着谱,压着囚犯似的带孩子去学琴!你休想把我的孩子送进这个火坑!”
一通火发得多多爸爸莫名其妙,多多妈妈后来平静下来,给多多爸爸讲了自己的大哥,也就是多多大舅的故事。原来,多多大舅从小就被多多姥姥送去学琴,无论严冬酷暑,无论院子里的孩子玩得多欢,他都是在家练琴。演出获奖,高考加分,顺利上了大学,原来邻居们只是夸这孩子整天练琴,老实省心,如今更是佩服多多姥姥的高瞻远瞩。大学里,大舅是乐团的台柱子,上台弹一曲《致爱丽斯》,满大礼堂的女生们眼睛都绿了,结果大舅虽然从不会跟别人搭话,却有姑娘找上门来,婚姻大事顺利解决。可是婚后,花前月下变成了柴米油盐,大舅的缺点暴露无遗:从小只知道练琴,不会干家务,也不会关心别人。舅妈怀着孕还忙里忙外,忿忿地说:“你要是真成了莫扎特我也就认了,可你在单位这么多年,连同事都没几个认识的,以前的同学哪个不比你混得好?”事业没发展,家庭不和睦,大舅如今成了姥姥的一大心病。
“也不是都这样吧?”“怎么不是?”多多妈振振有辞地说:“你去问问琴童的家长,学琴对孩子的要求很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花时间练琴,肯定发展其他方面能力的时间就不够,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你想,你五音不全,我虽然从小在舞蹈队里混,也不象能生出个贝多芬的样子,干什么为了一个没影子的事儿影响孩子一生的快乐呢?”
“这我就不同意了,”多多爸爸正色说:“我想让孩子学音乐,不是为了让他以后成为贝多芬,而是想让他陶冶性情,更全面地发展自己。比如,我虽然五音不全,但很羡慕你喜欢音乐,多一条表达情感,接触外界的途径。你记得咱们看电影“音乐之声”吧,音乐应该给孩子带来快乐和交流,不应该是你说的这样子呀!”
对呀!多多妈妈觉得多多爸说的也有道理。要是有这样的方法就好了:既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又符合低龄儿童的年龄特点,还能发展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那该多好呀!忽然,多多妈妈兴奋地说:“我有办法了!国外都提倡快乐教育,那音乐教育肯定也有快乐的办法。我家玫表姐在美国,孩子四岁了,她很懂教育的,一定知道国外的办法。我去找姨妈要她的电子邮箱地址!”
说干就干,多多妈妈的请教邮件发出没两天,玫表姐回信了!她告诉了多多妈妈自己带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
女儿三岁多时,国内的亲戚都告诉我该送她去学乐器了。我觉得有点早,不过还是去附近的一家音乐学校咨询。不料,钢琴部不收我们。原来,国外普遍认为,学龄前儿童的手指小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学琴需要学的五线谱也给学龄前儿童的认知以较大压力,因此不主张学龄前儿童学习钢琴,小提琴等技巧高度发达的乐器。
这个经历使我对此产生了强烈兴趣,从这以后,我读了不少幼儿音乐学习方面的书籍文章,带着孩子或出去上课,或在家实践,颇有心得,非常愿意和你分享。
首先,什么是音乐呢?一般的词典说:音乐是嗓音或乐器声音的有一定形式的组合,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态。音乐家呢,则包括作曲家,指挥,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可见,乐器演奏只是音乐活动的一种形式。可是,我们往往把乐器演奏当成了音乐活动的全部,只要提到音乐学习,立刻想到的是让孩子学琴,结果,学习技巧高度发达的乐器,超出了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的接受能力,为了不让孩子半途而废,家长只好逼着孩子学,对有的孩子来说,学琴成了苦刑,毫无乐趣可言。
对今天的大多数家长来说,送孩子学习音乐,主要还是为了陶冶情趣,让孩子的人生丰富多彩。可是如果方法不当,却可能使孩子终生对音乐望而生畏,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呀!
总之,父母需要了解的最关键的一点是:音乐学习绝不等同于乐器学习。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学龄前儿童不该立刻开始学乐器,那么他们应不应该接触音乐?应该接触什么样的音乐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