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给大家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以前我出去做讲座和家长沟通,他们都经常问我一个问题,问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我的小朋友最近正在看《哈利-波特》,我特别特别怕他看《哈利-波特》,我特别特别紧张,为什么呢?他在跨下夹一根扫帚,在房间里面到处乱跑,我真怕他有一天从窗口里面飞出去了。还有的童话也是这样,说他看到小孩看这样的童话故事,比如说《灰姑娘》,比如说他会不会就沉溺于童话的情节当中,走不出来,一辈子都期待着白马王子来救她,有可能,可是一定要允许孩子有这样的一个自我施魔法的时期,这是孩子重要的童话的时期和童话的时间。不要去打断她,不要去告诉她这些是假的。就想梅老师有一本书——《相信童话》,因为孩子自己会从魔法当中走出来。他小的时候读童话,他相信一定会有圣诞老人给他们带来这样的礼物,在圣诞之夜。其实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如果我们提前告诉他是假的,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那么也是对孩子来说有点残忍,或者是超越了他的生长时期。因为孩子他到一个阶段,他自然而然会破除魔法期。一个孩子如果到14、15岁,或者他还相信童话当中一切都是真的,这种也是少数。就像这本书当中的小女孩一样,她自己会觉得其实她念的那些咒语,并不一定会真的生效一样。
所以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们读童话,和孩子一起读童话,读那些美丽的故事,首先我要问的问题,你们自己要问自己问题,有没有和孩子一样把自己放到这个书当中去,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谁怕大坏书》这本书一样,你有没有和孩子一起去历险一番,而不是一味地告诉孩子这是假的,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对老师、大人阅读观念的调整,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其实桥梁书,我刚才谈到大人和孩子的想法冲突,它其实是可以通过书的阅读、通过亲子共读来实现的,桥梁书我们是鼓励孩子自己阅读的,但是也不排除可以一起来读。大人和孩子的想法有时候不一样。想起一个故事,有一天,父亲在斥责儿子,早上的时候批评儿子,说:“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会自己收拾东西,而且学习成绩非常非常棒,非常非常的优秀。”这是爸爸批评儿子。儿子就反戈一击,说“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做了总统了”。这很有意思。爸爸批评儿子,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学习成绩非常好。可是儿子说,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也做了总统了呀。大人和孩子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的观念有时候会不一样,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时候榜样的力量并不是无限的,榜样的力量我们也先问一问大人自己。想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我希望你和孩子一起读的时候,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什么样才算一个合适的度?
以前有人问,我想在座的有很多人读过手册,说给孩子大声朗读,亲子共读,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是从零岁开始,到初中的时候还不用结束。这个和桥梁书的概念我觉得不冲突。我们今天在这儿讲桥梁书,并不是说让孩子独立阅读,从此我们的家长就松一口气。他终于可以自己读了,不用我给他读了。不要用一个事物去代替另一个事物,而且要相信和孩子一起来读,不会影响他独立阅读。这是两种方法、两种读书的形式,都可以来采用的。有时候孩子读这些书的时候,他会问你一些问题,他会问他应该怎么做的一些讨论,家长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如说这一本《黑非洲的白雪公主》,也是高段的一本桥梁书,讲的是一个从非洲移民到法国的一个黑人的女孩,她在那个学校比较受歧视,大家有一点瞧不起她,肤色歧视。有一天学校班上要排练白雪公主这样一个小的童话剧,每个孩子都有角色扮演,班上几个白人女孩都要争着来演白雪公主,而且她们的成绩都很好,最后相持不下。这个黑人女孩就出一个主意,就说我们干脆抽签吧。抽签来看谁演白雪公主、皇后、小矮人,最后抽签的结果是什么呢?这个黑人女孩抽到了演白雪公主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