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孩子“社会沟通能力”的有效培育
之前父母已经了解到,“逻辑思维社会沟通能力”就是在社会生存信息环境中,为了能够良好实现“目的性逻辑思维”的目的而进行的信息交换过程。那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实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沟通能力”呢?我们将举两个案例加以说明,希望父母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到自己孩子的培育过程中。
策略:我们可以商量商量
妈妈带孩子去商店买东西,
孩子指着货架上的玩具说:“妈妈,我想要那个玩具”。
妈妈:这里的东西都是这里的阿姨管的,你跟妈妈说了不算。
孩子:那怎么办呢?
妈妈:你如果想要,你必须去跟那个阿姨商量,看阿姨同不同意给宝宝啊?
孩子:……
孩子今天过生日,爸爸答应孩子不去幼儿园。
妈妈:今天不是周末,宝贝上不上幼儿园爸爸妈妈说了可不算,要幼儿园的老师同意才行啊。
爸爸:哦,对了,爸爸妈妈是要听老师的。
孩子:那怎么办呢?
妈妈: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跟老师说说看老师同不同意?
孩子:我不会打呀!
妈妈:妈妈可教给你呀,上幼儿园的事情是教师负责的,所以你需要给老师打电话,征得老师的同意才可以。
总之,父母要在逻辑思维语感能力和逻辑思维语言基本表达能力良好形成的基础上,引导培育孩子逐步能够为目的而进行逻辑思维语言外在表现,从而实现逻辑思维社会沟通能力的基本结构创建。
在这里,我们还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真正良好的逻辑思维社会沟通能力并不一定呈现为经常性的、连续性的、频繁的逻辑思维语言外在表现现象,而是能够为“目的性逻辑思维”的目的实现而进行自觉积极的逻辑思维语言外在表现。
妈妈:我的孩子在家真贫,有的时候烦得我直说--你住嘴。可是到了外面,真正要说话的时候,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现象就充分地说明,孩子已经具有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语言基本表达能力,但是却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社会沟通能力(语言丰富表达能力的基本结构)。
妈妈:我的孩子平常不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头头是道。那天,看见一个叔叔在看关于汽车的杂志,他就凑上去,和人家聊了半天。
这种现象与前面的例子恰恰相反,充分说明这个孩子具备了良好的逻辑思维社会沟通能力(语言丰富表达能力)。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