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人的情绪引导重要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 09:04  《富母之路》 

  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说的这些话,所发生的一些行为可能是在某个信息环境中进行好奇的复制,从而又进行好奇表现。在这里,他们所谓的“不认真听讲”、“打闹扰乱课堂”等外在表现行为,是毫无实在意义的,只需要简单提醒就可以了,作为父母是完全可以忽视的。

  而且,上面父母所表现出的“情绪性目的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恰恰会使孩子在原本“暂时性好奇”的基础上,形成更深的“再好奇”,而有些孩子为了刻意地引起父母对他的“特别”关注,会加大重复频率,这样会促使“再好奇”的不断实现。而重复性的“再好奇”最终会导致孩子对这类信息产生“兴趣”,这种“兴趣”随着信息不断的丰富积累,孩子自我编织“目的性逻辑思维”的实现,最终可能就会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习惯”。所以这样的培育结果是值得父母高度重视的。

  更何况,什么是认真听讲?什么是扰乱课堂纪律?作为几岁的孩子是很难完全理解的。

  父母提问:

  对待较早出现“超常儿童”的外在表现现象,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妈妈和她的朋友、邻居夸耀:我的儿子不到两岁就认字和背诵诗文了!(招徕诸多炫目的眼光和赞誉)

  自此只要有机会穷妈妈就让他的儿子不厌其烦的在大家面前表演,妈妈得意洋洋,孩子无奈应付。

  我们说孩子较早出现的所谓“超常儿童”外在表现其实质是好奇复制到好奇表现的现象。父母如果想持续实现孩子在这方面的优势,那么在有计划拓展其良好外在表现培育的同时,所应采取的态度是“忽视”,以及合理的避免“情绪引导”。

  父母们都读过《伤仲永》的故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

  从中我们能够理解到,由于成人的不良“情绪引导”(这种引导可能基于“得”与“失”、“自我被尊重”等等诸多成因),造成的结果是孩子潜能的泯灭,实在可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情绪  行为  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