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策略
学前期的孩子还很幼小,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差,控制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还带有明显的冲动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缺乏理智地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在合作学习、相互协商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总结和提升。否则,协商的过程又会成为另一种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误区。
一、鼓励幼儿坦然面对竞争,保持平常心
可以将案例“文文哭了”改编成故事,引发幼儿思考:文文为什么要哭?有一个小朋友不同意,她可以怎么去说服他?如果没有当选代表,文文应该怎么想、怎么去做?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经历,让孩子与“失败”面对面,探索人在失败后的心理活动,从而深化对“失败”的正确认识。认识到失败是学习、生活过程中时常发生的现象,人人都会遇到,我们不必害怕。还可以让心态好的幼儿现身说法,知道成全别人也是一种快乐,促使幼儿逐渐养成用平和的心态接受失败的思维习惯。
二、鼓励幼儿努力学习本领,激发上进心
以“为什么不选丁晨”为例展开讨论:小朋友在选代表的时候,用什么做评选标准?在讨论中让幼儿懂得:只有自己学好本领,才能参与竞争。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发扬光大自己的优点,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使幼儿较为独立、客观、多面和深入地进行自我评价,努力完善自己。
三、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提升自信心
“选代表”是潜在的能力竞争,看绘画作品、猜谜语、与同伴辩论……协商的过程也是幼儿之间同场“竞技”的过程。只有大胆展示自己出色的学习本领,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帮助幼儿树立“参与为荣、努力为荣”的活动意识,丰富成功体验,建立起持久的自信心。
四、鼓励幼儿主动学会交往,培育友爱心
幼儿思维直观,模仿力强,运用典型教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将案例五改编成情境表演《我选我》,以表演的形式展示与同伴友好的王凯、不友好的陈杰在协商时的不同表现。从典型人物中剖析出:只有用友爱、谦让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学会彼此沟通、互助、分享,才能得到同伴的欣赏、理解和尊重。当获得同伴的接纳和承认,构成一种内心需求的时候,孩子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了。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