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我记忆中的那个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09:07  《请让我慢慢长大》 

  她的大女儿最初上的是另一类私立小学,渐渐她发现女儿不愿上学,后来越来越严重,为了上学,经常哭闹。她迫不得已把大女儿转到了华德福学校,从此再也没有为上学苦恼过。她告诉我,每天接小女儿放学回家的路上,她经常听到小女儿唱歌。她说只有当小孩子高兴时才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歌,女儿在学校一定过得很开心。

  麦克荷一年级的主课老师劳拉就是玛格瑞特小女儿的老师,我在她的班上听了三天的课。我问她为什么会当华德福的老师,她谈起自己的经历。她的大儿子开始上的是蒙台梭利学校,他的功课很好,却问妈妈为什么要上学。他不喜欢上学。女儿喜欢艺术,到了上学年龄,劳拉决定为她选一所有艺术特色的小学,结果发现了华德福学校,如她所愿,女儿很喜欢这所学校。于是她又把大儿子转到华德福学校,一直上到高中毕业。现在大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女儿正在读大学,而第三个孩子还在华德福学校读书。看到孩子们在华德福学校健康成长,她决定接受华德福教师培训,六年前成为麦克荷学校的教师。

  劳拉作为母亲和老师,对华德福教育的喜爱有四个原因。她说:“一是让孩子成为孩子,不要过早地剥夺孩子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改变孩子的天性。二是重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三是同时也大量地学习各种知识,不是单纯地从书本上学习,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比其他学校少,但几年之后不仅能达到同等水平,在某些方面还会超过,我的两个孩子都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就是一个证明。四是认识到自己是整体的一个部分,是集体中的个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个人对集体、对大自然负有责任。华德福教育注重培养有责任感的个体,而不是自我主义的个体。”

  我的邻居中有两位日本母亲,她们的孩子都在麦克荷上学,她们不远万里来到英国,就是为了孩子能上华德福学校。横山今年40多岁,她是我的同班同学。20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的母亲到德国留学,经朋友推荐,送女儿上了当地的一所华德福幼儿园,然后又接着上华德福小学,其间她对女儿发生的变化又惊又喜,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结果大受欢迎,成了日本畅销书。横山读到这本书时还没有结婚,感慨自己已过了上学年龄,只有等将来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或她上华德福学校。三年前,她如愿以偿,带着9岁的女儿只身来到英国,她的丈夫为母女提供大部分的资助。而另一位日本母亲洋子,却没有这么幸运,她早已离婚,也是受到那本书的影响,先是把儿子送到日本的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儿子大了,当时日本还没有华德福学校,她于是带儿子到美国去上华德福小学。三年前又带上儿子来英国上华德福中学。今年她已经54岁了,每周要打工20个小时,支付高昂的住房和生活费用。但她乐此不疲,只为儿子能上华德福学校。

  帮助我出国学习华德福教育的Jim Willetts先生对我说:“我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哭着回家,我问她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她说不是,老师教她进位制,她怎么也不会,老师批评了她。我去找老师,女儿学得慢,用不着去批评她,怎么能要求每个孩子学习进度一样?没想到老师态度生硬,如果不愿达到老师的要求,那就别来上学。我一气之下,就让女儿退学了。在四处寻找学校的过程中,朋友向我推荐华德福学校,我参观之后就决定把女儿送进去,女儿再也没有为上学哭过。我也从此对华德福教育产生了兴趣。”从那时至今,他对华德福教育的兴趣持续了30多年,一方面做商人,一方面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钱投入到华德福教育中去,成为华德福协会的核心人物。像卢安克的父亲一样,由于女儿的一次不愉快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

  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的华德福幼儿园和学校,其中不少是家长们开创起来的。我参加英国教师会议时,曾遇到过一位母亲,由于喜欢华德福教育,而当地没有华德福的幼儿园,她就和其他几位母亲凑在一起,边学习华德福教育,边在孩子身上实习。我还听说有些母亲在为华德福教育理想艰苦奋斗几年后,终于建立了华德福幼儿园或学校,而她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不需要接受华德福教育了。

  在麦克荷幼儿园实习时,我遇到三位保育员,她们的孩子都是麦克荷的学生,有的毕业多年已经工作了,有的正在上幼儿园。她们告诉我,她们尤其喜欢华德福教育中对美的重视。当时我们正站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她们指着周围的环境说:“你到别的幼儿园里就会感到差别。也许人心里都有天然的对美的追求,美的环境特别打动我们,可以设想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灵也是美丽的。”

  1999年9月,我随“自然之友”代表团考察德国的环境保护,我们参观了汉堡市一所华德福学校。回国后,每当看到女儿走向水泥构筑的小学校,我就会想起记忆中的那个学校:美的花园、美的教室、美的孩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学校  家庭  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