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如何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
请父母认真阅读我们的建议。
习惯——“宝贝,我回来了!”
早晨用:“宝贝,早上好!”来开启新的一天;
傍晚用:“宝贝,我回来了”结束一天辛勤的工作;
晚上在妈妈把宝贝洗的干干净净的时候,给孩子讲一段故事、唱一首歌,而且妈妈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和投入;
在给孩子换尿布或者衣服时要边换边与之交流;
在打预防针和吃药的时候,要告诉他这时会痛一下和味道不好的,但这一切在妈妈爸爸的陪伴下一定会克服的;
很好的和父母之外的其他家人建立依赖关系。
制造笑声——“宝贝,我在那里?”
前提: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
用一块薄薄的手帕蒙住妈妈或者孩子的脸,然后马上拉下,并发出“消失”后又“出现”的惊叹声;
躲在爸爸的身后,呼唤孩子的名字,在孩子寻找的过程中,突然显现出来;
和孩子玩“挠痒痒”的游戏;
将孩子举过头顶;
将孩子向上抛起;
让孩子把你的膝盖当“马”骑;
和孩子玩脸部表情游戏,让孩子瞪大眼睛,看着奇怪的你。
抚触——“宝贝,妈妈爱你!”
孩子做抚触游戏;
把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让孩子尝试触摸;
经常给孩子洗澡,洗完澡后,给孩子涂抹按摩油。
依赖——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爱,这没有错!
很多妈妈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顾和养育之后,孩子出现了一些让自己无法忍受的“毛病”,例如:睡觉前必须由妈妈陪护着;妈妈只要一离开,就会大哭不止;外出也只能由妈妈抱着……这一切让妈妈认为,是不是自己出现了问题,是不是这样会对孩子未来产生不好的后果,于是开始强制自己,重新对孩子进行“调教”,睡觉时请外婆陪护;妈妈故意外出,让孩子尝试着适应……孩子往往在这种变化中变得更加依赖妈妈,更加警觉。
我们说,孩子能够和妈妈产生依赖,建立深厚的感情,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个年龄阶段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爱,没有任何过错。妈妈或看护人在这个年龄阶段给孩子造成的不安和焦虑会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妈妈或其他监护人如若要孩子对自己的依恋行为进行调整,也要循序渐进,运用合理的方法。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