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儿童教育缺失会变成灾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6日 08:34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孩子,爸爸非常爱你

  我女儿上初中之后,学业非常的辛苦,起早摸黑,我心里也很难过,很想和她说些温暖的话,有一天正好她妈妈也不在家,她也是像平时一样六点多就起床了,自己吃过早饭,准备上学,我还躺在床上,我听见她开门的声音,就把她叫住了,我叫她的小名,我说豆豆,你过来一下。女儿一脸茫然地走到我床铺跟前说,什么事情啊?我说爸爸非常爱你。女儿一下子愣住了。这本来是应该经常说的话呀,这本来就是亲人间每天要说的话呀,可是,因为疏于表达,我说完之后也觉得好像说出了让自己非常惊讶的一句话。其实爱是需要说出口的,爱需要表达,爱是需要不断去表达的,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爱的表达应当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是家庭文化最核心的元素。我们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出自己最想说、最应该经常说的话语,它能够直抵孩子的心灵,成为最美好的鼓励,最美好的慰藉,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我深信对孩子真挚的同时让他可以不断感受到的爱,一定能够帮助他更好的成长。

  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同样是一位上了初中的孩子,他的母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有一天她找到我,说是和孩子已经一个月没说话了。冲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父母和孩子太少在一起,就会对他特别担忧,而这种担忧往往不是落在孩子的行为习惯上,就是落在学业成绩上,一说话就是批评,而青春期的孩子本来情绪就躁动不安,特别叛逆,他一听你的话就生气,孩子根本不考虑你说得对不对,就是觉得你说得对,也对你那个批评的姿态很反感,你那个语调一出来他就想和你对着干,所以你一说话,他就说你不要说,我知道了。你要是还接着说,他就说我就这样,你要怎么样?这个时候没办法的往往是父母,我们中国的父母,到了孩子上初中,几乎没有不和孩子冲突的,几乎没有不痛苦的。这位小学校长也是这样,她自己是个名师,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更是沮丧。她找到我,其实我也知道教育孩子绝没有什么马上能见效的对策,所有的改善都是细水长流。不过那天,我还是教了这个校长一个办法,我说你回家试试看。到了晚上,这位校长给我挂电话了,说张老师你教我的那一招太有效了,各位朋友你知道我教校长那一招是什么吗?

  她回去之后,孩子给她开门,门一打开她就扑上去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对孩子说,傻孩子你怎么不理解妈妈的心啊!说完妈妈哭了,孩子也哭了,两个人抱头痛哭,所有的怨言、怨恨,所有的敌意、所有的隔膜都消解了,太有效了。有时候千言万语真的抵不上一个深情的拥抱。而这样深情的拥抱不是一年只抱一次,不是一个月只抱一次,而是应该每天都拥抱一次,孩子越小,我们越要经常拥抱他,同时把这样的拥抱坚持下去,每天无论多忙,都应该对孩子说一些柔软、甜蜜的话语,每一天都注视着孩子的眼睛倾听他、欣赏他,也让孩子分享你内心的情感。

  圣母,为什么一直抱着自己的孩子

  快乐的首要来源是嗅觉、触觉和听觉。从一出生,婴儿就能够识别父母的声音,并且会更加喜欢自己父母的声音。对婴儿来说,被满怀慈爱地抱着,便是对他们发展最好的刺激,甚至比哺乳的效果还要好。圣母玛丽亚怀抱婴儿的肖像,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中的一个图标,这其实绝对不是出于偶然。躺在母亲或父亲安全温暖的怀抱里,婴儿的肌肉可以放松,呼吸可以加深,另外,父母温柔地轻拍和轻轻地摇晃,可以驱除婴儿的紧张。研究者发现,婴儿和母亲的心率是同步的,如果母亲的情绪处于放松和稳定的状态,婴儿也会如此。通过触摸和安抚,母亲的自主神经系统可以有效地和婴儿的神经系统进行交流。当我们的身体被拥抱时,我们知道有其他人在支持自己。在阿什利·蒙塔古(Ashley Montague)的电影“触摸”(Touching)中,有一个场面,形象地传达了触摸的效果:在精神病院中,有一个烦躁不安、情绪狂癫的病人,在同一个精神病医师见面,当精神病医师伸出手来,握住精神病人的手,以此传达他对对方的关注时,这位精神病人似乎突然安静下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精神病医师的脸上,并同他交流起来。这种由接触而带来的深层次满足,依然是成年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当某人痛失亲人时,我们会给对方一个拥抱以示安慰,伴侣之间通过性接触进行沟通,以及人们通过按摩来释放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我深信这样的情感生活比任何养育儿女的经验与生活都重要。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家庭生活中情感的欠缺,目前最需要我们意识到的,家庭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交给爷爷奶奶,交给亲戚,交给熟人,孩子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在城市里,很多的父母出于各种原因,下班后不能及时回到家中,回到孩子身边。今天儿童教育的缺失就会变成明天家庭的灾难,变成社会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

  无论去哪里谋生,你一定要带上孩子

  我经常对一些外出谋生的朋友说当你外出时,无论具体的生活有多大的困难,你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这一定非常困难,这样的困难肯定超出我的想象,但是你先别急着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对任何家庭而言,孩子都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抱负,最大的希望所在,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阶层流动”,要改变孩子的未来,教育一定是最主要的途径。我见到太多被孤独、无助、疏于管教、缺少疼爱毁掉的孩子,当我们历尽艰辛回到故乡时,如果我们看到的是这样被毁掉的孩子,我们是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讨回公道的,很多时候,当我们想补救时一切也都已太晚了。要把带上孩子去打工变成我们生活的信念,变成我们生活的勇气和责任,再困难也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这可能是对我们社会生活在最底层的父母一个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只能去承受。

  任何一个社会,最大的不公,往往突出地体现在怎样对待各个阶层的下一代上。我们等待社会的变革,这是一条很遥远的路,与其生活在失望与惶恐中,不如现在就去改善,改善多少都是改善。而如果不去承受,我们很可能要面临后半生巨大的痛苦与悔恨。现在先请大家听听“留守儿童”的心声吧。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