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开始了,学生们该怎样开心又充实地度过呢?除了享受睡觉睡到自然醒的轻松惬意,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呼朋唤友的热闹快乐外,还可以在课外书里神游,《三国演义》、《昆虫记》、《巴黎圣母院》、《金庸小说全集》……不管是童话故事、武侠小说,还是科普读物、文学名著,都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源泉。读书,让我们生活得更有智慧;暑假,让书籍作伴,让每一天都充满书香。
名家建议:多读经典打好底子
读什么书比读不读书更重要
曹文轩(著名作家,写了大量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我觉得现在的图书市场有些混乱,许多书是可看可不看的,还有很多对儿童的成长、心智发展甚至是有害的。对青少年而言,天底下有两种书,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另外一种是打底子之后来看的。现在糟糕的是,打精神底子的书并不多。更糟糕的是,现在社会出现了一种颠倒,把一些应该打底子之后才看的书,误作打底子的书。这就是我提出的“底子论”和“血统论”。书也是有血统的,有辈分,比如鲁迅、托尔斯泰、川端康成、沈从文等名家的作品,就是一种高贵的血统,像《红楼梦》辈分就很高,这些书要作为我们阅读的主要部分。但我们广大的中小学生现在看的很多都是血统并不高贵的“孙子书”。我必须提醒大家,读什么书,是一个比读不读书更重要的问题。
我所说的打底子的书,是指那些经典,或者说具有经典性的作品。就文学作品而言,经典肯定需要具有一些维度,一是强烈的道义感,文学具有张扬道义的功能;二是文学的审美功能;三是情感教化功能,好的文学作品有助于人类情感的培养。几千年来,文学一直在作一篇“感动”的文章。这是所有古典形态的作品都在做的。
读经典文学作品一定要从最好看的开始余华(著名作家,儿子初中在读)
我儿子10多岁了,早在3年前,我就开始给他制订读书计划。据我的观察,他特别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最开始阅读的两部长篇小说就是我写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我这两部作品语言简单,他当时上小学三年级,因此能读懂我的作品。后来,由于他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了,阅读也变得时髦起来,和他们班大多数“哈迷”一样,追着罗琳的《哈利·波特》从头看到尾。
他快要上初中时,我跟他说:“你读孩子书的时期要过去了,现在你要开始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我推荐他阅读大仲马的《三剑客》,他读完后说,这本书比《哈利·波特》还要好。于是我就让他去读《基督山伯爵》。读到1/4时,他问我《基督山伯爵》是不是比《三剑客》更有名,我说在文学界《基督山伯爵》的地位的确比《三剑客》更高,他说他已经感觉到了,尤其是书中那段写人在监狱里的仇恨写得特别好。此后,我又推荐他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小说讲述了和他那样大小的一个小孩,在19世纪的英国,一个人是怎么闯荡过来的。我打算等他再看两三部狄更斯的作品后,让他开始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我觉得读经典文学作品一定要从最好看的开始。
不读流行不遗憾刘醒龙(著名作家,女儿小学在读)
在孩子还没有上学之前,家长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为孩子推荐些图书,这时候孩子的选择很被动。上学之后,所有孩子都会从同学那里得到关于阅读的各种各样信息。对家长来说,不要怕孩子跟不上那些流行的东西。所谓最流行的文字,即使是一辈子没读过,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更不会失去什么。
最近,我给孩子买了一本关于如何玩魔术的书。像这类用有趣的方式来叙述各种知识的书籍,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扩大孩子的想象空间,还会让儿童时代的生活变得更有质量。我认为,对孩子的教养,一定要从阅读做起。有时候,我也不清楚,到底读什么书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帮助。但我明白,那些摆在地摊上所谓的书,切不可以当成孩子的主要阅读内容。还有那些非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少儿读物,绝大多数都有着可疑动机。如果家长没时间将孩子要读的书先读一遍,我建议他们选择一些著名出版机构出版的少儿读物。
前不久,我给我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推荐了俄罗斯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虽然有些深奥,她还是读懂了“珍贵的尘土”的含义。她现在动不动就提到那位金匠,感觉到不仅是写作方法受益,学习和生活方式上也受了益。当然我也会给孩子推荐我的作品,比如《圣天门口》和《一滴水有多深》等,她看完还向我提关于写作或小说本身的问题。
绘本是幼儿最好的选择虹影(著名作家,女儿幼儿园在读)
对于幼儿园小孩来说,阅读绘本是最好的选择。我给我家西比尔选择的读物绝大多数是绘本,如《纳尼亚传奇》系列绘本、《丁丁历险记》、《蓝精灵》等绘本。这些图书的好处是,小孩看画面就知道绘本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大人再把故事完整地讲一遍,那么小家伙们都可以记下了。
能讲述书里的故事,是西比尔阅读绘本的一大收获,我们互动的最好方式就是讲故事,我给她讲一个,她就给我讲一个,她讲的故事除了从我这里听来的以外,大多数是从绘本上看来的。
在我看来,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至关重要。西比尔以前爱看电视,我觉得偶尔看还行,时间长了可不是好事。于是,我就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她,比如我看书、写作时就让她也坐在一边,塞给她一些绘本。开始她坐不住,时间长了她就自己选择书看。
在为西比尔选择图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绘本最大的问题一是缺少好的绘本作者,二是读者定位不明确,大人看的书和小孩看的书没有完全分开。比如几米绘本和朱德庸漫画,说起来是给孩子看的,结果要说的内容多是成人的话题。更有甚者还将暴力和血腥的情节放大。所以,我比较看重国外那些专门为特定年龄段的孩子创作的绘本,比如一到三岁的孩子要看什么样的绘本,四至七岁的孩子看什么绘本等。
中学老师建议:阅读原著欣赏美文
□瑞安中学 金晓涛
目前,整个社会的阅读率都在降低,因此只要在阅读,就令人欣慰;只要能吸引人们阅读的,都是欢迎的。
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
对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这两种方式,人们各有所好。从阅读的目的来看,如果是搜索信息,那么网络阅读是首选,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动态查询,简单便捷,无限链接。而如果侧重于文学欣赏和思考评价的话,传统图书更能给我们提供思考想象的空间。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中有一条公路,路两旁景色优美。但来来往往的人们总是开着车匆匆而过,无暇欣赏。于是,有人在路边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传统阅读就是一个可供人们“慢慢走,欣赏啊”的最佳方式。因此,两种阅读方式应互为补充,以传统阅读增加文化积累,以网络阅读拓展阅读面。
阅读原著与观看改编电视作品
最近有学生问我:“看电视连续剧可否等同读小说原著?”在《一生必读的60本书》中,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列于内,同学们看电视是冲着张爱玲而去的。但对以看电视替代阅读,我不敢苟同。电视剧与原著相比,不仅情节处理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且风格也不同。张爱玲的原著小说《倾城之恋》不到3万字,改编成36集的电视剧后,整整增加了近20集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前传,并加入大量的细节,反而使有鉴赏品位的观众失去了想像的空间和欣赏的愉悦。另外,张爱玲的语言精致美丽,独出心裁,让人叹为观止。人称此文放在“五四”以来任何一位“经典作家”的名著之林,只有“谁能企及”的问题而不存在“是否逊色”的问题。然而这点在电视中是欣赏不到的。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个暑假,我建议中学生们可以读读这些作品:
在小说方面,可以读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等。
在诗歌散文方面,可以欣赏一下郭沫若的《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在剧本方面,可以看看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小学老师建议:学会批注随时摘录
□温州市实验小学 徐茹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信息的爆炸,电脑与电视正在掠夺孩子们的阅读时间与地位。而儿童读物在形式与内容方面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改观,如今的绘画儿童读物变成了抽象、变形的卡通人物,原来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换成了跳跃式、意识流式。这些虚幻的变形占据了儿童的大脑空间,大大压缩和改变着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认识。给儿童一个阅读的童年,显得如此迫切。暑假,则为儿童的阅读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的保障。
读童话《安徒生童话》通过一个个奇特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丑小鸭、拇指姑娘……带我们领略人世间的真、善、美;日本作家宫西达也的《霸王龙》系列绘本,让我们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快乐,让我们明了信任、关爱和鼓励是人与人交往的真谛;《夏洛的网》不单单讲述的是关于友情与爱的故事,她向我们展示了一只温文尔雅、充满智慧,又是那样勇敢、忠诚的小蜘蛛。
读经典《时代广场的蟋蟀》让我们记住了那只叫柴斯特的蟋蟀,记住了那嘹亮而韵律无穷的鸣叫;《童年》让我们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草房子》通过桑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小学生活,告诉我们孩子世界的纯、善、美。
读史书《三国演义》让我们结识了大智大能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刘备、暴躁莽撞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史记》,让我们仿佛在与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地谈话,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历史知识。
读诗词《繁星春水》,告诉我们人类对爱的追求,告诉我们母爱的伟大,告诉我们要乐观地对待人生;《三字经》、《千字文》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短小的篇幅中蕴藏着许多哲理,勤读勤背这些经典诗词,可以丰厚儿童的文学底蕴。
读科普《昆虫记》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海底两万里》让我们跟随尼摩船长一起探尽海底所有的秘密。
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上摘录、批注、概括、写读后感等方法,相信收获的不仅是故事内容上的精彩,而且还能提高阅读水平。
读不同的书籍,会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结构,利用假期,为自己制作一道营养全面、色香味俱全的阅读大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