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适应社会需要的条件

  相信家长朋友们都知道那句俗话:“无规矩,不成方圆”,都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意义。孩子要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去,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习俗和文化,因为按规则办事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基本准则。

  可以说,父母教育孩子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知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范围,如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游戏活动中的规则,集体教学中的规则以及整个社会范围的规则等等,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可以做的,有许多事是不可以做的。

  孩子需要什么规则

  认识到规则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孩子需要什么规则。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这样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家长整天在孩子耳边说“守规则”、“讲规矩”,不许孩子干这不许做那,制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孩子的思维被“规矩”、“规则”所局限。如此教育环境里的孩子变得太乖,循规蹈矩地做事,创造力被抹杀。另一种现象却是相反,家长认为守规则就是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孩子应该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对于任何事,家长都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甚至允许孩子反驳大人,让孩子从小在非常自由的环境中长大。但是这样培养的孩子,一旦到了集体环境中,比如说幼儿园,烦恼却也跟着来了。每天总有老师“告状”,不是说与小朋友吵架,就是说因为小朋友如果不按他的意愿玩就吵闹不休。

  不想让孩子做“乖宝宝”,可当孩子真的变成了“自由人”时又觉得不安,这可能是在教育孩子守规则这个问题上碰到的一个典型矛盾,让许多家长权衡不定:给孩子“立规矩”吧,怕影响孩子的发展,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吧,又怕孩子变得“无法无天”。那么,到底应当怎么办?

  不错,心理学家也认为过多不必要的规则会束缚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其实,我们所倡导的规则,并不是不必要的可有可无的,它是孩子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最起码要求。遵守规则不仅仅给人带来约束,更给人带来安全和方便。一直重视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西方国家以及和我们同在亚洲的日本,也非常重视规则意识的培养。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既具有创新精神也具备很强的规则意识。所以说遵守规则并不会让孩子循规蹈矩,抹杀孩子的创新精神。认为守规则就是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想法,其实是对规则的目的不明确的表现。订立规则是为了让人在正常活动中更加方便,一个没有规则的社会将会是怎样的?答案只有一个字:乱。有了规则,人的活动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

  解决家庭规则教育中这一矛盾的关键之一就是家长应当思考到底该给孩子多大的自由?这个度在哪里?该在哪些方面给孩子“立规矩”?

  规则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规矩多只会带给孩子压力,甚至遭到他的反抗。一般来说,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需要给他自由,这会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有些规则是孩子必须遵守的:

  生活中的一些必要的准则,如交通规则,孩子必须遵守。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小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是危险,在这方面就不能给他过多的自由,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他乖乖地遵守“安全规则”。

  小朋友之间玩耍时形成的一些游戏规则,孩子必须遵守。这不仅可以保证孩子与同伴和睦相处,也可以为他将来与人交往打下基础。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范,比如尊敬长辈、不骂人、不随地乱扔垃圾等,也都是要让孩子必须接受和遵守的。

  孩子必须明白,自由并不是无限的,他必须接受并遵守一些规则。而家长也要明白,对孩子进行合理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他会失去自由,反而能让家长自己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分寸。但是,对于这些规则的遵守,家长朋友们不要不分时间场合,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否则到最后,孩子不是把你的话当成耳边风,就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解决矛盾的关键之二就是家长要思考哪些事该给孩子自主权。笔者认为在以下事情上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决策。

  自己进食。孩子想要自己进食时,就由他自行尝试,只要为他系上围兜即可。孩子在练习自己吃饭时常常会弄得满脸、满地都是,这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而责怪他,剥夺他学习的机会。

  对衣服样式、颜色的选择。天气冷的时候可以建议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外套,但对于外套里的衣服,则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玩具分享。当孩子不愿将玩具与同伴分享,有争吵行为发生时,别急着介入他们的争执之中,而应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独处的地方。当孩子心情不好或情绪不佳时,有选择独处的自主权,这段时间暂时不要去打扰他。

  游戏地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决定在哪个地方玩玩具,以不妨碍他人为原则,在这段时间内这地方是属于他的游戏区,父母不要去干扰他。

  哭的权力。当孩子受到挫折、受伤时,让他尽情地发泄。孩子享有哭的权力,此时不要给他任何言语或肢体上的回应,等孩子停止哭泣后,再与他讨论:“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午睡问题。大部分父母在午饭后都会安排孩子午睡,如果孩子睡觉时不断想爬起来,不要强迫他继续躺在床上,可以让他待在房间里,以不干扰别人为原则。

  怎样制定规则

  作为家长,往往凭借自身所具备的成年人的各方面的优势,把要遵守的规则强加给孩子。其效果却适得其反,执行规则时经常遭到孩子的反抗。所以家长应当思考怎样制定规则的问题。

  制定规则时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规则,它有什么用。这样,孩子才能从情感上接受规则。情感上的接受是遵守规则的第一步。情感上的接受与认同,会让孩子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向着这个方向进发,并且提高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使遵守规则得以实现。

  其次,确定的规范不是空洞笼统的教条,而是经过细化,易懂好记的以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形式教给孩子,比如“上下楼梯要靠右,不推不挤不恐后”这样的儿歌就能让孩子高高兴兴地遵守上下楼梯这样的重要规则。更重要的是,制定的规则应该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不要一下子制定很多规则,也不要制定很复杂的规则,更不要制定孩子不容易遵守的规则。简单易守的规则让孩子感到遵守规则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能够给他们自信。

  最后,让孩子充分参与,自己制定规则,这样能够使孩子在认识上更深刻。就像孩子们在玩游戏时,自己制定的规矩,大家都乐意遵守。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行为  规则  培养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