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管教孩子不必做大声婆

http://www.sina.com.cn    《妈妈不“坏”,孩子不爱》 

  郜妈爱说笑

  牙医检查患者的口腔:“你的牙上有个大洞!有个大洞!”

  患者:“就算是有个洞,可你也不用说两遍呀!”

  牙医:“我只说了一遍。那是回音,是回音——”

  郜妈侃一侃

  受邀去一位老友家作客。老友与儿孙住在一起,子孝媳贤孙乖巧婆明理,是难得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的典范家庭。但我在住了四天后,就力拒老友一家人的极力挽留“逃”回家去。

  固然,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家狗窝是因素之一,另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家实在“太热闹”了,每个人都是大嗓门,说起话来像在跟人吵架。我不能适应嘈杂的环境,尤其惧怕旁人用大嗓门说话。

  记得在老友家时,我对扯着大嗓门跟她妈妈“喊”话的小娃说:

  “说话要学习像淑女一样小小声声地说。”

  然后正要灌输她放低音量更可以把话说得清楚的观念时,她娘用打雷的声音喊她。

  小女娃连眉毛都没抬一下,我却被吓得几乎从座椅上摔下来。

  小娃妈很不好意思地说:

  “这孩子老是叫不理说不听的,只好用吼!”

  叫不理说不听就用吼,真的会有效吗?

  继承了自己父母教子习惯、以往总爱对女儿狮吼的angelaqf妈妈,在我的博客上留下了她的感想——

  我发现自打近几日我 “不再狮吼”后,管理女儿依然有效,而且女儿变得更乖巧了,呵呵,我真高兴。

  跟台湾故事妈妈到上海的小学讲故事时,也有个经验很值得跟大家分享。

  在进教室前,班主任就向“故事妈妈”发出警告:

  “我们这班听课秩序很不好,小朋友常会吵吵嚷嚷的,不安静听课,所以你必须提高嗓门说话才行。”

  我听了替故事妈妈着急,心想:连有着打雷一样大嗓门的班主任都震不住,说话温煦的故事妈妈怎能“镇”得住这些小猴子呢?

  谁知故事妈妈一上台既没大吼也没小叫,脸上挂着笑容闭着嘴,用安安静静的眼神慢慢扫过台下的每个孩子。

  一分钟,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安静了下来。

  两分钟,另外三分之一的孩子也闭上嘴。

  不到三分钟,就好像在玩“一、二、三,木头人”游戏一样,所有原本在吵嚷的、在座位上蠢动不停的孩子,都被故事妈妈的静默不言给“定”住了,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故事妈妈开始用跟班主任洪钟般的音量比,只能称做是小铃铛的音量说:

  “老师没法用大嗓门说话,所以如果大家想要听精彩故事的话,就得把小嘴巴闭起来,小耳朵竖起来专心听才能听得到哟。”

  小朋友真的大多很安静地听完了整个故事,当然说故事期间虽然仍不免会有“屁股是尖的”、“管不住话会从嘴巴里跑出来”的孩子发出干扰的声音,故事妈妈没因此提高自己的音量,反而闭嘴不语,其他想听故事的同学就自会充任“纠察员”去予以管束。在小学任教的外甥女也跟我分享她某次“失声”的经验——

  某天晨起后她发现自己突然发不出声。因为事出突然,无法找到可以临时代课的老师,只好硬着头皮去上课。她一踏上讲台就用气若游丝的声音跟学生说:

  “老师今天喉咙不舒服,讲课声音会很小,所以同学们上课要特别安静,否则会听不清楚哟!”

  原本吵吵嚷嚷的课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台下的学生们个个睁大眼睛竖直耳朵全神贯注地听她讲课;当她把讲课重点写在黑板上时,不需她催促提醒,学生们都自动自发地拿起笔记本来抄写,连平日上课总调皮捣蛋扰乱秩序或总是去“梦周公”的几个差生,听课的态度也都判若两人。

  当天由于她无法如往日般站在讲台上大声向学生喊话:

  “××赶紧交作业!”

  “××不可以在走廊上奔跑!”

  “快点排放学队伍!××不要讲话,××……”

  而不得不由一些学生当“传声筒”私下传达师令,或是用一些手势与眼神无声胜有声地来传达意思……竟也减少了许多她与学生直接对立的火爆场面与动怒的机会。

  外甥女在三天后其实就已恢复了声音,但她却故意让自己的声音“没有好起来”,继续沿用失声期的轻声细语、无声胜有声的管教方式,因为她发现“不做大声婆”反倒更能达到武侠小说中“无影脚”的最高境界,更能掌控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能力。

  曾读过一个太阳和风的故事——

  太阳和风打赌,看谁能让路上一位穿大衣的男人脱掉身上的大衣。

  风说我可以,于是鼓足力气吹起了十级大风,结果不仅没将那男人的大衣给吹掉,反而让男人更加裹紧了自己的衣服。

  太阳则是让自己热力十足地照射着那个人,结果不一会儿,那人就受不了太阳热情的照射,自然而然地脱掉了大衣。

  你想要做一个如风般费大劲却无功的大声婆妈妈,还是愿意让自己去试试温柔和煦的“太阳策略”呢?

  郜妈老实招

  建议全家一起来玩个“失声”游戏——

  在这一星期内只能用眼神、手势、纸条来做沟通,犯规的要扣分处罚,得胜的可以让失分最多的提供服务——如做私人保姆、请吃饭或送礼物等。

  借此游戏来体会不必大声喊叫更能做好亲子沟通。

    公说婆说

  新浪网友

  孩子他爸长年在外工作,一年到头都是我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孩子常常不听我的话,非要我河东狮吼,要我拿衣架打他们才听话。我老公说我结婚时斯斯文文的,如今像个悍妇。我也不想这样呀!

  海鸥

  深有同感,喊不动的时候就大声地吼他,他也不愿意听,也跟我一样大声地吼。弄得大家都不愉快!一会儿嗓子就发痒,他也成了习惯性的嗓子发炎。

  贝壳

  有理不在声高,应注意哦!

  萍水相逢

  说得太好了,得益于郜妈的教导,我孩子进步了一点点,很长时间没再对我“吼”了……我不知道如何谢谢郜妈哟!

  小人物的日记

  我们家也是用大嗓门教育小孩的,用轻声细语能有效吗?我试试看。

  新浪网友

  我发现,我现在教育孩子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大,唉,看来得改了!

  shinian

  其实很想温柔地说话,但每次都没有控制住,我会努力改进的。

  鑫源宝贝

  说实话,我经常很大声地“吼”,惭愧!以后我会改的。

  angelaqf

  我的道行显然不够,日日得极力提醒自己方能控制不“狮吼”。

  丫丫妈_小厨

  “有理不在声高”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仁者无敌

  郜老师说得对,“有理不在声高”,声音小效果不会小,尤其是在家里。

  如水的月光

  小声说话也许别人会接受,特别是作为服务行业人员,更应该用平和的方式与客户交流,不然人家会以为你要跟他吵架呢。

  水乐乐

  我在家跟孩子大声说话,孩子一点都不听,反而还振振有词地说,你说话那么大声干什么?导致的结果是,我更大声地说话了,最终演变成一场战争。

  云淡风轻

  决定照你的方法实行一周,看看效果如何!

  小兔公主

  很有道理,快点改,娃这么小我就开始大声了。

  wohaoaimiaomiao

  幸亏更改得早,采取淑女式语气对女儿说话,发现她的脾气也好多了呢!

  月映沙秋的小宝

  一直控制着不对BB大声,看来是对的。

  史奉真

  说得对,我有时候一急就大声喊,一喊准砸。

  schliemann2005

  哈!我明天要把声音放得更小点试试。

  小河流泪哗啦啦

  不好意思,我经常就是个大声婆。

  快乐琪琪

  很有道理,我也是这么做的,对待孩子很多时候需要冷处理。

  幸福

  确实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说话方式!乐枫咏荷

  我一着急也容易大声喊,有时真是一点用也没有。改!

  源源王子

  只要一生气就忍不住大声起来,LG对我说,别对他吼。看来我得注意了。

  sinba

  我知错了!以后向郜妈学习,潜心修炼“无影脚”,改变教子策略,哈!

  乌衣

  我试过,嗓门越大越不灵,孩子会“选择性耳聋”的。

  豪豪

  婆婆也是大嗓门,和人话家常像和人家吵架。她白天带宝宝。我发现当婆婆对宝宝吼时,宝宝根本不理,婆婆气得直说宝宝太蛮了,而我选择小声和宝宝说话,有时确实比对宝宝大声吼有效。

  汪洋

  作为家长,我也想细致耐心地教育孩子,但有时孩子比较倔犟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想生气,想发火,有时都怀疑自己的能力!

  神气宝贝

  当自己狂躁想大声乱骂或很想打孩子时,就把巴掌落在自己身上,免得打了后自己心痛。每次打自己时,宝宝都咯咯笑,以为在逗她玩。

  新浪网友

  我婆婆和我老公说话像是吵架,因为我不懂他们的语言,看他们急躁得大吼大叫,很担心。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只是陈述自己的意见。我婆婆一大声,我的BABY女儿就吓得哭。

  博主郜妈

  哇呀,这个方法虽不错,但似乎无法达到让孩子知错的效果耶!

  cwk710525

  轻轻跟他说他不听,越说越起火,大声对他吼叫确实不管用,可轻声对他说教有时也没大用。唉,太难了,又要上班,也没那么多时间和他周旋。

  博主郜妈

  大声吼孩子就像看病下重药,看起来收效快,但药会越下越重,最后无药可治。

  qianqian

  我是很想小小声讲话的,可脾气一上来就常常管不住自己了。博主郜妈

  我采用的方法是深呼吸,再说话;或是离开现场。

  雯忻时刻

  观察孩子的老师:指令简单,短促,嗓门不大;语气严厉,表情和蔼。孩子们都不害怕老师,还很听话。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