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怎么面对宝宝的“第一逆反期”

http://www.sina.com.cn    舜网-济南时报 

  据某幼儿园的一项调查显示,2~4岁的幼儿中有80.15%已有相当的自我主张,70%~80%的幼儿会说“我的”、“我是”,自主独立的欲望也十分强烈,有的孩子18个月就喜欢说“不”。据专家分析,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在婴幼儿时期受到父母的过度关爱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影响,呈现出自我意识加快觉醒,自主独立意志强烈的趋向,所以婴幼儿早早进入了“叛逆期”。据心理学家分析,孩子的逆反期分别出现在3-5岁和12-13岁这两个成长阶段,3岁至5岁期间为称为“第一逆反期”。

  据专家分析,孩子的任性和逆反更多的是后天教育不当造成的。在幼年时期的溺爱、迁就等,很容易造成任性的心理,当家长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就不仅仅是任性,而是叛逆。同时,家长对孩子过度严厉或不尊重孩子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专家认为,婴幼儿“叛逆”并非坏事,而是婴幼儿自主独立的“萌出”和智力发展的表现。叛逆是孩子顺利成长的标志,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几乎每个孩子都出现反抗父母的叛逆行为,只不过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而已。此时的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说明你的宝宝正在顺利成长呢。叛逆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不满意的时候,敢于发作,能及时释放不良情绪,这样可以起到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叛逆心理还包含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如: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心强、有闯劲、能创新等。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叛逆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只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叛逆心理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

  两种做法要不得

  一、高压政策

  宝宝反抗的时候,家长往往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实施高压政策,让他屈服。结果很有可能以宝宝的委屈哭闹和你的难受心情收场。高压政策会让宝宝失去良好的判断力,形成一种“奴性”人格,因为他屈从于自己所处的劣势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随之产生垃圾情绪,离开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会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

  二、溺爱顺从

  现在的父母,往往认为传统的养育方式过于老套,很多家长从各种媒体中获得了很多的理论储备——— 这些理论都强调首先要尊重宝宝、热爱宝宝,但对于如何在权威与爱之间找到平衡点缺乏实战的经验。如果恰巧你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弱、执行力不够的人,在与宝宝的“博弈”中总是处于下风,那就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于溺爱顺从宝宝了。

  在宝宝的叛逆期,可以采用如下的几种方法来缓解亲子的冲突。

  一、多项选择法

  与宝宝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宝宝,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宝宝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家长不妨一试。

  二、约法三章法

  宝宝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你也要认真对待你宝宝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

  三、冷处理法

  如果宝宝正在做不讨人喜欢的事情,比如哭闹、扔东西、弄出噪音等,此时宝宝可能是想以另一种方式获得父母的关注,对待这种情况,父母如发现孩子没有特殊情况后可以“置若罔闻”,不要把目光投向孩子,或者让孩子自己待在一间屋里闹去,而父母则可以借故去忙“自己的事情”,等孩子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很无聊时也就不会再坚持了。

  四、角色扮演法

  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宝宝明白应该做什么。你可以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宝宝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来对待你的。有的宝宝会用你常用的方式对你,也有的宝宝会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你,你需要细心观察。通过角色扮演,亲子之间的对抗自会减少。

  五、转移注意法

  宝宝如果太专注于某件事而家长劝说不听时,家长可以不“就事论事”,而是想方设法把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上去,让他忽略甚至忘记自己正在“犯拧”的事。  (时辑)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逆反  行为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