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孩子顺利度过第一反抗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6日 07:57  《婴儿母亲》 

  那个嗷嗷待哺,完全依赖你的小婴儿,变成了一个行动自如,好奇心很强,又很有主见的孩子,动不动就说:“不好。”“不要。”这前后的转变太剧烈了,以至于妈妈无法适应。实际上,这是孩子首次发现自我,试图用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所惹出来的一些麻烦的代称而已。这种自我追寻的过程,终其一生,将不断重复出现。

  妈妈讲述:我家的芹儿2岁多了,小丫头最近有点反常,那个温顺可爱的小姑娘,最近爱上了唱反调。我说睡觉前不许吃糖果,她就是哭着嚷着要吃巧克力;告诉她今天天冷不可以穿裙子,她偏偏除了裙子不愿意穿其他的衣服;我让她和来拜访的朋友打招呼,小姑娘嘴一撅头一扭走开了;告诉她玩具是拿来玩的不是拿来摔的,话音没落,“啪嗒”一声,小汽车已经躺在地上了……这样的事情,最近数不胜数,我觉得很奇怪:“芹儿一直都很乖,怎么突然间就变了个人啊?”

  专家分析:许多年轻的父母都有这种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发脾气。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在3岁左右,几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PART1 透视:解析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第一反抗期”?

  孩子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2~5岁时会性情急躁,不听话,什么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或自己去做,而不愿意别人来干涉他的自由,就连平时性格温顺的孩子到了这个时期也会变得急躁、调皮,被大人称为可怕的两三岁,心理学家将在2~5岁集中出现的逆反行为称为第一反抗期。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个叛逆的阶段呢?

  自我概念的发展

  孩子在1岁以前会以为他和妈妈是一体的,一直到1岁才慢慢发展出自我概念,发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这个发现,他会有两种混合的心理反应。一种是焦虑:和妈妈分离成两个不同个体的焦虑,所以有些孩子在这个阶段非常黏人。另一种心理是对自己感到骄傲:学会走路,让他的活动空间变高、变广;智力发展上的渴求,让他会想去探索周围的环境,而因为没有足够的智力来帮忙做安全或是非的判断,常常惹得父母又惊又怕,又气又恼。

  孩子会用明确的态度和对抗行为告诫大人:我不是全部从属于他人的。渐渐地,他知道了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而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他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从而导致反抗行为的产生。

  需求不断变化

  随着孩子活动能力的增强,探索环境的机会增加,他对世界的认知逐渐丰富,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孩子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1岁前他靠妈妈喂食,但2~3岁时他很想自己动手吃完一餐饭,不过又掌握不好力量,经常弄得到处都是。如果家长仍然用老眼光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当然会引起孩子的种种反抗行为。照顾和教育孩子,也要与时俱进,跟上孩子的发展脚步。

  发展不成熟

  2~3岁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飞速的进步,但是在许多方面发展不成熟,如情绪控制能力弱,一旦他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孩子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故意捣蛋。由于思维发展的程度和思维的灵活性还不高,他常常只有直截了当地说“不”,而不是采用更合理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要求。

  爱说不证明自己的存在

  等孩子会说不以后,一旦做了“错事”,在爸爸妈妈的责问之下,孩子有时会回答的头头是道,甚至把父母说过的话背出来,一副很懂事的样子。但过了不久会再次犯错,此时会让父母更加生气:道理都知道,却一犯再犯,分明是故意的。其实,他们只是用有限的智力和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例如最常见的就是说“不要”。父母应该以平常心对待。

  活动能力增强

  孩子在3岁以前,自己能做到的事情非常有限,各方面都需要父母的耐心呵护,这时的孩子对父母也有较强烈的依附感。但到了3岁左右,他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动手。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基于这种强烈的愿望,会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孩子就会反抗,让父母觉得孩子突然不听话了。

  第一反抗期,听听孩子的声音

  父母在对孩子的突然转变不明所以时,不妨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我不是故意捣乱   

  发展中的孩子,尤其是0~3岁的孩子,许多让父母不接受的行为,如丢玩具、撕书本等,尽管父母一再提醒,但仍然没有改善。其实,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对自己身体的运作、周遭环境的探索的正常表现,绝不是故意要整父母。例如丢玩具,这是孩子在锻炼自己手臂大肌肉的力量,只是他分不清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可以丢。父母可以拿个洗衣篮,用袜子做成球让他丢,既安全又能满足宝宝的欲望,同时提醒他:“玩具不是可以乱丢的,要丢的话,拿篮子来,我们玩丢球的游戏。”

  对自己生气,不是对父母生气

  孩子这个时候生气是对自己,而不是针对父母。所以,当孩子摔东西或者大哭的时候,先别急着责怪孩子:“不可以乱摔东西。”或制止他的行为:“不要用哭的。”这些做法只会让孩子觉得双重挫折,因为他同时还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理解。哭一哭,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孩子会有一种被了解、被包容的安全感,负面的情绪就可以很快过去,这对孩子的情商发展也有好处。

  你可以把孩子抱起来,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的感觉,很想把事情做好却做不好,这是很令人烦恼的,妈妈明白。”然后强调:“妈妈很高兴看到你认真的在试,那才是最重要的,我很喜欢你这么努力。”有些妈妈会怀疑:“孩子听得懂这些吗?”如果你持续用这些话鼓励他,久了孩子自然会懂的,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再鼓励孩子尝试,如果必要,可以帮点忙;若孩子不肯再试,也不要勉强他,然后告诉孩子摔东西的行为,即使是很懊恼或者很生气的时候也不可以,尽量鼓励孩子把他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反抗不一定是坏毛病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2~5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专家对此得出结论: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已经有独立的想法,这是他发展判断力和独立自主的好时机,应该得到父母的重视。如要求孩子事事听话,反而会阻碍孩子判断力的发展。

  对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反抗实在不是什么大毛病,更不是坏毛病。做家长的不妨反省一下:干嘛不能突破传统的“听话”的束缚,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许他对你说“不”?没准他比你的理由更充分呢?父母不要觉得孩子不听话就是“不懂事”、“大逆不道”,孩子的放抗并不是反叛,这只是他表现自我的方式之一,家长应该虚心接受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当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者。

  PART2 生活场景:叛逆期孩子的常见表现

  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会拒绝父母的要求,会和父母对着干,会不愿意和父母亲热,会发脾气,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尤其是情绪紧张和生病的时候,孩子的表现会更明显。遇到以下的种种反抗行为时,家长怎么办?

  喜欢说不

  2岁的孩子,最常说、说得最流利的词语,大概就是“不”了。他发现自己可以自由行走了,可以用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能力的增长,让孩子急于向别人表现:“我能行,我自己可以。”于是他会非常喜欢对爸妈说“不”,然后按自己的意愿行动。

  当家长发现孩子这样干的时候,就要同时满足孩子独立的需要和爱的保护。给孩子冒险的机会,让他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如自己吃饭,并鼓励他,不要过于强求,也不一定要按自己的条条框框进行。但一旦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胁,则要果断地制止,不论孩子反抗多强烈。在欧美,很多家长会很开心:“我的孩子能够说不了,有自己的主张了!” 当然,在为孩子说不高兴的时候,还是要区分清楚,哪些是建立在自发性基础上的自我主张,哪些是出自任性的欲望。

  破坏东西

  看见宝贝爱上了摔东西、撕纸、抢小朋友的玩具,家长又气又急:“怎么小家伙这么调皮。”实际上,这是孩子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动手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结果,也是孩子物权观念发展的一个阶段,一切急速发展但又不成熟导致的。

  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忙着批评孩子,3岁左右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很好了,先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然后教会孩子什么是“分享”,告诉他要爱惜物品,分清楚哪些东西可以摔、可以撕,哪些不可以。与其每次都怒火中烧,不如花点时间好好引导孩子。

  爱发脾气

  听话乖巧的孩子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漠视你的话,他似乎变得随心所欲、予取予求,想要什么非得马上得到不可,不然就又哭又闹、发脾气。

  对爱发脾气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有耐心。2岁的孩子还不知道不当的反抗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才会那么“有恃无恐”,这个时候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都不错,对无理要求,家长可以试着向孩子解释不能做的原因,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明白你的为难。千万别为了尽快让宝宝安静下来,就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采取放任的态度,这样会让孩子养成骄纵、任性的坏习惯,变得越来越难以“对付”。

  暴力行为

  有些家长为2~3岁的孩子经常推搡甚至殴打其他的小朋友,或者野蛮地抢别人的玩具而苦恼,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这么“暴力”、“没有礼貌”,不仅在外容易发生冲突,在家也总是乱扔乱砸。

  人类天生就具有的攻击性倾向和本能,当孩子长到两岁左右,这种攻击性的本能就会正式地表现出来。如孩子觉得不顺心的时候,他会用扔玩具的形式发泄不满,或者故意和父母唱反调。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超出一定的界限,可以不必过于苛责孩子,温和地劝导他该怎么做。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行动已经超过你的承受范围,要适当地加以控制,教孩子如何按照我们这个社会的秩序和习惯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愿望,让孩子学会自律和自我控制。并告诉他,他的行为你非常不认可,也觉得不合适。

  孩子的“反抗”是成长规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若孩子常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家长也不能任期发展,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医生,了解是不是健康方面的原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反抗期  行为  培养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