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对于所有的孩子,乃至所有的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特点。自尊,是人的一种基础感受,它让你觉得自己真的非常不错。自尊,是老师在进行电视教育时的经典话题,也是我们与其他父母偶尔交谈中时刻都会提到的话题,但是,要发展这种特点可绝对不像人们说起来那么容易。
以伊桑为例,在他的生活中,伊桑总是被告知他做得太好了。他的父母相信,赞扬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赞扬他做的每件事,他们能够在儿子的心中创造积极的自尊。但问题是,他们对所有的事情都大加赞扬,弄得伊桑根本不知道是他真的做得很好,还是无论他做什么,爸爸妈妈都会说:“哦,你真是太棒了……”
这种不假思索的赞扬让伊桑感到很没有自信。他总是爱向周围的人来寻求认同。他把作业给朋友们看,或者把画的东西再拿给姐姐看看,而且,他还会焦急地询问说:“还行吗?我做的对吗?”在教室里,他总爱跑到老师的桌旁去问:“这次我做得对吗?” 伊桑完全没有自信。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萨利在家里似乎什么都做不好,总是会受到批评。她父母认为,在一些萨利能完成的事情上,再给她点儿压力会让女儿做得更好。但是,萨利却沮丧地认为,自己永远无法取悦他们。最后,爸爸妈妈的态度彻底伤了萨利的心,她告诉自己说:“好吧,好吧,我什么都做不好,不管我努力做什么都做不好,那我还努力什么呢?”她会经常性地否定自己,长期在沮丧郁闷中不断挣扎,这让她不敢再去尝试什么新事物或是有点困难的事情,因为她觉得即便自己努力了,成功的希望也很渺茫。
尽管伊桑和萨利的父母都以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但是很显然,这两种教育方法都不能造就一个自信的、悦纳自我的孩子。伊桑的父母让儿子的生活过于简单,而萨利的父母则让女儿的生活过于艰难。
恰到好处的挑战
自尊不是以毫无原则的热情赞扬为基础的。它其实来源于宝宝在成功克服困难之时所体会到的那种令人欣慰自豪的快感——这种感觉可能来自宝宝学会打开橱柜的门拿到了点心罐,也可能来自孩子们成功通过了SAT的数学考试,当然,也有可能来自别人对他的热情认可。成长过程中,一个人遇到和克服的挑战越多,他身边有越多的人能够看到他的成功,他的自我感觉就会越棒。
正如我刚刚讲到的那个安妮和小小跳水板的故事所表现的,良好的自我感觉源自不断取得进步。安妮从低台跳板到高台跳板取得了逐渐发展的进步。不过,她是如何通过发展自信(实际上是勇气)实现这一步的呢?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她亲爱的爸爸妈妈很明智地让她经历了多次失败。他们可从来都不帮她做家庭作业,有时候小安妮因为粗心出现了拼写错误,但是,她慢慢学会了答卷时要加倍小心,工夫不负有心人,试卷上那个大大的红A让她意识到了她最终战胜了自我。诸如此类的经验还有很多,比如在她失望时和高兴时,爸爸妈妈给予的大大拥抱,所有这些让安妮最终踏上了通往高台的跳板——这也是一条通往自尊与自我接受的道路。
有的孩子很“幸运”,爸爸妈妈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而且,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还会不断帮助他们跨过每一道障碍;而有的孩子则要独自面对困难,做个深呼吸,然后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跨越一道道人生障碍。两者相比,可能前者获取自尊的根基会稍显薄弱一些。当然,要是让孩子没完没了地背负一个个任务,甚至将一些不可能克服的困难强压在孩子头上,那么,他也很难从中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正如古语所说 “一半的乐趣在抵达目的地的过程当中”,如果把这句古语应用在获取自尊和实现自我接纳的过程中,那么,获取自尊的过程就是全部乐趣所在了。
自尊包括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它需要宝宝不断发展身体的感知能力——要对身体有很好的了解,知道它能做什么。它需要宝宝树立世界观,这是一种乐观的、勇于尝试新事物并且期待成功的世界观态度,这种态度能够获取骄傲感和成就感。它还需要宝宝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弱点,能够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当然,它还需要宝宝能够接纳别人的缺点,愿意去帮助别人,并且能够同时为别人的优点感到高兴和骄傲。
自尊还与自我的形象定位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你能画出自己,并用积极的情感来看待这副自画像。早在安妮一级级爬上梯子走向高台之前,小姑娘就毫不怀疑自己能够漂亮地完成跳水动作,她的小脑瓜里一直在想象着自己爬上梯子,完美一跳,然后带着胜利的微笑冲出水面。
正如我们所见,自尊需要真实的自我感知,也就是说一个人需要经常地进行自我反思,并且能够明白解决困难会让自己获得良好的自我感受;他要知道自己得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获得成功,要明白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当然,孩子们不会独自完成这些事情。在每一个阶段,爸爸妈妈,当然还有其他的成年人都会与孩子们奋斗在同一个战壕,引导他们去尝试新事物,向孩子们保证他们真的可以再前进一小步,或是,当孩子们很快就想放弃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劝诫,而当孩子们用合适的方式、自己的独特方式很好地完成任务时,再给他们一些表扬。
当一个人慢慢长大时,他从前做的那些堆沙土城堡的工作开始转变为其他的工作,诸如喂养家中的小狗,或是摆放早餐桌,然后会是那些能够改变他命运的工作,比如说努力获取奖学金,完成大学论文,找到第一份工作,或者是决定组建自己的家庭。在孩子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里,爸爸妈妈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会跟蹒跚学步的宝宝一块儿跪在海滩上玩耍,递给宝宝一个小水桶;他们会不那么温柔地提醒10岁的孩子给小狗的水碗添水;他们还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论文答辩或是跟孩子一起模拟一场求职面试。甚至当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事实上,即使我们已经不在了——我们也仍然和他们在一起,用我们的态度、关心和爱去激发他们、鼓励他们、安慰他们。我们的存在是孩子们自尊心养成的关键,当然这需要我们智慧地掌握什么时机我们要加入其中给予孩子们帮助,而什么时候我们只要站在一旁,给予鼓励和喝彩就好。
孩子的自我感知——他们了解自我并作出反应的能力——能让他们确定哪些关系会对他们有所帮助,哪些领域的学习能带给他们骄傲和快乐,哪种类型的工作和娱乐活动能让他们感到满意。最终,孩子们会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然后会采用合适的策略去实现它们。当孩子们开始学着将价值观内化,明白自己在为什么而奋斗,能够有意识地为获得进步而训练自己的某些技能时,自尊与自我感知便会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了。